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郭沫若编辑实践的职业道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职业道德是编辑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编辑为职业之一的郭沫若的职业道德思想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新文化建设中正确地发挥编辑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发现功能,培育国人新的文化消费观;二是正确地处理作者、编者、读者的三元关系;三是重视出版物的品牌建设;四是重视团队的协作精神;五是在“利”与“义”的选择中,以义为本.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凭借其巨大的创作成就、独树一帜的创作方法、标新立异的文学思想以及拥有众多的读者奠定了自己在五四新文坛上的地位。而其创作成就的取得和文学思想的传播、读者群的培育则得益于他的编辑实践,故编辑实践对其地位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编辑实践现代性是编辑实践价值的最终体现。起步于创造社诞生时期的郭沫若的编辑实践,无论是从编辑手段,还是编辑结果来看,都能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其中,创新意识、晶牌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是其现代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期刊品牌是期刊编辑为追求最佳的社会效果而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郭沫若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的品牌建设表现在品牌营运和名牌意识两方面。郭沫若认为,品牌是进军市场的法码,名牌则是占领市场、培养读者忠诚度永恒不变的定律。  相似文献   

5.
廖传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0):108-109,136
编辑批评文化是编辑出版活动中的一种伴生文化样式。郭沫若的编辑批评呈现出对编辑主体人格的完善、对编辑主体的创新等态势。同时,郭沫若的编辑批评文化也深烙上时代的印记,存在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自然是生命的物质依托,生命是自然的精神性灵,自然与生命相得益彰。中日重要作家郭沫若和川端康成,在其小说中以日本岛国为艺术天地,专注于自然风物与人物心灵的和谐统一,热衷于花与人、樱花与女人的相互观照,表现了物我如一、物心契合的生命观念。这与二者共同的日本文化印记和东方文化血缘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理想信念观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基因,以及赓续中国共产党人各时期理想信念精髓的基础上生成的。坚定习近平理想信念观,实践中需要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构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文化自信,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中国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和傅斯年在史料价值的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方法以及史料的运用等方面都有极为相似之处;同时,二者的史料观又有一定的区别。郭、傅二人史料观之异同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重新确立了实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总结实践活动的经验,深化了实践与真理关系的认识。深刻理解邓小平的实践观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辑学从出版学中发韧,在出版学的研究中成长,但其又不能用出版学来简单地涵盖和框架。普通编辑学如何脱离出版学的范围,形成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十分重要。文化缔构编辑观,为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编辑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它对普通编辑学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独具特色的。从纵向的角度 ,郭沫若把文化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看成是文化变迁的动力 ,认为文化的变迁类似于生物细胞的分裂 ,是呈波浪起伏的状态向前发展的。从横向的角度 ,他把文化看成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他主张文化的综合创造 ,企图超越古今中外的对立 ,强调民族精神对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 ,强调生活实践对于文化创造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文化守成主义是世纪初年国粹主义思潮的自然延伸,更是辛亥革命失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特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尽管不同的文化守成主义者之间政治立场和文化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在以下三个方面则基本一致:(一)东方文化救世论;(二)文化调和论;(三)新旧杂揉论。虽然这一时期文化守成主义者的文化主张存在很多不足乃至错误,但在某些方面仍蕴涵着合理性,为我们今天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编辑实践活动的一般性质是由其实践活动的对象所决定的。编辑实践活动对象的制约作用一般表现在编辑客体的内容和形式分别制约着编辑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编辑主体是社会的精神产品产生的完成者 ,编辑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编辑的审稿活动。编辑审稿本质上是对一个特殊的认识对象的再认识和再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的抗战历史剧包含了诗歌的因素,具有浓郁的诗情诗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郭沫若历史剧中的许多主人公都有浓厚的诗人气质,具有浓烈的诗意。其次,历史剧中蕴含着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诗歌。再次,历史剧中运用了大量的诗剧语言。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是社会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时期。本文阐明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运动中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指出了他们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正确见解及其缺陷。试图说明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长时期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与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观有直接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中西史学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出现了引入西方史学的新热潮。与以往相比,所输入的西方史学的内容,在系统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以梁启超、胡适、何炳松等人为代表,在积极引入西方学术的基础上,对中西史学的结合做了有益的尝试,促进了中国史学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因客观条件与主观原因的局限,在五四时期中西史学交融的过程中,也明显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说明这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阶段,先进知识分子在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和认识中,提出了不少正确的、闪现着智慧光芒的思想。尽管他们的认识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切实际的因素,但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初始阶段,这些富有启迪的见解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革命实际中的运用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丧葬礼俗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俗情与儒家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丧葬礼俗在五四时期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批判,从而产生新式丧礼观。在新式丧礼观的影响下,五四时期的丧葬礼俗也发生了变化。这种些微变化打破了传统丧葬陋俗的凝滞状态,并不断向民间渗透,它最终必将引起丧葬礼俗普遍性与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早期的东西文化观独具特色,既不盲从于全盘西化思潮,也不赞成复兴儒学的观点,而是强调东西文化融通,并视社会主义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但是,受个人思想发展和时代的局限,其早期东西文化观存在一定的不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李大钊逐步克服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进化论的影响,深刻反思了西方现代性思潮并纠正了文化救国的片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