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你的女儿,你的孩子,所以你要听我的话。请不要笑。这不是让你笑的,而是让你听的。否则我不原谅你。”说这话的是一个美国的小孩,她还在读幼儿园。她越是说“请不要笑”,她的“中国妈妈”越是觉得好笑。在中国,都是大人叫孩子听大人的话啊。  相似文献   

2.
收与放     
在我们以前的理解中,收住孩子要听话,安静,而放开孩子可不得了,要当心,不要发“人来疯”不要闯祸。有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比如:一个中班,男生占60%,80%的孩子已有两年在园生活经验,对幼儿园的一切环境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3.
河北石家庄吴女士问:我儿子平日挺安静、挺听话的。可家里来了客人,就变得一反常态,谁的话也不听,跑来跑去,话也多了,显得很没礼貌。大家都说他是作“人来疯”。怎样才能纠正他这种表现呢? ——“人来疯”是孩子常见的行为。可这样进行教育引导: 1.孩子“人来疯”时,要冷静处理,不要当众训斥,可以给他好吃的或好玩的,让其到另一间房间去。也可以主动引导孩子与客人打招呼,并当众夸奖孩子有礼貌,不乱“疯”,以暗示其控制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巧妙的劝阻     
有一群孩子,常常在宿舍楼后一辆报废的破汽车上乱蹦乱跳,每跳一下,那破车箱就发出一声“嘭嘭嘭”的巨响,孩子们觉得挺开心,可希望安静的大人们却受不了。有时,几乎吵得大人们不能休息,不能看书,大人们越是劝阻,孩子们越是蹦得欢。尤其麻烦的是,无论揪住哪个孩子痛责痛骂,还是  相似文献   

5.
何楠 《家教指南》2006,(2):61-64
一提到婴幼儿的家庭教育,不少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不懂事,教育可以随意点、马虎点。其实,这是片面的、错误的观点。我认为,越是孩子小,越是起始教育,越要谨慎、细致。因为这时孩子的心灵就犹如一张白纸,大人如何落笔着墨,都会留下永远的痕迹——良好的教育,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受益;  相似文献   

6.
现在,有些年轻的父母是不知道“率子待客大有裨益”的。比如说,当有陌生的客人来到家里,孩子往往会感到好奇、新鲜,会目不转睛地用眼光打量着对方,还会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会饶有兴味地倾听父母与客人的交谈,有时还要插进来发表自己的议论——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心理表现,但往往被父母一顿训斥:“不要‘人来疯’!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去!去!去!到外面玩去!”殊不知,这种“客来逐子”的做法只会使孩子小嘴一噘,或做个鬼脸跑开;说待重一点,还刺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打击了孩子求知的积极性。其实,家中来了客人,对主人来说是个极好的教子机会,不仅应该让孩子在场,而且还应该让孩子也一起参与接待。此举好处甚多。一则可以让孩子学习文明礼貌、风度涵养,进行待人接物、应对的训练;二则可让孩子接触社会上各种人物,从而达到丰富阅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人和孩子在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知错”的程度以及“知错”所需的时间都会大不相同。因此,大人能认识到的错,孩子未必能认识到;大人可以很快判断出来的是非,孩子未必能马上判断得出来。  相似文献   

8.
游戏,似乎是人生来就会的。例如四五个月大的孩子会自己玩,他们会握紧小铃自己摇,或者抓握挂在面前的玩具。会坐、会爬、会走、会跳的孩子各有自己不同的玩法。但是,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选择力所能及的玩的方式,寓教育于游戏中,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大人的帮助。年幼的孩子不仅在生活上需要大人的护理,在心理上更依赖大人。大人能陪伴孩子游戏,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有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心理;还可以通过玩具、逗弄(肤体接触)、语言交流等等,让孩子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家长与孩子游戏时应“声”“色”俱施,各种感…  相似文献   

9.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喜欢插话,特别是当大人专注于讨论某件事情时,孩子更喜欢打断大人的讲话;越是不理他,他越是非让你听他说不可。而往往孩子的这种方法,会得到大人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这种方式很管用,他也就越喜欢这种方式。很明显,大人并不喜欢孩子的这种习惯,但恰恰是大人帮助孩子形成的这一习惯。其实,孩子爱插话是孩子想引起大人注意,不愿意被冷落一边的心理在作怪。  相似文献   

10.
高颖 《家庭教育》2008,(4):4-11
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做事磨蹭成为我们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从早上起床就开始磨蹭:衣服半天穿不完、作业半天写不完、东西半天收拾不完……我们的孩子似乎正在成为“蜗牛一族”。可相反。您越是着急.越是在旁边不停地催促、督促,孩子似乎越不以为然。越是慢慢吞吞。孩子的这种行为常让我们大人着急冒火,忍耐不住便是一阵“暴风骤雨”……这个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的习惯似乎正阻碍着孩子的发展,也似乎正影响着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么,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蜗牛族”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孙伟 《教书育人》2007,(9):40-41
科学课堂时下流行一种“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说法,指的是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时口子要小,挖掘要深,不要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我认为,这一理念说得普通一些是指科学课的展开状况——在什么地方展开,展开得怎样。“展开得怎样”就是一种深度,越是展开就越有深度;深度有了,孩子的探究经历才会更真实、更生动、更有意义和价值。“在什么地方展开”,这是展开的基点,显示的是一种宽度;宽度的掌握也是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科学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使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将计就计     
小庆在开放观摩活动时乱扔积木,而且在老师嘱咐之后仍然不改,目的只是为了引起众多老师对他的注意而已。经验告诉我们,老师如仍然嘱咐他收积木或批评他的行为,只会助长他的“人来疯”。不如将计就计,他越是想引起别人对他的特别注意,越是去“忽视”他。当然这种“忽视”只是让他从表面上觉得老师对他的行为不在意。比如,老师继续组织其余孩子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中去,当他有参加游戏的愿望时,轻描淡写地告诉小庆:“请你把积木收  相似文献   

13.
上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大人们常常管他们叫“半大孩子”,不要小看这些“半大孩子”,如今的他们,可真是了得。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也常感困惑。可你们知道他们的伤心事吗 ?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可能这种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半大孩子”们的那些“伤心事”可真有一大堆呢。我曾做过的一次调查,使我了解了一些他们内心的“疾苦”。   一、不被尊重   得到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半大孩子”自己觉着已是个“大人”了,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在意。他们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成大人看。…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有了孩子就是增添了负担,你看,“生孩子、养孩子、教孩子”都是父母自上而下的行为。为了负担轻一些,大人最希望孩子“听话”,否则,就会忙中添乱。让大人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15.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16.
有个故事。 一群孩子常在宿舍楼后一辆报废的破汽车上乱蹦乱跳,其声嘭嘭振耳欲聋,且大人们越是劝阻,孩子们越是蹦得欢。看来,大人们别无选择,只能忍受那无奈的噪音了!  相似文献   

17.
可以说,在每一个小孩子身上,人们都会发现许多美好的天性。在这些方面,他们甚至可以做成年人的老师。学习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出生之后,就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关注着大人的一举一动,除了模仿着大人说话,更多的是模仿着大人的动作:妈妈洗碗,他也要洗;爸爸拿锤子钉钉子,他也要试一试,而且常跟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无休无止地问这问那,直到问得大人不知所措;有时还逼着爸爸妈妈给他们讲过来讲过去,直到大人烦不胜烦。做父母的想一想吧,天下哪有一个成年人是像孩子这样渴求学习的?有父母说:“这孩子从小就不愿意学习。”我想,…  相似文献   

18.
一岁的孩子,喜欢从大人手中抢汤匙。自己学吃饭,可是有大半碗饭被泼撒在地上。两岁的孩子,大人帮他穿袜子,他会说;“不要!”抢过袜子自己穿起来,可是袜跟不是穿在脚尖上,就是穿在脚背上。再稍大一点的孩子,大人给他洗脸,他要自己来,可往往将衣服弄得湿漉漉的。  相似文献   

19.
幼儿出于天真和好奇心,会向大人寻问性方面的问题。例如,孩子会问:“为什么妈妈的胳肢窝下有毛呢?”年轻的母亲或者呵叱孩子,或者脸红起来,也有的母亲用“不要问那样的事情”的回答来回避孩子的提问。其实,孩子提问的动机是单纯的、天真的。所  相似文献   

20.
不要总霸占音响,将跟不上时代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播放。不要总说我们是“小兔崽子”,因为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这对家长是不利的。不要在家长会过后,总说:“看看别人……”您应该看到,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不要总逼我们上那该死的补习课、艺术课(除非我们自愿),毕竟,我们是有思想的人。不要总唠叨个没完,因为那样只能使我们更加“逆反”。不要告诉我们“多和好学生接触”。拜托,不要以那该死的分数来衡量别的孩子的好坏。不要看到我们和异性在一起,就以为是“早恋”;不要把你们大人的“八卦”带到我们的世界。不要总以为自己是大人,就要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