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老师走进课堂,学生们一齐起立喊“:老师早上好!”老师说“:为什么只喊早上好,那我下午呢?难道就不好了吗?”于是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下午好!”老师又说:那我晚上呢?”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晚上也好!”老师点点头说道:这样才行,现在重新喊一遍!”学生们一齐喊“:老师早上好,  相似文献   

2.
一天,老师走进教室,学生们一齐起立喊:“老师早上好!”老师愤愤地说:“为什么只叫早上好?那我下午呢,难道就不好了吗?”于是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下午好!”老师又愤愤地说:“那我晚上呢?”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晚上也好!”老师点点头说道:“这样才行,现在重新喊一遍!”学生们一齐喊:“老师早上好,下午好,晚上也好!”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时尚之风吹进了校园,“泡网”、“QQ”、“网虫”、“黑客”等一大堆新名词扑面而来,面对天真的“酷”男“酷”女们,老师们一夜之间,好像都变得不知所措,课程改革后如何把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老师们都陷入了茫然。作为教师,我想我们何不换位思考,也从时尚的角度出发,将网络与课堂教学“嫁接”,让《品德与社会》课堂也严“酷”起来,本人对此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网络课堂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社会,很多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比较肤浅,有的学生很崇拜“黑…  相似文献   

4.
黄志勤 《考试周刊》2009,(18):18-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成为一种风气,不少人甚至说这是一种时尚的“问题教学法”,教师们对“问”字似乎更情有独钟了。但老师们的“问题教学”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还普遍存在着不科学、不恰当的问法,据我观察,现在“问题教学”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校园逸趣     
罗马帝国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讲道“: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向学生们提问:“罗马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夜里!”学生答道。生气老师问“:文中说蜜蜂给花园增了生气,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蜜蜂偷花蜜,花儿就生气啊!”大家听了笑个不停。那学生又说:“笑什么?要是鲜花不生气,哪来鲜花怒放呢?”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  相似文献   

6.
“运师见习的新老师回去了,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哭得眼睛红红的……”一个老师的话没说完,又一个老师接着说:“新老师总共给学生上几节课,他们倒个个痛哭流涕的。”“我们教了学生这么久,要是我们离开了,他们会哭吗?”……耳边听着老师的谈论,眼前浮现出见习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情景: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想和见习老师多呆一会儿,一位文静的学生悄悄地藏起了见习老师的教本,大胆一点的学生就跑到讲台前拉住老师的手和衣服不放开,见习老师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怒色,只是耐心地解释着;体育课上,见习老师和学生们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虽然老师…  相似文献   

7.
一次 ,特级教师斯霞给学生们讲“饱满”一词 ,让孩子们造句 ,有的学生说 :“菜籽长得很饱满” ,有的说 :“稻粒长得很饱满”。看来学生们对“饱满”一词的本义均已掌握。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们掌握这个词的引申义呢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 ,突然转过身来 ,面带笑容 ,两眼有神 ,问道 :“你们看 ,老师今天的精神怎么样 ?”这时 ,学生们立刻答道 :“老师的精神很饱满 !”斯老师用自己的体态语言 ,不但十分巧妙地使学生对“饱满”一词的理解 ,从本义扩展到引申义 ,而且使学生对这个词记忆深刻 ,永远难忘。可见 ,教师的一举手 ,一投足 ,一个眼神 ,…  相似文献   

8.
课始巧问候     
最近听了全国著名特级老师于永正老师的课 ,我深深折服于他精湛的教学艺术。且不说他上课过程中的精彩纷呈 ,就是上课开始时的一句简单问候 ,也体现了他的独具匠心。当铃声响起 ,班长喊过起立 ,于老师精神饱满、笑容可掬地问候学生 :“同学们 ,好好上课 !”学生们顺口说到 :“老师 ,你……”忙打住舌头 ,旋即反应过来 ,说 :“老师 ,好好上课 !”在师生的相视而笑中 ,于老师顺着说 :“谢谢同学们 ,我一定好好上课。”这别具一格的问候 ,使刚才还有些拘谨的学生们一下子活跃得如鸟雀一般 ,使刚才还替学生们担心的听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觉…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地理老师走进语文课堂一位语文老师在执教《看云识天气》时,别出心裁地邀请地理老师走进教室。学生起初一愣,后经老师说明,才心情坦然地露出微笑。随着老师的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了“卷云”“卷层云”“积雨云”;随着“晕”“华”“虹”的图案,学生辨清了三者的差别。在地理老师专业性的讲述中,学生们学完了课文,轻松自在地走出了课堂。学生们感叹道:“地理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还真新鲜。”思考:《看云识天气》一文说明的问题并不深奥,凭借文章本身完全能弄懂。即使文中有些名词术语使人模糊不清,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先作准备,并凭…  相似文献   

10.
闫红梅 《人民教育》2011,(16):77-78
每年的教师节,学生们都会自发地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这些做老师的表示衷心的祝福和诚挚的谢意,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学生们说得最多的还是“感恩”,“感谢老师的关心”,“感谢老师的指导”,“感谢老师的鼓励”……总之,他们几乎都表达着一个意思:老师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钟岚雨 《江西教育》2003,(15):30-30
前几天与学生们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问题,有同学提到现代教师应该是“时尚”的老师,很多同学赞成。首先,老师在衣着服饰方面应是得体大方的。不需前卫,但绝不能过于落伍甚至老土,且形象上应有适度的变化,校内和校外也可以有较大的区别。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本会说话的教科书,如果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陈旧、机械,色彩灰暗、呆板,就很难吸引现在处于信息时代中的学生,学生们是很难主动接近这样的老师的。在他们看来,一个形象单一、古板的老师往往暗示着他是一个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和观念的人。与这样的老师交往,缺乏赏心悦目的感受,而…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早上,值周的李老师照例站在学校门口,迎接着学生们的到来。他一边检查着学生的卫生、着装、礼仪、标志佩带……一边接受着学生们的问候。一声声“老师好!”让李老师的脸  相似文献   

13.
随笔二题     
作文秘诀学生们向老师请教作文的秘诀。这问题挺难回答。于是,老师笑着问:“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好吗?”“老师,您问吧!”学生们挺感兴趣挺活跃。“写作文时你们谁流过泪?”学生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举手。“那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老师说。学生们充满了好奇,挺认真地望着老师。“三年前,中考阅卷时,我和城区的一位老教师分在同一个组阅作文。那位老教师阅着阅着忽然间号啕大哭起来,再也劝他不住。老师们感到很奇怪,纷纷围过来询问原因———原来一篇考场作文触动了他的心事,一时间感情再也收束不住……”“老师,您讲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4.
短信传情,物轻情意重每年的教师节学生们,甚至家长们都会给老师送各种各样的礼物。近几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开始给老师发送“短信贺礼”,其中不乏幽默、窝心的短信: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三年级自然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过程: “水,我们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仍没注意到。不信,请看实验。”富有教学经验的罗老师用装满红色水连着玻璃管的烧瓶做实验。“把烧瓶放在热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老师问。“烧瓶会变热。”“里面的水也会变热。”学生答。“那我们试一试。”老师说。一试,试出了“怪”。学生们兴奋地嚷:“水会顺着玻璃管往上跑!”“这说明了什么?”老师问。“水增加了。”学生答。“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没有啊。”“那水怎么往上升了?”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给你们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 5分钟以后,老师问:“明白了  相似文献   

16.
汪老师刚接过一个乱班,威严地向叽叽喳喳乱说话的学生们宣布:“以后上课,无论谁也不许讲话!”接着,汪老师开始讲课了。一个学生立即叫道:“老师,你不是说谁也不许……。”  相似文献   

17.
互动教学     
<正>夏天某个下午的一堂数学互动教学课上——老师:“一样不一样?”学生们:“一……样。”老师:“相等不相等?”  相似文献   

18.
杨文萍 《班主任》2009,(2):17-18
时下老师和家长最头痛的就是学生盲目追求时尚,疯狂崇拜明星。不能踏踏实实地学习!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像他们这么大时,不也很喜欢追求时尚吗?虽然追求时尚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激、另类,甚至良莠不分,但我们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要使学生少受不良影响,班主任应该做到了解“时尚”,用“时尚”的方式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9.
《荔枝图序》是自读课文,只有一百多字,内容无甚难解。这样的课文应当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我这样安排:一、用“师生换位法”预习所谓“师生换位法”,即学生做“老师”,老师做“学生”。当老师首先要备课,于是,告诉学生们:下面请你们“备课”(预习)———要让学生懂,先要自己懂;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老师们”可得充分“备课”,我这个“学生”可是有点刁,不好应付啊。之所以采用“师生换位法”,第一是因为比较新颖有趣,而“趣”,是学习之母。第二是容易造成压力,产生好的效果。第三,既然是当“老…  相似文献   

20.
诲人有度     
<正>一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说学习要孜孜以求、不满足,教育学生要耐心、不知疲倦。两千多年来“诲人不倦”的教导被人们烂熟于心,尤其被教师们当作座右铭。老师们“为了学生好”,总是不知疲倦地谆谆教诲。说服教育法是老师们教诲学生时被广为运用的一种方法。所谓说服教育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用以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