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谴责。但有人曾把批评与表扬比作在做人的思想工作中的一粗一细的两块磨石——砥和砺。由此,如把有较高再生性的表扬视为“砥”的话,那么以鞭策的形式,且能唤起人们意识的“砺”便是批评了。作为学校的领导,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表扬与批评都是需要的。大家知道,任何一个人无论其受教育程度多高,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出现违心悖理的过失与错误,实在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在各方面表现均优良的人,也由于褒扬声中极易产生的归因认同的心理偏差,也很有可能发生一些越…  相似文献   

2.
有人把班主任的表扬和批评比作一细一粗的两块磨石——砥和砺。如果把有较高再生性的表扬视为“砥”的话,那么以鞭策的形式,能唤起学生自省意识的“砺”就比批评了。无论是刚入学的少年儿童,还是即将踏上社会的大学生,表扬与批评都是需要的。我们知道,儿童的个性发展主要靠外力的强化。进入少年后,表现在他们身上的要求独立、要求与成人甲等的倾向日趋明显,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弱,情绪波动幅度大,情感丰富而又变化强烈,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违心悖理的过失和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即使各方面表现优良的学生,由于褒扬声中极易产生的归因认同的心理偏差,也可能发生越轨行  相似文献   

3.
表扬,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自豪。但是,表扬的背后又是什么呢?表扬的背后是批评。例如,我拿着99分的卷子回家叫爸爸签名,爸爸看了,说:“这次考得成绩不错,但是,你把‘漂’写成了‘飘’,为了防止你以后犯同样的错,请你把‘漂”和‘飘’各抄10遍,并每个字造一个句子。”你看,这表扬的背后不是批评,还会是什么呢?爸爸常常用表扬做批评的架子,用“但是”来做转折。表扬的背后还可能是鼓励。上次我数学只考了89分,我拿着卷子回家叫爸爸签名,爸爸看了,说:“这次考试你的书写相当认真,虽然成绩离预定目标有…  相似文献   

4.
批评的艺术     
没受过批评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前一段有人提出“赏识教育”这一新概念,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专家关鸿羽指出,教育必须讲究辩证法,不能提极端的口号。他表示,孩子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对孩子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哪怕98%是表扬与鼓励,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同表扬一样,批评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很难做到“闻过则喜”,所以,批评总不如表扬那样易见成效惹人喜欢。因此,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尽管如此,正确的批评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能避免错误的做法,讲究批评艺术,就能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批评学生应做到“四舍五入”:  相似文献   

6.
是学生对表扬批评不在乎吗?朱文杰,朱瑞表扬与批评,是传统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但近年来,这一方法在一些学校却不那么灵了。不少学生对表扬和批评不在乎,一些教师感到挠头。有些教师认为现在学生思想活跃,不那么重“名利”;有的教师说是现在的学生“重实惠,轻...  相似文献   

7.
①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学生感到的只是苦涩却压力;而一味的赏识,尤其是廉价的表扬,也许是“温柔的杀手”,助长了学生的盲目乐观。只有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度的批评,对学生的长处进行适度的表扬,表扬和批评适度并相互结合,才能促使学生顺利发展。②商讨——热情的批评。应该以诚恳、平和的态度去帮助和引导学生,使他感到教师的诚恳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进而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8.
陈红 《教书育人》2007,(8):52-53
在表扬性教育风靡之时,不少班主任对批评性教育不屑一顾,处处迁就学生。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只讲鼓励不讲鞭策,“激励教育”甚至被简化为“表扬教育”,似乎只有表扬才是激励学生的唯一选择。其实,它是教育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和偏差,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其教育管理的效果如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工作要讲究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提高教育效果。表扬学生要注意表扬的真实性、差异性、情感性、异向性和实效性。批评学生要注意使批评的忠言尽量由“逆耳”变“顺耳”,掌握好批评的时机和场合,让学生乐于接受。同时要注意尽量减少表扬与批评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表扬与批评常用常新,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潘松梅 《班主任》2000,(1):42-42
表扬或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门艺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要讲究方式,讲究技巧,避免陷入误区。批评、表扬言“最”就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管理学生,批评与表扬共存。表扬、鼓励学生.能激发学生身心发展,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而且学生也乐于接受;相对于表扬,“批评”,学生则避而远之,教师也有所顾忌,心存惶惑,害怕产生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但笔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批评时必须得批评,不能无原则的退让.所谓是非曲直终有  相似文献   

12.
表扬是“对好人好事的公开赞美”。批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出优点和缺点”;二是“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表扬和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常用手段,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3.
1.爱心原则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才能消除心理障碍,敞开心扉向老师倾吐心灵深处的秘密。学生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鼓励,把批评看成是爱护,表扬、批评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就会成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师生间的距离就会接近。2.公平性原则由于环境及自身特点的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个性差异。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不可厚此薄彼,在给优生“锦上添花”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为后进生“雪中送炭”。班主任要把自己的爱分给每个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和…  相似文献   

14.
批评与鼓励一样,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理性关怀,但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期望被表扬、奖励,对于批评都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所以,不妨给批评的“苦药”裹上一层“糖衣”。  相似文献   

15.
《光明日报》2003年4月10日教育周刊B1版刊登了一篇教育时评,题目是“提倡无批评教育”。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苟同。时下,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极端现象,那就是视表扬与奖励为一种“灵丹妙药”,过分夸大其作用。与此同时,又把批评或惩罚看成是“高压电线”,唯恐“触电”,甚至被视作教育的一种“罪恶”。学生犯了错误,不敢轻易批评,更不敢惩罚,生怕会出什么事。还有的教育者,谈“罚”色变,处处迁就学生。更有甚者,完全否定批评和惩罚的教育作用,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提法,“提倡无批评教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确立现代教学与现代管理的观念,掌握基本的教学管理方法是形成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基础。现代教学管理观念包括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教学管理是服务的观念、教学管理创造与维护教学活动的观念等。教师应学会使用自我管理、分组控制、激励等现代管理方法。教学管理艺术形成的内容包括沟通与化解矛盾艺术的形成、表扬与批评艺术的形成等。在形成化解矛盾艺术的过程中。教师应学会使用分析问题。区分矛盾,“制造”矛盾,让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为了形成表扬的艺术.教师应掌握表扬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应学会表扬的设计。批评手段的有效使用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掌握批评原则、学会批评设计有利于形成批评艺术。  相似文献   

17.
论班级管理中的"减法智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班级管理中,最基本的做法是建设与班级实际相符合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控制班级成员的活动。在这种规范管理中,班级管理者(主要是班主任)则依据已确定的规范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评价,并用表扬和批评作为其调控手段,即当学生的表现显示出与班级管理规范的积极方向相一致时就给予表扬以加强这种表现,否则则予以批评以弱化这种表现。如果把由表扬所造成的加强视为“加法”的话,那么由批评所造成的“弱化”就是“减法”,由此我们可以把这种班级管理方式理解为一种“加减混合运算”。这种管理方式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在学生一直表现不如人意等情况下,很容易使其失去努力的动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借助“减法思维”就能够克服这些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批评的学问     
表扬和批评是家长和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两者相比表扬的效果似乎比较显著,所以许多人呼吁“要多表扬少批评”,实际上批评有时候也不失为一种有  相似文献   

19.
包装批评     
批评是班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 ,而学生又不能尽如人意 ,所以 ,教师常常将批评挂在嘴边 ,导致“批评”过“度” ,缺乏艺术。这样 ,一方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又损伤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根据小学生“表现欲、虚荣心较强 ,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特点 ,我在班级管理中 ,注意用“表扬”来包装“批评” ,融批评于表扬之中 ,学生易于接受 ,从而提高了批评的质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明表扬暗批评在课堂教学中 ,有个别学生多次走神、做小动作、讲话 ,我用了多种方法 ,或明示、或暗示 ,指出其缺点 ,…  相似文献   

20.
批评,同表扬一样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只有学生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地去改正错误,才会更好地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就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而且,从教育的效果来看,批评往往比表扬更能深入人心,更能激发学生行为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