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国问:《灯》是怎样以灯为线索的? 《灯》以灯为线索,串联了各种有关灯的材料,写出了灯(灯光)带来的光明、温暖和勇气。那么,作者是怎样以灯为线索串联材料的? 一、引出灯。第1节写惊梦出声。作者因从噩梦中惊醒,感到窒闷,故而走到户外,来到廊上,呼吸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2.
元宵彩灯     
《小朋友》2007,(3)
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日(正月十五)叫元宵。这一天也是我国的民俗节日--元宵节。天上有明月,地上也不能黑漆漆的呀,于是,人们制作各种彩灯四处悬挂,有聚宝盆灯、元宝灯、飞禽走兽灯、花鸟鱼虫灯、人物造型灯等。其中数兔子灯最常见了。  相似文献   

3.
    
太阳一灭.灯就陆续亮了。灯山,灯河,灯海。夜色还未来得及降临就被灯拒绝了。现代已经没有了夜晚。  相似文献   

4.
苍溪灯戏是源于苍溪,流行在川北、陕南一带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小戏,与傩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历了子子灯、架架灯、传统灯戏与新编灯戏并存三个发展时期,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苍溪灯戏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寄寓了老百姓的意志与愿望,凸现着苍溪平民百姓特有的性格与情感。苍溪灯戏诙谐风趣、妙趣横生,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萤火虫送灯     
2.萤火虫想:它们太忙了,我还是送货上门吧。 3、萤火虫把灯送到猫头鹰家,猫头鹰说:“我的眼睛怕见阳光,越暗看得越清楚,晚上根本用不着灯,谢谢你了。”吧。:、萤火虫嘏:它们太忙了,我还是送毖上门 4、萤火虫艟灯送到蝙蝠蠡,蝙蝠谠:“我飞行捉虫子.全靠碴声浸,新以用不着灯.谢燃伸了。” l、萤火虫开了家灯店.大伙都来买灯,就是不见猫头鹰和犏蝠采买灯。 3、萤火丑把灯送到猫头鹰家,锚头鹰院:“我的鼹祷怕见阳光,越碴看得越清楚,晚上根本用不巷灯.嘲澍你了。” 5、“曝【{删门没有灯也能工作,惺不得我开了百,浸见椰^门来买过唧琵l’萤、≮虫…  相似文献   

6.
灯烛小考     
灯和烛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照明用具 ,其发明、发展的历程充分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早在远古时期 ,我们的祖先在利用火来做熟食、取暖和恐吓野兽的时候 ,就已能够利用火来驱除黑暗 ,带来光明。经过了长期的劳动实践 ,人们终于发明了专门用于照明的用具———灯和烛。从考古发掘的实物和古文献的记载来看 ,在战国中后期 ,灯的构造已经很成熟了。河北省平山战国墓出土的人俑灯和连枝灯 ,结构合理 ,造型优美 ,既实用又美观 ,说明在此之前 ,灯已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文献记载以及灯的最初形制上来看 ,灯与古代的盛具“豆”有…  相似文献   

7.
千灯是江南古镇,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灯文化源远流长,如今的千灯则是中国电路板的制造基地。我校依托地域优势,提出了以“金千灯,夜江南”为主题的灯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探究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灯,开展绘制、设计、创造灯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灯科学的热爱之情,传承独具地域特色的千灯灯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用人物的行踪组织材料;有的用人物在特定情境中某个特征组织材料;有的以某个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有的用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组织材料,如《小橘灯》就是以具有象征光明、象征胜利的小橘灯为线索展开记叙:小橘灯主人的遭遇—做灯、送灯—接灯—议灯—问灯—想灯,组成了一个生动的  相似文献   

9.
胡敏 《早期教育》2007,(3):18-19
每年正月十五前几天老人都忙着给娃娃们做面灯,有时还把面灯做成生肖的样子,有小鸡、小狗、小龙等。傍晚娃娃们打着面灯玩耍。元宵节一过便将这些面灯蒸熟吃下,以表示福大寿大。小朋友,你们知道面灯是怎么做的吗?做面灯可好玩了,能和面、能捏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我们来学一学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元宵节观灯     
元宵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就出去看灯。大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有兔子灯、猪灯、荷花灯、金鱼灯……最漂亮的是羊灯,只见一只雪白的羊,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嘴巴里还“咩咩”地叫个不停。仔细往下看,脖颈上还贴着一个“福”字呢。夜深了,人们放起了焰火,大街上灯火通明,我提着我的金鱼灯和爸爸妈妈一起依依不舍地离去。元宵节观灯$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二(8)班@孙娴  相似文献   

11.
节日的夜晚,我在靠路边房间的台灯下写作业,抬头往窗外望去,就能见到外边到处是灯。有造型美观的路灯、彩色广告霓虹灯,还有变化无穷的电子礼花灯、反射照明的地下灯,还有些我叫不出名字的灯,再环视一下室内有吊顶灯、壁灯、台灯、床头灯,真可以说是一片灯的海洋。闪烁灯光引起了我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歧路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2 0年代。80年的《歧路灯》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三十年代 ,孙楷第、冯友兰、郭绍虞、朱自清等著名学者就对李绿园的生平资料作了初步考证与整理 ,并肯定了《歧路灯》的价值 ;六七十年代 ,河南学者栾星致力于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 ,成绩最突出 ;80年代 ,《歧路灯》研究曾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另外 ,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术界自 80年代以来对《歧路灯》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基于魔灯(Moodle)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探讨了利用魔灯学习管理系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并就以魔灯为中介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魔灯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个元宵节。过了年已是16岁的人了,可对这种自古传下的民间习俗总是怀着一种剪不断的情结,眼前浮现着那些带着民俗气息的灯:形态各异的兔儿灯,惹人爱的蛤蟆灯,高雅清丽的荷花灯,活泼灵动的地滚灯,变幻多趣的走马灯……最令我动心的还是那浑红朴实的大红灯笼:竹篾作骨,红纸作皮,红烛作心。街市中心早已聚满了人。霓红灯疯狂地变幻着色彩,为灯节增添了几分喧闹的气氛。我信步走进人流,寻找期盼的灯。灯在哪儿?那种竹篾骨架彩纸裱糊的、笨拙中透着灵气的、点着蜡烛的灯在哪儿?我的眼前,只有种种塑料制成的、  相似文献   

15.
《集宁师专学报》2017,(2):25-29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保护与发展马戏灯艺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当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马戏灯艺术的传承与文化变迁之间的矛盾的分析,论述了马戏灯艺术特征及其主要保护原则,并提出城市受众群的培养与扩大、政府加大对马戏灯艺术的宣传及投入的力度,改革、创新传统马戏灯艺术与旅游业联体,鼓励民营企业投资马戏灯艺术等保护与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太阳一灭,灯就陆续亮了.灯山,灯河,灯海.夜色还未来得及降临就被灯拒绝了.现代已经没有了夜晚. 在村庄与村庄、城市与城市之间,还保留着一些夜的片断.蛐蛐哼着宁静的古曲,溪流唱着险些失传的民间小调,有些伤感,但情调很美很动人.庄稼和野草恭敬地接受露珠的加冕.  相似文献   

17.
从民族音乐学视角分析了安徽马戏灯的形态特征与表演程式,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呈现的战争场景描绘、生存环境造就的地域性格,衍生出传统的程式性与即兴性、创造性相结合的特点。马戏灯固有的传统形式是指20世纪初叶流传在淮河流域毛集、凤台一带农村,流淌在当地老百姓心间的直观印象与向往;即兴性表现为舞蹈、锣鼓与乐队、灯歌在程式性关照下的自由发挥。传统的程式性是安徽马戏灯的标志,而表演者的即兴表演又为马戏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程式性与即兴性的结合推动了马戏灯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铜灯不仅仅作为一种照明器物,它所附的艺术成分同时也为人们增添了不少美的享受,其中以汉代的铜灯为典型代表.铜灯的"工"包括铜灯的内部因素对其设计的制约和铜灯使用的外部因素对其设计的影响.铜灯的"艺"包括铜灯的造型之美和铜灯的装饰之美及装饰手法.汉代铜灯在设计上真正做到了使用与美观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灯——梦     
灯,你并不陌生,街灯、霓虹灯、红绿灯、航标灯……灯多姿多彩,窗前、道旁、路口、河上”……灯无处不在,可是,你是否想过:不同的灯从不同的角度将社会生活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收眼底。假如你就是灯,在夜幕中睁开独特的“灯眼”,观察灯前的人和事,你会发现怎样的故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看到的故事和得到的感受写下来。  相似文献   

20.
《牡丹灯记》是《剪灯新话》中的一篇小说,它在日本经历了编译、翻案、改造,形成了日本文坛中举足轻重的"牡丹灯笼"现象,从"牡丹灯笼"现象可以窥探到《牡丹灯记》在日本的流变和本土化历程,以及接受《牡丹灯记》时对作品内容的选择倾向,最终形成了日本幽艳的文学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