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偏小、持续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优势、壮大规模的关键阶段,必须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强化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财税和政府采购扶持力度,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成为竞争高地.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需要制定完善的财税激励政策,来使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竭动力.本文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方式、技术创新基础配套设施、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创新激励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关于科技创新的财税激励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普遍偏低,但规模收益多处于递增阶段.提高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需要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根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征制定差别化的融资方案;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业生命周期是某个产业在市场上从产生到衰退的时间周期。产业生命周期显现了产业发展历史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成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企业并购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在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产业链选择相应的并购类型。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是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政府政策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需要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职业院校层面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级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高级人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揭示高级人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制定科学的高级人才政策,对我国启动新的经济增长极,顺利完成"十二五"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做支撑。然而,社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的高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高技能人才数量偏少,学历、职称偏低,结构不合理等。基于这种现状,文章从政府、企业、院校和专业等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代表更优的生产函数,更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还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未来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目前,传统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断减弱,甚至成为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环节的低端化和粗放化,甚至出现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十三五"期间,要将形成核心能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导向,从改革政策着力点和实施方式两个方面形成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机理。针对现有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满足产业政策由项目导向转为能力导向的要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推行机制创新:通过参与机制创新激发主体活力,通过协调机制创新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前瞻机制创新培育未来竞争力,通过评价机制创新保持政策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策略,只有科学规划,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从政府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链条完善、财税金融支持、人才战略等方面采取对策,才能进一步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政策是关键,选准产业重点是核心,科技创新是动力,市场参与增添活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欠发达地区要做到政策导向有新举措、产业选择有地方特色、区域合作有新机制、发展模式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如何结合各地实际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深入剖析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磁性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瓶颈,提出了马鞍山市磁性材料产业发展要准确定位、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自主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对策,并认为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重培育和改造提升两手抓、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产业载体建设、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岛市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具备相对优势,在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仍存在部分产业领域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实力亟待提高以及企业融资成本增加、金融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今后,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确定产业培植的着力点,特别应从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行业合作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融合之势愈加明显。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极。首先需要认清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地指导产业发展;其次有必要打破体制壁垒,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再者,营造开放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创新精神,从而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常常遭遇"玻璃门"的现象,因此,研究并发现影响我国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利用2008—2011年我国15个高新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行业企业平均规模、研发投入资金、企业新产品出口能力以及政府对行业的控制力都是阻碍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民营企业拥有的研发人员数量规模将会促进民营企业更多地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内竞争程度的影响则是不显著的。基于上述结论,为了促进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方面应大幅增加在竞争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民营资本的比重,防止规模较大的企业垄断市场,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研究投入的激励和保障,调整产业资源和政策资源的分配原则,以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与促进作用,采用数据定量分析方法对财政扶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以及财政支出政策支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政策对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呈正向关联,但与文化产业就业数量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柳市镇是全国闻名的专业镇之一,低压电器产业为柳市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斯密”阶段、“钱德勒”阶段和精细化阶段。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柳市镇为什么能够保持较快发展?答案在于柳市镇正在进行的低压电器产业转型升级。柳市镇低压电器产业转型升级有其特有的动力机制:技术创新驱动机制、发展平台推动机制和政府政策引导机制,即通过发展低压电器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和完善多元化科技创新平台,实现效益质量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兴产业的发展关系到青海省能否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在对新兴产业的特征和青海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青海省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路径应选择市场自发选择和政府培育相结合的模式,在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前提下,还应采用政府培育为主的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发展新兴产业的相应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中生物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生物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进行测算。首先,建立生物产业金融支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DEA方法进行测算;最后,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从测算的结果看,金融在支持生物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并没有达到最优,而且个体间呈现出差异。提高生物产业金融支持效率需要从纯技术效率着手,即提升金融体系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其培育模式有三种,即政府主导型、市场推进型、政府与市场共推型,每一种模式各有优劣。我国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市场共推型。同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区域合作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提高地区财政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传统产业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在再工业化的背景下,重庆市传统产业升级还面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品牌优势不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应通过把传统产业升级融入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军民融合发展、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等途径,促进重庆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