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文化观念对视觉过程的作用分析,探讨传统视觉思维方法,可以揭示传统视觉文化结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视觉审美要求,从而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更好的继承、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艺术作品,让中国传统的视觉文化更耀目的登上世界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2.
论视觉文化时代之审美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以视觉化占主导的时代,“视觉”和“图像”的转向问题已成为继“语言学的转向”之后又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在后现代个体通俗化的视觉诉求下,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消失了,艺术已经转移到符号和影像的生产工业之中,当代社会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视觉化时代审美的主体、对象、性质等方面也都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从而对人类自身的心性、审美观以及审美艺术自身的现状和前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视觉图像无所不在地包围着我们,强力挤占传统审美文化的生存空间.文章从当代视觉文化的历史渊源、审美内涵、发展走向及其影响几个侧面尝试调和两种文化形态的冲突.其目的在于:传承和发展传统审美文化,以避免由于当今视觉文化的冲击而造成其历史性的断裂,也避免因为这种结果而使我们患上文化交流中的失语症,导致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和人性的失落.  相似文献   

4.
传统审美文化以"意境"为其追求目标,旨在达到"天人之际"的最高境界。以电子摄像技术为艺术形态的当代视觉文化与其相去甚远,几乎导致传统审美文化的失语。本文认为前者对后者的冲击主要来自三方面:审美活动的性质、结构及其目标,并将因由最终归结为人们所处环境的改变与中西方哲学观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电视教材编导人员的十种视觉审美方式来探讨电视教材制作中的画面摄取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楠 《考试周刊》2011,(48):22-23
传统印刷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的阅读文化,已被无论是外在形态还是内在性质都不同于传统特征的现代视觉图像文化所代替。因此阅读文化已不再是人类文化艺术单一的形态.另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形态——视觉文化已经占据了现代文化的主导地位。在现代视觉文化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载体、阅读动机、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阅读内容与阅读主体的沟通方式及想象空间,都较传统阅读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视觉手段引导中国文化的方式,尝试用“视觉艺术”手法是将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将国家对文化引导的思路、人们对文化认识的现状,从映现,浓缩到引领,采用通用、感染力强、普遍的艺术和技术方式转达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创造规范、美观、便利、普遍的“中国式”生活方式引导和树立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8.
当代动画视觉形象引导大众审美,视觉文化与动画视觉形象审美互相影响,文章以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审美变迁为例,简述了视觉文化的大众性。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审美变迁说明:动画视觉形象的构成条件、表现形式、媒介之间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审美文化中,视觉艺术作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使视觉审美成为审美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从分析视觉艺术审美的文化生态出发,对创造性思维的本源的民族文化,生活、观念等几个直接的方面去探讨在视觉审美中的文化生态.正确认识和了解这些现象和原因,无论是对于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还是对于大众对于当代艺术作品的正确解读,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曾文雄 《考试周刊》2012,(57):151-152
审美素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离不开学校里式的课堂教学。但是,作为学生每天生活的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视觉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视觉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形态。然而在视觉文化背景下,人的创造力、情感、趣味和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都遭受到了较大冲击。这无疑影响了人全面的发展,构成了视觉文化对当代美育强有力的挑战。因此,直面挑战,积极应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话题。  相似文献   

12.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统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些影响,并肯定其积极的因素。指出它将会有助于发展本民族的视觉传达艺术。  相似文献   

13.
探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特性及中西文化审美差异,论证了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译介审美关注的必要性,提出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译介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是孕育、衍生与发展审美心理的母体,在审美活动中,需把握好审美感知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而且,要学会通过审美,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领悟到所蕴含的和谐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5.
审美活动是人类整个社会活动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心理是审美活动联系于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的中介机制。审美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具体体现在审美与经济、审美与宗教、审美与科学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华审美文化和谐的根本精神,贯穿于中华审美文化各因素、各层次、各维度的种种具体关系之中,形成中华审美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儒、释、道的美学观念和审美理想,是构成中华审美文化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内容;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是中华审美文化的一大特点;伦理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即美与善的结合,是中华审美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台湾散家张晓凤在多年散创作活动中不断进取,从东西方化中吸取营养,走出一条中西合璧的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她在写作题材、情感因素、艺术追求方面均体现了“亦秀亦豪”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18.
电影以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手段,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方式——运动的视象美。电影的视象美以人为中心,也包括景、物、光影、色彩和构图。电影艺术家正在一定审美理想的指导下,赋予这些视象元素造型表现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符号的转换,在这一转换的背后不转换的是人类共同的思维,思维与视角有较紧密的联系,其中有动态的和静态的区别,这一区别在翻译的重组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