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立春》里,穿着自制珠光绸演出服的王彩铃在小城广场上唱门德尔松,乡亲们听得打呵欠,咬耳朵,最后当着她的面一个个走掉。  相似文献   

2.
商人形象变迁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对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理念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商人形象变迁的背后所蕴藏的是媒介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互动,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向现代化的迈进。  相似文献   

3.
4.
媒介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传媒发达的拟态环境中,人们的起居生活和重要判断无不以媒介的信息提供为准绳.传媒选择什么人物来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构建人物形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现实世界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媒介人物形象因此成为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并具有了无比丰富的社会内涵.这正是<媒介与商人--1983~2005〈经济日报〉商人形象话语研究>(彭焕萍著,华夏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一书作者所阐述的研究缘起和立意前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这30年里所取得的成就,有很多表征,商人群体的堂皇登台和壮大,以及全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当代中国的商人群体究竟有多大,占全民人口的比例究竟有多少,我不知道,也不知道是否有人确切的明了。但是,我们应该还记得这样的4个字“全民皆商”,  相似文献   

6.
"重农抑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本世纪经济学界、历史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围绕"重农抑商"探讨最多的是其形成的历史原因、演变和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本文通过纪录片《中国商人》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商"一字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覃红 《新闻天地》2009,(9):40-41
大学毕业工作24年,我有21年在湖南日报当记者,其中又有18年是在群工部采写舆论监督报道。写稿无数,获奖无数,其中最难忘的是采写《公安败类“玩”出人命大案》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8.
2013年播出的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让近代山东济南的商业巨子孟洛川走进了民众视野。但人们对民国济南商人与商人团体的整体状况仍然较为陌生,学界对此问题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尚留有较多的空白。《民国时期济南的商人与商人组织研究》(以下简称《济商》,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一书是马德坤著《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的姊妹篇,研究近代山东区域史的又一佳作,对于进一步探讨该问题不无"补白"之用。  相似文献   

9.
清朝统一新疆以后,为了加强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和对新疆的经营,清政府政策优待、鼓励商人入疆。因此,大量内地商人源源不断涌入新疆。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结合清代新疆社会发展历史,研究发现内地商人促进了新疆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促使新疆地区市镇的兴起和繁荣,丰富了新疆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作为体操运动员,他摘取14枚世界冠军金牌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作为一名商人,他麾下的李宁品牌短短十几年就位列世界前茅,企业实力更是直逼同行业前三甲  相似文献   

11.
不是如老葛朗台那样的贪婪攫取金钱的悭吝鬼,就是像电影《大腕》中所描述的“只买最贵不买最好”那般炫耀性消费的暴发户,或似“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吸血鬼似的为富不仁,总之。文学和新闻中的商人大多是负面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的急速变迁已经把商人阶层推向了历史舞台的前沿,他们无疑是时代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2.
郭伟 《新闻世界》2009,(1):127-127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基础,作为安徽省会城市的合肥,近年来用其巨大的牵引力、包容力、辐射力,让这块土地发生质变,合肥“大建设”应运而生!建设者竭其心血和汗水,绘制出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力作,铸造开启了“新合肥”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杨靖宇,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位英雄。对杨靖字这个名字,我们是敬仰又熟悉的。但杨靖宇在中国东北做地下工作时还有一个名字——张贯一,这在党史上很少提到,许多人更很少知道了。  相似文献   

14.
年关将至,正是各级官员至为焦虑之时。此时,他们要面临一年一度的政绩考核。 中国社会的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赋予官员考核不同的时代内容。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里,经济指标,或者更通俗地说,GDP,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衡量官员执政水平的重要标杆。尤其在中国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GDP在考核中的权重更为突出,这个数字的大小事关政绩好坏、仕途起落,从而也让官员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15.
1926年7月7日创刊于天津的《北洋画报》,是世界上最早创刊的大型画报之一,它不仅是华北地区经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画报,而且还是当时刊登广告最多的画报之一,是研究近代中国画报经营的重要史料之一。《北洋画报》创刊伊始,便排出了版面  相似文献   

16.
17.
李美皆 《出版广角》2013,(22):87-89
丁玲,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是丁玲代表作品,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丁玲和王剑虹离开家乡后,就在上海、南京漂着。据沈从文《记丁玲》所载,在南京,"两人既同些名人来往,照流行解放女子的习气,则是头发剪得极短,衣服穿得十分简便,行动又洒脱不过(出门不穿裙子的时节次数一定也不少),在住处则一遇哀乐难于制驭  相似文献   

18.
<正>汤亚和上海这段缘分的起点,还要从她六岁的时候说起。那时候的小汤亚是一个特别爱看中国电影的德国女孩,尤其是《少林功夫》这样的功夫片。汤亚说,成龙的七部电影她都看过,也由此对这个拥有神奇武术的东方国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汤亚的妈妈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面,而这家店的旁边就是一家中国餐馆,小汤亚中午放学后就经常去这家餐馆大快朵颐。从十二岁开始,她就学会了如何使用中国筷子,还在餐馆的厨房里跟厨师学做中国菜。餐馆老板特别喜欢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送给她许多中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中美图书馆交流史上发生了一个大事件,那就是美国图书馆学专家鲍士伟博士来华。本文介绍了鲍士伟博士其人,其来华经过,来华交流的内容,以及此次来华的影响,最后指出了鲍士伟的来华,促进了中国的"新图书馆运动",推动了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理念的发展,从而极大程度上具备了20世纪中美图书馆交流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鸡犬相闻,它世代受汉文化的浸润,历史上,曾长期受中国朝廷的辖属或保护。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远在秦汉时代,此人堪称世界范围内最长寿的帝王——他就是赵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