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向多元化的大学教育——从高校推展博雅教育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解构和消除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得以成立的逻辑和判断的立场出发,以当前我国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肯定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是多元化的,而博雅教育则是必由之路,它所倡导的大知识观的教育思想是多元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的典范,表现出广泛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学校最有品质?这是当前学校建设与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峨眉山市实验小学立足学校实际,以"博雅文化"为魂,耕植"博雅教育",着力于学校特色课程开发、课堂建设、教师发展和培养具有博爱、博学、博志、雅心、雅艺、雅行的一代新人,提升了学校品质.  相似文献   

3.
周娅 《江苏教育》2022,(14):48-52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成长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始终秉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命力"的理念,长期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以"博观雅达,修志立德"为培养目标,从教师文化、学校管理、团队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为教师成长提供各种支持,从内提升教师自我修养,向外搭建教师实践平台,从根本上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康德尔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1)博雅教育是教师教育课程的基础;(2)强调理解与教学联系的学科;(3)强调学习像历史这样特别学科;(4)教师必须学会怎样和为什么把自己的知识与各种各样的学生联系起来;(5)重视教师道德教育。整理和学习康德尔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对改善中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有“自由教育”的称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观念的更新,博雅教育思想不断得到拓展补充,学者对其思想内涵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博雅教育更利于学生情感教育目标实现,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对我国大学教育事业改革起到了积极启示与促进作用。大学教育相对于知识技能培养,更注重教育观与情感观的养成,以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在国内大学博雅教育的发展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学校应创新教育理念,把培养一个人格与品性修养兼备的“完整的人”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创造大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个人境界。  相似文献   

6.
台湾高校的博雅教育经历了萌芽、起步与发展三个历史阶段。特别是自1984年以来,台湾高校普遍开展博雅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博雅教育在台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5年以来,大陆高校普遍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其与台湾高校实施的博雅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大陆和台湾在文化传统、教育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台湾高校博雅教育的实践对大陆高校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的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概念源自对古希腊术语“Eleutherion epistemon”和古罗马术语“Artes liberales”、“Liberaliter educatione”的翻译,但这个术语本身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或变迁.当英国人在16、17世纪通过翻译创造出“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这个概念时,自由人/奴隶之间的两分法被绅士阶层/非绅士阶层之间的两分法所取代,liberal的语义也从“适合于自由人的”转向“适合于绅士的”;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概念又增加了一层新的语义,意指“非专业的教育”,博雅教育概念逐渐与新出现的通识教育概念合流;从19世纪末开始,博雅教育从针对绅士阶层的教育变成了对所有公民的通识性教育,并日益和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勾连在一起,liberal的语义也从博雅转向了自由,博雅教育变成了自由教育.  相似文献   

8.
章在明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及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具体分析了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所面临的巨大国难和具备的有利条件,进而提出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些构想,以期高等教育大众化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以系列改革破解普通高中面临的招生难升学难等诸多发展困局,创生基地+校园双轨制办学模式,探索专业课+文化课教学模式,由普通高中向专业高中转变,由分层教学向分类教学转变,使学困生的人生实现了弯道超越,成为高考的胜利者,从而焕发出农村普通高中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香港岭南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岭南大学致力于培养"全人",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且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适切,各类课程的分工和目的明确;全方位实施博雅教育,以保证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其对内地教学型本科院校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大的启发意义: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中要重视健全人格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二是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提高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切性;三是更新课程观念,改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1.
从解构和消除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得以成立的逻辑和判断的立场出发,以当前我国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肯定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是多元化的,而博雅教育则是必由之路,它所倡导的大知识观的教育思想是多元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的典范,表现出广泛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重内涵建设、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开展博雅全人教育是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研究国内外博雅书院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职院校开展博雅教育的模式,并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展示经贸博雅书院的建设路径.经贸博雅书院以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为引领,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生活素养为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生源特点、地域和行业历史文化资源而规划建设文化交流中心、阅读推广中心、女生学堂、科学素养训练营、阳光心理工作室、素质拓展中心"六位一体"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教育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改革渐次展开和逐步深化的今天,很多学校几乎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使教育教学研究真正走向校本?这让我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福柯的“问题化”。  相似文献   

14.
普林斯顿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分类必修领域、写作和外语.基于“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真正的博雅教育”的理念,分别为文学学士和工程学士设置个性化的通识课程.通识教育采用分类必修模式,超越专业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建立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香港岭南大学以提供优质的博雅教育而闻名,其博雅教育历史悠久,课程设置独具特色。了解并分析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及其课程特色,对内地大学办好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博雅精神,颇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146-151
博雅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广博文化知识与优秀人文素养的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人文素养养成更为重要。传统文化中,儒学理想人格中的修身律己、责任意识、通达智慧等,道学理想人格中的高扬人的个体价值、推崇超越功利倾向的自由人格等,是博雅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历史文化渊源。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成就之道中,儒学的拥有家国情怀、建立不朽的功德言行、怀有敬畏之心等,道学的实现清澈澄明的率真本性,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以及尊重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实践精神等,对于博雅教育的人格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就,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困境突出体现在,受到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我们对教师教育的立场存在着模糊与误解,执着于技术理性取向的教师教育观,而忽视了教师教育所应具有的“博雅”传统.博雅精神的教师教育更关注作为“人”的教育者,要想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必然置放在“幸福”、“自由”、“德性”这一本质意义来理解儿童,理解教育.因此,任何有助于养成儿童之为完全人格、幸福人生、自主意识、德性伦理等方面的熏陶与涵养的功夫均是教师教育必然要考虑的内容.迈向博雅精神新时代的教师教育主要有三层境界,即意识境界、德性境界和心灵境界.意识境界追寻的是成为教育者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民主教育精神,德性境界寻绎的是教育者的“内心之修养,穷神之知化”的人文伦理精神,心灵境界上达的则是教育者的“大全之所悟,天地之参化”的人生幸福精神.  相似文献   

18.
博雅教育核心课程即通识课程,包括公共核心课程和5个课程系列,通识课程使学生成为人文素养与智力品质兼备的优秀学生.为有利于高职师范毕业生跨专业就业以及人文修养的提升,可在高职师范教育设置"听说读写技能类、文化与审美类、实证与数学推理类、社会认知类、组织管理类、创意与创新类"这六大类博雅教育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的历史与文化"是一门为本科生开设、引领学生了解和认知以"博物馆"为关键词的理论专题、实践观察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通识性课程,以"双编码"和"三统一"为原则,既服务于博雅教育的本真追求,又满足专业核心课程的主题设计要求,并用统一的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和评分标准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围绕基于核心文献的小型研讨会、师生共同参与的项目作业设计以及综合性的课业评估这三个关键要素,形成一套完整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探索博雅教育本土化的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现代通识教育的渊源即古希腊时代的博雅教育,无论是博雅教育还是通识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健康的人格及严谨的思辨能力。现代通识教育的普遍推广是基于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以解决专业和学科细分所导致的学生思辨能力下降和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严重制约了现代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需要,中国的通识教育还存在许多制度上的不足,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高校管理体制和办学目标的不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