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杨珉子 《海外英语》2011,(15):165-166,177
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兴起,霍米巴巴的理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和推崇,有关研究系统且全面。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典籍英译成为了翻译工作者们的难题。该文从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着手,通过其混杂等一系列颠覆策略,分析汉语典籍英译中的混杂现象,指出中国典籍该如何翻译,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西文化对等交流,达到世界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中国典籍的与众不同。本文主要以《论语》的英译为例,讨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典籍汉译英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朱玲 《英语辅导》2011,(1):192-195
典籍外译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手段,而译才培养则是重中之重。(《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是王宏印教授新出版的一部翻译教材,既是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硕士研究生编写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教材。其体例编排颇具特色,内容选取涵盖中国文化的诸多领域,理论介绍与实践技巧均有涉及且分配合理,并且引入作者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该书的内容和特色作一评介,并对相关的典籍英译研究和译才培养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典籍英译对弘扬中华文化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显示典籍英译要考虑到社会、历史、文化、译者翻译素养等各方面因素,采取适合的翻译策略。在全球化的今天,典籍英译应保留中国文化特色,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因文化负载词的存在而造成翻译上的困难。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本文旨在探讨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6.
典籍代表着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让其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在探讨典籍英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采用的策略和方法,认为在把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成英语时,应该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采取异化的策略,适度运用"中国英语"的表达方式,这样产生的译文有助于展示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特性,拓展读者的视野,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典籍代表着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让其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在探讨典籍英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采用的策略和方法,认为在把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成英语时,应该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采取异化的策略,适度运用"中国英语"的表达方式,这样产生的译文有助于展示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特性,拓展读者的视野,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真是翻译的基本原则。汉语典籍中俯拾皆是的文化元素决定了其英译过程中实现文化传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实现文化质和量的传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采用注释法、直译或直译加注、音译或音译加注、语境增益或文化替代等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保存原语所蕴含的异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慧 《山东教育科研》2014,(9):F0004-F0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文化领域的跨文化传播也愈加频繁,翻译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和精神愈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门外译谈》作者李照国多年来从事国学典籍和中医经典的翻译和教学,在总结中华文化精气神韵、诸子学说的主旨精神和中国翻译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典籍翻译主体选择的原则。他认为在中外译者合作模式全面实施前,应加强中国典籍译者的能力培养。《门外译谈》可供从事外语教学、文化翻译和语言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典籍的英译已成为大势所趋。对翻译方法的采用,翻译界一直莫衷一是,但大体的翻译策略依然是围着异化和归化展开的。在如今的世界文化大融合中,彰显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采用厚翻译与中国英语相结合的翻译手段,而由此可能会导致的读者接受性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过去十多年来典籍英译研究理论视角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回顾、梳理与展望,展示该时期学者们对典籍英译研究不同的研究视角,并对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以期对典籍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翻译理论,它为翻译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而汉语典籍英译一直是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翻译目的论为依据,以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为例,解析汉语典籍英译的目的,进行以目的论为视角的汉语典籍英译方法初探。  相似文献   

13.
夏春鸽  武娜 《海外英语》2013,(15):152-153
《庄子》作为中国经典名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金圣叹赞誉为"天下第一奇书"。自19世纪末其英译本问世以来,现已有20多种译本。该文选取著名学者汪榕培教授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强调典籍英译应该重视:词汇增译法,阐释法,灵活多样法和风格神似法。  相似文献   

14.
张子涵 《海外英语》2020,(7):156-157,175
典籍英译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至关重要.汪榕培在翻译《诗经》时,首次提出传神达意的典籍英译标准,传神要求译者关注文本的意境、风格、音韵、情感的等,达意要求译者关注字词、修辞、文化、目的等,并将两者视为一个统一体.该文阐释了传神达意的内涵并就汪榕培的《牡丹亭》译本,分析了其是如何实现传神达意这一翻译标准的.  相似文献   

15.
《庄子》作为中国经典名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金圣叹赞誉为“天下第一奇书”。自19世纪末其英译本问世以来,现已有20多种译本。该文选取著名学者汪榕培教授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强调典籍英译应该重视:词汇增译法,阐释法,灵活多样法和风格神似法。  相似文献   

16.
赵红军 《山东教育科研》2014,(9):I0007-I0007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出了灿若星河的国粹文化。汉语典籍将这些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记录了下来,造就了无数的优秀作品。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的古老文明,传播和谐的发展观念与求同存异的思想理念,汉语典籍的英译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互动交流。翻译实践中,人们必须注意文化要素的处理。以《促织》的四个英译本为例,从政治文化要素、科举制度名词、宗教文化词语、古代礼教因素四个方面,探讨汉语典籍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通过多个译本的比较,归纳典籍英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典籍是各民族创造的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国际间的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化图式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为例来探讨中国典籍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出新的文化态势,中国典籍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中国典籍英译也自然成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典籍文化的有效渠道。谁来译?如何译?就成为典籍英译工作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还通过实例探讨了"传神达意"原则对中国文化籍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描述、个案研究、文献研究、互文参照等方法,对《九歌》的篇数等颇有争议的形制问题进行辨析,阐明《九歌》有九篇而并非十一篇,进而论证形制研究在典籍英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