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针对校企合作土建类中高端人才培训的特点,比较分析了校企合作继续教育人才培训的几种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培训项目,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训模式必须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校企沟通交流尤为重要,还对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进行了探索总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重视,相关产业对船舶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海洋工程环境学》课程是一门船舶与海洋工程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侧重于工程实际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针对这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工程背景下对其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学院所属三个工科专业进行创新型实验整体规划,结合我校的海洋特色,从实验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上对海洋工程大类创新型实验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创新型实验学分,开展了创新型实验项目立项,形成了具有海洋工程特色的系列化、多层次、多模式、开放式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海洋工程大类创新性人才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正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高技能人才培训契合了这一社会需求。其重点是以提升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培训目标与实践应用培训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满足了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要求,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一种独特的培训途径。本文论述了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实施校企合作的意义,探讨了校企合作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的实施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不断发展以及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改革的大力推进,船舶海洋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进课程教学环节变得格外重要。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基础课,“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是最适合首先进行思想政治教改的对象。“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教改方案通过国内教学现状的分析围绕“如何使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为中心,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发力,达到培养出专业知识技能过硬、思想品德高尚、热爱工作愿意工作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与海洋唇齿相依。人类不断从海洋身上获取“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另一方面。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卫海洋也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责任与义务。但是,开发海洋、保卫海洋是要依靠一定的装备作为保障的,而开发海洋装备所依靠的条件之一就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目前,我国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只有十几所。那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前景如何、学的是什么、就业情况怎样呢?且看以下“三势”。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与海洋唇齿相依.人类不断从海洋身上获取"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另一方面,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卫海洋也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责任与义务.但是,开发海洋、保卫海洋是要依靠一定的装备作为保障的,而开发海洋装备所依靠的条件之一就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目前,我国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只有十几所.那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前景如何、学的是什么、就业情况怎样呢?且看以下"三势".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与海洋唇齿相依.人类不断从海洋身上获取“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另一方面,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卫海洋也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责任与义务.但是,开发海洋、保卫海洋是要依靠一定的装备作为保障的,而开发海洋装备所依靠的条件之一就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目前,我国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只有十几所.那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前景如何、学的是什么、就业情况怎样呢?且看以下“三势“.……  相似文献   

9.
"2l世纪是海洋开发的时代"已达成全球共识。对饱受陆地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恶化的中国来说,海洋开发是一项影响极其深远的战略决策。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海洋工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最有力技术保障之一,也是增强海洋开发能力的重要支柱。顺应时代要求和行业特点,本文通过借鉴、分析发达国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和举措,结合我国高等学校特色及优势资源,进一步对现阶段海洋工程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提出具体思路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应用型高校港口海洋工程类专业特点,提出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设港口海洋工程勘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通过对基地功能、实训项目及运行管理机制进行研究,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任务,探讨基地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师资建设、科研合作的途径和良性运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面对培训市场的严峻挑战,中国石油大学成教学院深入石油、石化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广泛听取企业对我校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培训规模逐年扩大,通过与企业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出了中国石油大学继续教育的品牌。一、加强校企合作,实现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新突破根据企业各种层次人才素质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和学历提高等企业需求,在深入石油、石化企业,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企…  相似文献   

12.
海洋油气工程人才专业素养的分析和培育方法的研究,是培养满足海洋油气工程需要的高级工程人才的重要基础。除了具备基本的油气工程专业素养之外,海洋油气工程人才还需具备海洋工程环境、海洋油气装备和海洋油气工艺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不仅需要通过知识结构的构建、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得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具备以上专业素养,还应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和培养方法使其具备较强的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意识和专业心理。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农村金融人才,可采用"多层次"和"立体化"的方式进行培养。该方式要分类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建设和优化各方资源,实现全日制学校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培训的合作与融合;校企合作与校内协作;创新继续教育与培训服务,搭建学生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4.
针对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培养合格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优秀工程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从教学目标、教学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情商的培养、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合作这几个方面对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创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应以创新为主导,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并注重规模与效益,内涵与外延相结合。构建"校企合作"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创新的重点,为此应该开辟校企紧密合作关系,在培训内容、培训实施上下足工夫。  相似文献   

16.
林明贵 《继续教育》2002,16(2):48-48
农科院所的继续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通过继续教育改进科技人员及在职职工整体性的智能结构和职业能力,可以开发人力资源,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本系统、本单位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增加效益。“九五”期间(1996年至2000年)福建省农科院科技干部培训中心和人事处就继续教育展开实践,并取得良好的进展。一、继续教育工作几种途径的探索及成效(一)突出培训重点,造就拔尖人才。“九五”期间,我院确立了以培养拔尖人才为重点,以实践锻炼和教育培训为主要途径,营造高层次人才队伍新老交替、平稳过渡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船舶与海洋类高等院校专业建设现状的梳理,对4个主要涉海专业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总结。分别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地方海洋经济区域优势、涉海企业用人需求三个方面,探讨了未来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本校新设立的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实践进行了探讨,经过近3年的建设实践,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可为国内新开设海洋工程与技术的高等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是由从事海洋咨询以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单位、个人自愿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海洋领域第一个全国性行业协会。协会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于2010年1月成立,主管部门为国土资源部,业务指导和具体管理部门为国家海洋局。  相似文献   

19.
程勇  刘珍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182-183
"海洋工程基础"是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港口、海洋及海岸工程方面工作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内容为海洋环境中工程技术的应用,因此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代海事专业人才的需求。该文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丰富教学模式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方面对海洋工程基础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待改善海洋工程基础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河北自学考试》2014,(6):114-114
专业解读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研究各类船舶的设计、性能、结构、建造等的学科,主要培养从事船舶设计、研究、试验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不断与新兴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激光、宇航等学科相联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