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晨曦中,我面带微笑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一位来园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2.
刘盈盈 《早期教育》2006,(10):30-30
不少家长反映幼儿在公众场所和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比如:一旦要求孩子给亲戚朋友讲故事或表演节目时,他就会表现出话少、语言不连贯、声音小、吐字不清楚、动作拘谨(如:讲话时伴随卷衣角、眼看地等不自然的动作)等状态。其实幼儿园很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但是,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不敢大胆表达呢?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得到巩固和强化,可能会改变这一状况。因此,我们设计了“巧嘴巴——家园配合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这个教育资源,来培养幼儿“说”的能力,为幼儿创造更多“说”的环境和机会。  相似文献   

3.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即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考验。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4.
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敬一丹,退居二线之后,担任央视的播音指导。她个人生活的“焦点”也在回归家园。回想以往的生活道路和情感历程,敬一丹依然平静如水……  相似文献   

5.
“家长进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家长进入到课堂中,进入到自己孩子的学习环境中去。在这里,我们是从广义上来理解课堂的:课堂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过渡,使幼、小两个教育阶段在潜移默化中衔接,才能顺应儿童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这个衔接的过程中,成人必须深入了解低年级小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品质,同时改善或提高幼儿适应未来学校教育所应具有的身心准备状态或水平,促使幼儿循序渐进完成幼小过渡。下面我以幼儿教师和孩子家长的身份来谈谈一些经验和想法。激发孩子对新校园学习生活的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7.
陈如平 《云南教育》2014,(23):24-25
近来,一些地方的社会培训机构热捧“小学预科”,误导家长提前退园送孩子到幼小衔接培训班进行学习,以期全面做好入学准备。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2010,(7):67-67
乐乐妈妈: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家乐乐进入了大班,幼儿因为大班的小朋友安排了拼音、写字、数数等内容,老师要求孩子每天背书包上幼儿园.回家要完成“作业”。为了配合幼儿园,也是为了让女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现在晚上回到家,首先安排她读古诗,晚饭后还会出几道算术题让她做做,等孩子做累了我就让她练琴。我还在周二和周六为孩子报了围棋课.  相似文献   

9.
何有群 《辅导员》2009,(9):42-42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与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的衔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是一个特殊阶段,如何优化“幼小衔接”,帮助学生迈好关键步伐,这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08,(18):27-27
今年上海市150万余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将度过为期2~4周的学习准备期,以便更好地实现幼儿园生活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这项工作从去年开始试点,今年在全市推广。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看了一节课,老师请孩子们上台表演节目时.××小朋友举起了手,老师评价道:“××举手可从来没这么积极过!”××小朋友原本微露喜色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表演时有些束手束脚。[编按]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年初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各省、市教委也相继颁发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公告和若干规定。各级学校迅速响应这一号召 ,可是执行后的效果却不容乐观 :放学后的学生大批涌进“四厅” ;玩电子游戏、看电视的学生增多 ,近视率呈上升趋势 ;初高中学生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入网校 ;教师上完课后不知自己该干什么 ;初中、小学家长增加大量精力照顾提前放学的学生。“减负”似乎成了“无负”、“减少作业量”、“课后自由”的代名词。笔者注意到 ,“减负”正在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识“减负”的真正…  相似文献   

13.
冯帮  许桂林 《学子》2015,(2):15-17
"幼小衔接期是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重要教育期,做好幼小衔接期教育实践工作,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完美人格形成以及终身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1]现阶段的幼小衔接的研究多侧重于"衔接",例如:课程的衔接、作息时间的衔接、幼小教师间的衔接等,以达到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适应。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新的视角,将幼小衔接置于终身发展的理论视角下来研究。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系统提出,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幼儿园要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日益更新,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理念的矛盾导致家园沟通不畅。新西兰"学习故事"不仅是学前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幼儿教育评价方法,也是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科学育儿,促进家园合作的新途径。幼儿园应以"学习故事"为契机,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进而鼓励家长尝试撰写发生在家庭的"学习故事",形成家园合力。  相似文献   

15.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也要结合的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适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生活家园”校本课程,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有爱心负责任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促进了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和学生综合性生活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讲的“家园”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而且在文章中所谈到的多媒体运用也不是指对幼儿教育时的运用,而是幼儿园召开幼儿家长会时给家长播放的视频音像资料,是记录幼儿在园生活、娱乐的视频.毋庸置疑,这是一大创新,很有扩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高燕 《家庭教育》2010,(1):38-39
桐桐已经读大班了,再过一个学期就要上小学了。桐桐的妈妈到处打听,到小学之前要学好哪些知识。打听了一圈下来,发现桐桐和同龄的小朋友比起来,掌握的知识比较少,所以开始担心起来,不知道他学的这么点知识,能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9.
李磊  郭祎 《中国教师》2013,(23):24-27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丰台第五小学将“精彩天地幸福摇篮”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不仅为了每位学生今天的幸福,更是为他们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学校要始终立足于培养能够为自己创造幸福,也能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