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严歌苓赴美前后创作主题、内容的剖析,旨在分析跨文化背景下,严歌苓小说创作中始终难以割舍的故园情结的表征以及深层原因。其故园情结是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海外游子边缘身份的无奈的倾诉。  相似文献   

2.
在李汉荣的散文集《家园与乡愁》中,多元的乡愁情结有着较为突出和鲜明的传达。怀念故乡的故土之乡愁、回望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之乡愁、寻求“自然”的精神家园的精神之乡愁皆在层层递进中体现出乡愁母题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存在方式。李汉荣的散文集呈现了不同乡愁类型的多元并存,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散文中乡愁母题的内涵,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和现实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台湾现代派诗歌代表的洛夫,其乡愁诗展示了一种漂泊和放逐的生命观和宿命感。通过对洛夫早期和晚期的乡愁诗歌作一对比观照,我们发现洛夫前后的乡愁诗呈现了同中有异的美学形态,而这都是其文化身份的嬗变对其乡愁诗歌的影响:文化乡愁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反过来导致文化乡愁的泛起。  相似文献   

4.
《天河》作为计文君到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无论是在思想的挖掘上还是在艺术的表现上,都显示了作家的匠心独运之处。小说以"天河"为题,将作品的主题意义指向于对人生万事的思考和体悟,隐喻了人与人,个人自我,人生与戏剧之间的"隔"与"渡"。  相似文献   

5.
乡愁主题是打工诗歌版图中不可回避的组成部分,也是值得探讨的重要环节。如果说打工诗人眼中的故乡是对农耕文明经验的累积与继承,那么打工诗人在进城打工之后所面对的就是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生存、自我归属以及身份认同等一系列问题。在两种社会文化价值碰撞中,故乡成为联系诗人肉体与灵魂、梦想与现实的"桥梁"。"乡愁"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打工诗人创作的源泉,同时也汇聚成一部记录社会变革与反映农民工心路的"史诗"。  相似文献   

6.
乡愁是诗人写作的动力,亦是写作的归宿。现代文明使个体存在不断被科技标准化、行为模式化,城市的同化与复制本性让生命个体限制在越来越狭小单一的困境里,面对人文精神的失落,生命的行走性此时显示出强大的能量,生命个体的特殊性,创造性与体验性于时空的行走过程中展开。诗人就是时代中的行走者,他们在还乡的旅程中普遍怀有一种难以言语的焦虑———乡愁。他们以乡愁为血肉,通过诗歌寻找家园,用诗歌来宣泄心中的思恋与苦痛,用诗歌来获得心灵还乡的救赎。  相似文献   

7.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诗作《乡愁》,蕴含历史沧桑感直入人心,还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元素为音乐创作提供素材,形成特有的艺术空间。从《乡愁》创特特点分析以及《乡愁》的音乐性处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及学习演唱,从而达到综合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和音乐审美。  相似文献   

8.
在孤悬海隅和自我放逐的历史背景下,台湾现代派小说中的乡愁意识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乡愁文学所能昭示的意义。孤绝感受和乡愁情结互相绞绕,又互相设定限度,共同呈现着被放逐者的心灵症候。白先勇小说中畸变离散的"纽约客"、"台北人",聂华苓、於梨华笔下孤独无根的人物系列,七等生、马森作品中的游荡者,均在不同向度显示出现代派小说中乡愁意识的脉动,共同塑造着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风貌。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作品中的乡愁不仅是一种故园之恋,更是一种"文化乡愁"。独特的生平经历与性格气质使文化成为白先勇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文化的殷切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美学观念与表现手法的借鉴使白先勇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厚重。  相似文献   

10.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中人们赋予了她独特的美学特质。台湾学者齐邦媛的《巨流河》通过一家人在一个世纪中的漂泊、奋斗历程,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愁叙事,对现代民族国家、精神家园和现代人格进行了开拓创新,体现出鲜明的独创性特质。  相似文献   

11.
余光中是一位擅长表现乡愁的作家 ,解读他那些盛满乡愁的作品 ,可以领略他赋予乡愁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对爱情、亲情、生命和死亡的眷恋 ,对故乡的思念 ,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共同构成了乡愁文化的主线。余光中通过他的乡愁倾诉着对祖国大陆的一片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充满着攻城的渴望,但城市的严酷拒绝了来自乡村的歆羡者和闯入者,成了他们的禁绝之地。城市里人们彼此隔绝,演绎着人性的萎缩和堕落,而乡村则是封闭保守与野蛮愚昧。物化的都市和落后的乡村已非人类理想的家园,在现代与传统的夹缝之中,王安忆诉说着人们进退失据、无家可归的生存困境与无尽的悲凉。  相似文献   

13.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中人们赋予了她独特的美学特质。台湾学者齐邦媛的《巨流河》通过一家人在一个世纪中的漂泊、奋斗历程,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愁叙事,对现代民族国家、精神家园和现代人格进行了开拓创新,体现出鲜明的独创性特质。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白先勇将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相结合,把特定年代中国人的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文化的高度进行审美观照,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思考,使当代中国文学拥有了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园地。  相似文献   

15.
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洛夫回归时期写作了不少乡愁诗。他的乡愁诗既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同时又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影响,将现代的诗歌表达方式与传统的诗情融汇在一起,达到了传统和现代臻为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作家。他一方面深受废名、沈从文和孙犁等现当代抒情作家的影响,另一方面积极从屈原、庄子和苏轼等人的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学习、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抒情传统。生命的“破缺”是贾平凹缘情而发,抒写《秦腔》的情感动因。他以秦腔戏架构起小说的“天窗”结构,以实写虚、体无证有,建立了以秦腔为核心的象征体系,并在这一象征体系中融入了个人史、当代史和古代史三个维度的历史,将当代乡愁编织到“伤逝”的母题中,建立起天地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观物方式。由此,现代中国乡土的裂变成为人事在天地间的轮回出演,呈现出沉郁顿挫的抒情境界。  相似文献   

17.
席慕容诗表现的乡愁,与有相同际遇的台湾同胞相比,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在于:对于飘落到台湾有家不能回,咫尺成天涯的游子来说,乡愁是一种普遍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同样思乡、怀人、忆旧,具有鲜明的寻根倾向和漂泊意识.本文仅从席慕容乡愁诗的普遍性入手,论证女诗人心中强烈的漂泊意识和浓重的寻根倾向.  相似文献   

18.
王颖 《文教资料》2007,(7):96-98
曾以《爸爸爸》《马桥词典》等作品几次掀起新时期小说涨涌浪峰的韩少功,最近几年的创作却大都反映平平,似乎进入了某种小说书写的困境。本文试图在对文本的细读研究中,揭示韩少功小说潜在的创作危机及引起这种危机的原因,并对韩少功超越这种书写困境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前出国的时候,一个女友交在我手中三只扎成一团的牛铃。在那个时代里,没有什么人看重乡土的东西。还记得,当年的台北也没有成衣卖。要衣服穿,就得去洋裁店。  相似文献   

20.
几乎所有的作家在创作中都离不开从自身的生活经历中挖掘题材,而这一点在当代美国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中尤显突出。本文对此作了重点论述。同时,简析了海明威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独具一格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