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语双字词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获得信息的快速有效的手段,在汉语文本中,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词汇识别即词汇意义的获得,是指对词汇信息进行编码并在心理词典中查找、提取词条的过程。阅读过程中的词汇识别问题一直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热点问题。词汇识别作为阅读过程的基础,其加工模式是怎么样的呢?词汇识别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都是认知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汉语文本中,95%以上的词汇都为单字词和双字词。而作为汉语文本中数量最多,也是最为常用的词汇类型——双字词,对其识别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对有关汉语双字词整体性加工的研究以及词汇识别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汉语双字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汉语阅读中词汇通达的认知加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中词汇通达的模型主要有三种,即直通模型、语音中介模型、二重通路模型。汉字是一种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表意文字,汉字字形的表意作用大于拼音文字,在汉字词汇通达中,汉语字(词)义的提取可能更符合直通理论的假设,不同于英文更符合双通道理论的假设。所以应针对不同文字类型提出相应不同的词义通达理论,探讨出不同文字类型间认知加工的差异,才能真正弄清汉语阅读的词汇通达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跨通道干扰的词汇判断任务,探讨在不同熟悉度语境下汉语双字听觉词高频同音字字形激活的时间进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高熟悉语境下,还是在低熟悉语境下,双字听觉词的高频首字的字形在加工早期就可以得到激活。然而,受语境熟悉度影响,双字听觉词的高频首字的字形通达速度不同:与低熟悉语境(实验2)比,在高熟悉语境(实验1)下,双字听觉词的高频首字的字形加工完成的时间早。整个研究表明,字形激活是叠字听觉词首字通达中必不可少的阶段,语境熟悉度对双字听觉词首字的字形激活过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语多词素词识别及表征的理论和新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多词素词的表征和加工研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揭示人类语言理解的心理机制。在综述了前人的研究和理论上提出了汉语复合词的多层次双系统选择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即时测量的研究手段,眼动方法可以动态地、同步地监控被试的阅读行为。从歧义词通达与非歧义词通达两个角度出发,对词汇识别过程中形、音的作用以及词汇歧义消解过程中语境、相对频率的作用等问题上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词汇识别的眼动研究特点及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语新词语研究是词汇研究领域一个常新的课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新词语内部由于出现了大量单音节词素加双音节词的构词现象,因此呈现出三音节增多的表象,这也正从一个方面体现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现状。词汇体系内部存在类推机制,以语言中某些词和形式为标准,使另一些词和形式向它们看齐,从而构成新的词或新的形式,这是汉语新词语内部出现大量词群的内在原因之一。将传统的意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的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相结合,这种研究视角有利于我们对汉语新词语现象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心理语言学在心理词典中字词加工和元语言认知发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据此从语素教学、双字词教学和元语言意识教学的角度提出对中文字词教学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词类转化是英语构词法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英语形成新词的重要方法之一。词类转化现象常见于英语、汉语等诸多语言当中。传统语言学对词类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语言现象本身以及英汉对比的研究上,这些研究只是将词类转化看作新词产生的构词手段,没有触及词类转化发生的成因等更深层次机制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英语词类转化的认知机制,阐释英语词类转化的理据,并从该理据出发探讨这类词的词汇学习策略,以达到词汇深度习得的目的。笔者试图在英语词类转化的认知机制与词汇深度习得研究这二者之间搭建一个可以贯通的平台,以更充分,全面、完整而深入地去解读英语词类转化。  相似文献   

9.
词汇获得年龄对词汇识别有重要的影响。通过选取551个音节的同音最高频词、同音中频词和同音最低频词作为调查词汇,让0~4岁幼儿的家长从中选取其孩子在该年龄阶段获得的词汇,探讨幼儿的性别、成长环境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口语词汇获得年龄的影响,可以为心理语言学研究在实验材料选择过程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提供依据,并为幼儿口语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研究构词现象是现代构词学研究的新课题。从研究词的结构入手掌握词汇,是人类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文章从认知范畴、象似观和认知模型与激活理论为视角对英语词汇进行认知的分析及词汇教学的认知语义分析,探索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分词规范》与《正词法》1在中文信息处理中有着同样重要作用,两者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存在一些共性的,两者所规定的词均与"语法词"、"词汇词"存在着联系,但《正词法》规定的分词连写方式并不能够解决中文信息处理的分词问题,只有充分利用《正词法》的研究成果,再结合中文信息处理的特点,才能使《分词规范》更加完善,促进中文信息处理分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左林霞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4-17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古代的字义和词义。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训诂学对中学语文字词教学特别是文言文字词教学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言学把"联绵字"的内涵界定为"双音节单纯词",导致在"联绵字"分类上关于"叠字"归属有分歧。为了教学和研究的方便,"联绵字"内涵应重新界定为"由不同音节组成的双音节单纯词",这样就可以将"重言"与"联绵字"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因词汇量不够或想不起来等,又急于表达,就创造了一些外语中原本没有的词或者表达方法。本文将这一现象定义为生造非词现象,并从心理语言学心理词汇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的阐释,以其出发点可分为按词形生造和按意义生造两大类。在实践中,应尽量避免生造非词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文分词是地质大数据智能化知识挖掘难以回避的第一道基本工序。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受语料影响,跨领域适应性较差。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可以直接利用领域词典进行分词,但不能解决未登录词识别问题。在领域语料不足的情况下,为提高地质文本分词的准确率和未登录词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的中文地质词语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质串思想构建了地质基本词典库,用以改善统计分词方法在地质文本分词上的适应性。采用重复串查找方法得到地质词语候选集,并使用上下文邻接以及基于位置成词的概率词典,对地质词语候选集进行过滤,最终实现地质词语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对地质专业词语识别准确率达到81.6%,比通用统计分词方法提高了近60%。该方法能够识别地质文本中的未登录词,并保证地质分词的准确率,可以应用到地质文本分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中日现代语言通用汉字词各义项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难题。基于高频中日同形词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ERT词向量技术对日语目标词义项统计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0%,最高达到97%;对汉语目标词义项统计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88.3%,最高也达到97%,利用词向量技术对中日汉字词汇语义开展计量研究具备可行性。同时研究还发现,传统词典义项设立的科学性、例句规范性和句长等因素都会对基于词向量的语义分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联绵词造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本位出发,重新对联绵词进行探源,就会发现联绵词也有其造词理据,特别是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汉字未造之先,当有大量的复音词,包括联绵词.造字之后,可能有些联绵词会隐藏在一个字形里,和单音节词一起成为汉语的基本词汇.到了派生造词阶段,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也会派生造出若干个联绵词;或者由原生造词阶段的单音节词通过重复的形式派生出叠音词,再由叠音词派生出联绵词.合成造词阶段虽说主要是合成词造词的方法,但也有不少联绵词的源词是由合成词在历史的演进中蜕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汉语自动分词技术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中文信息处理的瓶颈。正向最大匹配法是一种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中文文档的扫描,将文档分解成为词的集合,从而实现中文文本结构化的表示。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只谈词本义,或把字本义混同为词本义.本文试从文字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字本义同词本义的联系和区别.字本义是汉字符号的形体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而书面语中,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词,这时,它代表的是词本义.字本义研究,属于文字学范畴;词本义研究,属于语言学范畴.字本义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字的形体形象,词本义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字本义与词本义在结构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存在差异.字本义与词本义存在着某种一致性,但又不一一对应.掌握字本义同词本义的区别,对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汉语常用词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研究方法一直缺少系统的概括。本文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前提下,拟就常用词研究的方法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