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时代发展、新的实际的结合,它是实践之树的奇葩,是进行实践探索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实践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科学而完整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揭示出的普遍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表述所形成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文献研究、体系研究、现实研究、比较研究和教育研究等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层次)构成的科学整体。只有坚持按照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整体性和分科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等原则来推进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成为客观的论证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重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当贯彻的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积极探索贯彻整体性原则的基本条件、方式方法、实现途径,力求构建贯穿整体性原则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科学的整体体系,其整体性包括研究方法的整体性、理论内容的整体性、逻辑结构的整体性、历史发展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来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学理根据之一,就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反映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科学根据和保证。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才能真正建构起这种整体性。这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实践是一种总体性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唯一的途径。总之,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求。  相似文献   

6.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根本,这一原则为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原则为指导,及时调整知识结构,才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从而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书是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书,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以坚持理论科学性和教学实效性相统一为原则,融原理体系的整体性、思想教育的理论性、科学方法的实践性和语言表述的通俗性于一体,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它实质上是个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坚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关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结构及其内在联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文本依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保障,四者内在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以史、论、著和方法“四位一体”的全新视角来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和内在品格,整体性方法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理论基础,探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与方法,需要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理论魅力和说服力;需要教师注重对理论的提炼,实现从学科、课程到教学的有效转化;需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及实践性、规律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等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拓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方法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应重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价值,使其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构筑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形态,重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及实践性、规律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等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拓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内容和形式大众化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创新传播平台和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培养和造就大批理论家、宣传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人才保障;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一个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它的意义在于,它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追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认知、一个理论斗争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认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认识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原本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传统"三大学科"特别是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在基本原理体系中的体现、无产阶级实践的新鲜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在基本原理体系中的反映等,是体系建构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传统文化是中国实际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要求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必然包括了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现发展的基础和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不断弘扬着中华“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民本思想”向“人本思想”的转化,寻得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和谐”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当代观照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虽没明确阐明但已初露端倪,而在列宁所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已得到明确的论述;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说,成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经典表述,并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被写入教科书;我们不可否认列宁的“三大组成部分说”的历史功绩,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教条主义的理解所造成的危害。因此,科学分析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已成为卓有成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科学判断时代特征,找准需要着重解决的时代课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前提下,舍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被实践证明不正确的个别论断,积极进行理论创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并积累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丰富经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它有利于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时代化,有利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规划为一级学科,其依据不是外在工具手段的价值,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的内在价值特质.这种价值特质的社会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了人类社会进步最基本的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当代社会基本的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般价值工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体定位,必须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学术性与现实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