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矛盾     
对同一描述对象既肯定又否定,看似自相矛盾,其实合情合理,从而使语言意蕴深刻、幽默含蓄、耐人寻味的修辞手法,就称为“矛盾”修辞格。不少经典文章中有很多运用“矛盾”辞格十分精彩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和俞平伯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既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但是后人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了他们的散文创作上,而忽略了他们对新诗所作的贡献。本文力图通过比较他们的诗学观,试图从中找到他们和新诗运动初期的共同特质,还原他们在诗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不可刻意去追求人为效用,而是自然而然顺应事物自身发展的本性。道家哲学的理念对文学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唐诗的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就针对这一状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论阿城小说的传统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阿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文化的执意追求与独特把握。本文从哲理观念的审美化,人物形象的意象化,审美风格的含蓄化三个方面阐述阿城小说的传统意蕴  相似文献   

5.
丁澎创作了大量闺情词,其作品并不太着重于对女性容貌衣着等外部形象的刻画,而是以对女性的尊重和珍惜为基础,以伊人的口吻诉说自己的相思哀愁,将心比心,以情写人。其闺情词有纤柔绮丽之作,又有含蓄清婉、隽永别致之作。  相似文献   

6.
文章联系冯至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诗歌创作,对其艺术特征作了具体的探讨和论述。认为他的诗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掘独特的诗意,注重追求诗的哲学意蕴,有着质朴隽永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外观朴实而充满内在智慧,有着灵活巧妙的艺术构思,重视意境的创造和内在结构的安排;在诗的语言上,他追求一种质朴自然、淡雅含蓄、极富韵味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秦观词远祖温韦,近承晏欧,下启周姜。在艺术上,秦观融会众长,把对传统的借鉴同自己的独创融为一体,创作雅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尽管其传世之作还不到百首,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宋词发展所起的承传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8.
丁澎创作了大量闺情词,其作品并不太着重于对女性容貌衣着等外部形象的刻画,而是以对女性的尊重和珍惜为基础,以伊人的口吻诉说自己的相思哀愁,将心比心,以情写人。其闺情词有纤柔绮丽之作,又有含蓄清婉、隽永别致之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论一向特别重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清醒地认识到诗作能否引发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功能。审美主体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就不能感受诗作的审美属性,审美效应也就无从产生.刘勰曾经很简括地指出:“书亦国华,玩绎方美。”(《文心雕龙·知音》)作者应当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国华”式的作品,但要使这种作品的美感由潜在的可能转化为现实,还必须经过读者的“玩绎”,才能真正升华出美感效应。离开了读者的欣赏接受,作品便  相似文献   

10.
苏州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水乡城市,苏州文化是吴文化的代表。吴文化讲究自然随和的形态,追求淡泊深远的意蕴,含蓄隽永的美感渗透在民俗民风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翟俊玉 《初中生》2009,(4):25-26
在特定场合中,人们有意把话说得不过于直露,让对方揣摩自己话语的真正意思,这是一种含蓄的说话方式。含蓄表达会使话语更加耐人寻味,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创作诗论     
《辅导员》2011,(Z2):51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作为诗歌王国,我们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代诗歌和近百年历史的新诗,是一个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大宝库。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内容,提高人生的境界,增加我们的美感经验,使我们成为一个既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朝鲜诗家金昌协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标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主张诗歌是"性情之发""天机之动"的产物;作诗不能一味模仿,要创新,创作出属于朝鲜本民族的诗歌,并且以唐诗作为诗歌审美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有多方面的美值得探索:有的诗词讲究章法,结构有美感;有的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有的语言生动,形象感人;有的善于描摹,凸显画面;有的意蕴深厚,给人启迪;有的寄意言外,表达含蓄。  相似文献   

15.
含蓄是中国诗学的重要范畴,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具有多层次结构和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中国诗学的含蓄美,具有其赖以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6.
1969年11月至1971年1月,著名红学家俞平伯被下放到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期间,困顿辛劳中的俞老先生写下了38首古体诗。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文学",这些诗歌是特定时空诗人心灵世界的诗意呈现,充分彰显了他"自爱、平和、前进、闲适"的生命哲学,也是"文革"时期豫南农村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的审美观照,于患难中更见人性的真醇与美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简单而深邃"著称。弗罗斯特能够由简单而抵达深邃的关键在于他的"隐秘性"的创作思想。弗罗斯特的"隐秘性"思想与中国古典诗论中讲究"含蓄"的创作美学,不仅在文本表现策略上有相似之处,在审美上也有相近的超语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8.
朝鲜诗家金得臣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认为诗歌是"得于天机"的产物;做诗要"用尽一生心力";在进行诗歌审美批评时,要"具诗眼",不能"以名取诗"。金得臣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文指导游记,是指记叙旅途见闻的文章。常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叙游览活动和地方风光,一般以细  相似文献   

20.
意象,含有特定意义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艺术形象分事象和物象,融入诗人的主观感情,形象与特定的情意构成固定的关系,如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意象可使诗词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