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入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本文以《红楼梦》隐喻为例,从语言、非语言、文化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语境对隐喻的理解所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交际中。隐喻的辨认要依靠其表现形式、认知、语义特征,以及语境和信号词。隐喻的理解可借助“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介绍隐喻的研究对象及理解过程。隐喻的理解可以分两个步骤,首先是隐喻的辨认,然后是隐喻意义的推断。隐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听话者将隐喻中喻体的主体特征转移到本体上并由此重新认识本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小宇 《考试周刊》2012,(76):15-16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隐喻作为一种语义异常句.它违反了某种语义的选择限制,很难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隐喻才能得到解释。关于如何理解情境中的隐喻.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隐喻的识别.隐喻的情境推断及影响隐喻理解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些专家学者对隐喻的理解发表了很好的见解,文章拟在此基础上以《红楼梦》中的隐喻为例,阐释这些观点的可行性及在运用中的利弊。  相似文献   

6.
曹军 《巢湖学院学报》2006,8(1):143-147
隐喻发生的语境和隐喻的语义预设相互影响,决定了隐喻的理解。语境确定了语言表达式是否需要隐喻理解。语境还在在表达式的语义基础上,生成合理的隐喻理解的视角,决定隐喻意义的产生,参与并决定了到隐喻表达式的合适性和可接受性。语境包含了隐喻合理理解所需的一切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Lakoff将常规隐喻化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其中本体隐喻又包括实体隐喻和容器隐喻。本文对来自小说《红楼梦》中的语料所进行的分析可以说明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也是隐喻性的。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语音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流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其中的隐喻理论简要分析了<红楼梦>中人名、地名及物品名的语音隐喻内涵,探讨了中国古典文学丰富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基于认知语境的英语隐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隐喻解读是一种认知过程,其实质就是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认知语境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英语语言学习者应加强隐喻辨认和隐喻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认识。综观国内外学者的各种不同观点,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主观语境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主观语境在隐喻识别及理解两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几点:(1)交际者在语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2)新隐喻的识别要结合一定的语境,隐喻的识别与交际者的个性、爱好等即主观语境密切相关;(3)主观语境不同,隐喻理解的视角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隐喻理解是隐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隐喻的理解离不开语境的参与.文章试运用Sperber和Wilson关于认知语境的理论来分析隐喻理解,提出隐喻的理解过程是听者根据相关原则,在自己的认知语境中选择出最具语境效应的假设,来推导出说者隐舍的信息意图.  相似文献   

12.
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试从语境的角度分析隐喻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红楼梦>中的空间隐喻,特别是"上下"、"高低"空间隐喻进行了研究,发现了空间隐喻的一些基本规律:那就是向上的一般都是向善的、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向下的一般都是向恶的、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红楼梦》中的空间隐喻,特别是“上下”、“高低”空间隐喻进行了研究,发现了空间隐喻的一些基本规律:那就是向上的一般都是向善的、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向下的一般都是向恶的、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桑琳  贾立平 《英语辅导》2014,(4):160-164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无处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冷笑道”这一表达在《红楼梦》中很常见,这也是中国典籍文体一大特点。本文拟从概念隐喻为出发点来探讨《红楼梦》中的“冷笑”隐喻,研究在一定上下文语境制约下,隐喻翻译策略的取舍,并以此为参考对“冷笑”隐喻的翻译结果进行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6.
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人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只是选取某一特定语境。这一特定语境的选择是通过寻求最佳关联性来实现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和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任何交际行为的双方都想传递最佳相关的假定或期待,听话人则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过程,其表达和理解也不能脱离特定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通过一种概念去理解体会另外一种概念,是一种从"来源域"事物特征向"目标域"事物的映射过程。隐喻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简洁而生动,明了却富有内涵,展现了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增加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来分析一篇文学作品——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这篇小说虽篇幅短小,但由于隐喻贯穿其中,向读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翻译中的七种研究方法的介绍以及基于隐喻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理论下《红楼梦》英译本中隐喻的两种功能,即隐喻的修辞功能和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方位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它借用空间位置来表达抽象概念。该文基于《红楼梦》前十回的语料分析了汉语中“上、下”,“高、低”,“深、浅”,“里、外”的方位隐喻现象,发现这些方位隐喻可以表达数量、地位、时间、情感、状态等抽象概念,它们既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现象,有些又极具汉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隐喻解读的依据——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思维以及哲学中无所不在,是当代语言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正确巧妙地动用和深刻透彻地理解隐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试图说明相似性是解读隐喻的依据,并对隐喻中事物之间的形状,行为动作以及特性相似性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