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主导性媒介基础。现代学校教育建立在印刷媒介的基础上,其教育基本理念与印刷媒介的特点密切相关。我们已经进入电子媒介时代,而电子媒介有不同于印刷媒介的特性,对构成现代教育基础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世界、主体、交往、知识等等都有自己的理解。在电子媒介盛世,弄清楚电子媒介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教育研究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转制学校的合法性危机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制学校从当初的试点到目前的治理整顿,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从合法性论证到合法性危机的过程,这种危机来自对法律和政府责任的重新认识,来自主流价值观从"效率"到"公平"的转变,也来自对转制学校办学绩效的质疑.转制学校要重建其合法性,就必须以正当的方式证明自身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办学绩效、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意义.当然,由于以"放权"和"自治"为核心的公办学校改革意义重大,所以给予这些学校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机会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瑞 《华章》2013,(24)
一直以来,所有国家当政者都非常重视对其统治进行合法性的建构,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党甚至一国的安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伴随出现很多问题,执政党如果对其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政治合法性资源流失的后果。本文尝试从媒介因素分析政治合法性问题及其合法性资源流失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的形象是思考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在以电子媒介交流为主导的当代,电子媒介人已成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人形象。电子媒介人的出现使儿童教育不得不直面如下遭遇:合法性危机、童年的消逝、自然缺失症。为更好地挽救儿童教育,我们要以学习共同体来应对学校合法性危机,以儿童是社会行动者理论重估儿童教育中的童年消逝现象,将身体生活作为儿童成长的基点,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相似文献   

5.
教育培养道德行动者的使命在电子媒介时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媒介通过多种机制大量生产旁观者,虽然这种旁观者是与直接旁观不同的间接旁观者,但却继承了直接旁观者的德性.电子媒介时代是一个"普遍旁观"的时代,而"普遍旁观"的人性和社会后果非常危险.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不能旁观,在使自身成为道德行动者的同时,应致力于培养有媒介意识道德行动者.  相似文献   

6.
大学作为一种人造物,从理念到制度都深受媒介的影响。不同的媒介环境下,大学迥然不同。媒介既是大学改革的手段,也意味着大学改革本身。源于中世纪的现代大学深受印刷媒介影响,今天伴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印刷媒介对于大学的统治开始减弱,网络影响开始兴起。在印刷媒介下,大学呈现出组织制度的等级性、知识的高深性与信息的非对称性;在电子媒介下,科层式的组织架构面临挑战,经典的大学理念需要重新审视;伴随高深知识从纸质文本走向电子超文本,教育反哺开始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继而大学里传统的师生关系也面临重构。  相似文献   

7.
荀渊 《高等教育研究》2021,42(1):94-102
在韦伯合法性理论的影响下,对大学与高等教育合法性的讨论,最初是从作为社会机构的大学组织合法性、制度合法性、观念合法性展开的,进而延伸到了作为社会系统的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受哈贝马斯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理论的影响,关于大学、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危机的讨论,聚焦于二战后技术理性、新自由主义带来的知识商品化对大学与高等教育合法性的侵蚀。后现代理论对现代大学的质疑、批判同样消解着大学与高等教育的合法性。进入信息时代,一种新的合法性危机正在高等教育领域显现。作为一个西方学术命题,关于大学与高等教育合法性、合法性危机的讨论,为重新思考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地位、使命及其公共价值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媒介的兴盛,传统媒介的价值影响受到强力挑战。电子媒介的价值灌输主要表现为方法上的审美化灌输和内容上的单面化灌输。由此导致当代青少年精神家园失落、学校生存危机等后果。学校教育应当从教学和课程两个方面做出调整,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增强学校的价值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于一个以图像和符号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媒介时代。图像崇拜成为现代文化的盛景,视觉享受凌越文字阅读成为人们的新宠,语言沦为形象的注脚,线性思维被非线性视像浏览所打破,文字的意涵被深度消解,由此带来的阅读困境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里"、"外"是汉语中常见的两个方位词,其用法灵活多样,表现出不对称性。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里"、"外"的用法和意义,力图揭示出二者不对称性的表现及所蕴含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1.
"童年正在消逝"是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中提出的核心论断。波兹曼运用媒体生态学的方法阐释"童年"是如何"发明"(产生),又是如何"消逝"的。"童年的消逝"是一种辩证的逆转运动,现代化过程中信息科技的持续影响下,"儿童/成人"二元对立的符号模式开始受到腐蚀和消解。"童年"会逐渐"消逝"的断言,不仅引发现代人们对信息时代儿童与童年的关注与反思,对当今儿童教育也是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电子媒介的应用确实引发了成人教育的重大变革,但由于受工具理性的局囿和功利主义的诱惑,在成人教育电子媒介的应用过程中,却出现了成人生命意蕴缺失的现象。为了追寻成人的生命,尊重成人的生命存在,我们确立了生命化成人教育电子媒介使用观并构想了其相对宏观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爱”“恨”是一组对称的反义词,但在语言的使用中,“爱”“恨”却是不对称的。从具体调查来看,“爱”“恨”的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句法成分层面以及语义层面。基于此,在探究“爱”“恨”不对称表现的同时,阐释“爱”“恨”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期对反义词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厘定当前文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客观把握文学理论课程特征基础上,依据电子媒介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来思考和设计文学理论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电子文本和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理念、教学对象、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教学内容上进行体系化改革,实现电子媒介时代下的文学理论教学的传承与革新.  相似文献   

15.
由于禅宗精神特质与时代心理需求的契合,再加上禅宗特有的民族文化意味,现代电子媒介对其进行了大力传播,有效推动了禅宗的现代化实践。电子媒介在对禅宗的传播上表现出了形式的多元化、角色的娱乐化、目标的市场化等特点,同时也令禅宗的传达显现出了复杂的双面效应,即直观化和简易化并存、普遍化与趋时化并存、时尚化与庸俗化并存。  相似文献   

16.
孙晓丽 《文教资料》2010,(30):154-156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创造出辉煌的物质文明.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安享它带来的快乐时,它也正在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发展。包括电子媒体在内的现代科技,正左右着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当儿童被成人所主导的电子媒体淹没时,我们惊异地发现童年在消逝。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电子媒介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由此能很好地满足自身对他人后台行为的了解欲望,然而人们对这个人了解得越多,对他的信任感却可能降低,因而也就影响了其劝服效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子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拓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10):100-104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媒介发展的重心也由非电子媒介向电子媒介转变。与此同时,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电子媒介文学应运而生,并迅速繁荣起来。相对于电子媒介文学的发展速度,其理论研究的步伐相对还比较缓慢。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角度出发,对电子媒介文学的生产进行全面研究,对于丰富与发展文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电子媒介文学未来的研究,开启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来"和"去"意义和虚化过程的不平衡导致了"来V"和"去V"的不对称,如"来"可以是助动词,也可以和动词构成连动式;而"去"则一般只能跟动词构成连动式。  相似文献   

20.
陈清 《文教资料》2006,(29):90-91
体育新闻因成为电子性现代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一个重要新闻品种备受人们关注,而不同类型的电子性大众传播媒介其体育新闻报道又各具特色,我们对其加以研究,找出其主要特点,对我国电子性大众传播媒介的体育新闻报道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