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英 《文教资料》2010,(27):63-64
语文教学重在感悟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具体可按照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的基本模式进行,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和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赋予阅读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既然如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找到阅读的感觉,从阅读中得到营养和教益。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3.
现代读解理论认为,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存在两种式样的力的作用,一种是由文本的艺术水准、结构样态形成的力的式样,另一种是由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构成的力的式样,这两种式样的力在阅读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的张力结构,当两种力的式样相互调节,达到异质同形(两种力的式样相似)时,便是成功的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就是两种式样的力的碰撞,其效果取决于两种力的式样相似程度。由于每个文本的结构样态不可能是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而且每个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也不  相似文献   

4.
支离破碎的分析已成为语文阅渎教学的大忌,整体教学作为一面旗帜,开辟了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整体教学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阅读的第一步是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怎样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点。文章从开展有效诵读,实施整体感知;认知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培养质疑能力,深入感知文本;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整体感知"是"深入局部"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要在"教"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指导他们以正确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充分的"整体感知",然后以感知的收获指导进一步的学习,提高我们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步骤之一,它改变了过去教学中强硬灌输、机械分析的弊端,避免了阅读教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整体感知这一步骤该如何操作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走进新课程,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可是。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搞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分析讲解,串讲串问,讲深讲透,或者在课堂上以做练习册、考试卷为主。不少学生课外不阅读,课内听老师讲习题,学生不仅觉得习以为常,而且还觉得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9.
桂琴 《学语文》2003,(4):54-54
“整体感知”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目标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作为一种阅读方式,整体感知的完整叙述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阅读适宜于整体感知的文本以得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整体感知注重的是对作品的整体审美感受,而这种整体审美感受更多的是对默会知识地悟得。默会知识的本质决定它不可能被系统地传递。那么支持这类学习的最佳方法就是来自于学生的需求而不是老师的供应,也就是说,面对文本教师不是事先就决定学生需要知道什么并明确提供给学生,排斥任何其他东西,而是提供尽可能多的整体性的、丰富的实践。这样教学过程似乎是一个协商和汇编资源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而不是事先确定全部学习内容和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进行的澄清、引导工作就体现在阅读教学的体验式讲述中。  相似文献   

10.
陈爽 《广西教育》2006,(7B):57-58
当前,由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体系尚未建立,一些教学模式积弊日深,教师教无新意,学生学无兴趣,相关的调查报告指出:就整体而言,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与写,教与学分离”的问题,教学方式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语文,读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但思想素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还令人忧虑。学生各种能力素质的形成,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素质,就因听说及思维的能力、素质欠缺而不高,故整体的语言素质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首先要正确理解整体感知的含义,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整体性原则,还要掌握整体感知课文的一些策略方法。当前语文阅读中的一些不良倾向亟盼整体感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研究表明: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但它却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而是感觉的有机综合.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补充当时的感觉,在头脑中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整体先于部分而又决定部分的性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整体感知能力训练和培养。文章从阅读教学的视角,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整体感知能力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本着“让美充溢语文课堂”这一理念,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通过3年的课改实验,我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在语教学新课改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人才,尤其是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学科,语文要培养创造型人才,也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服务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洪颖 《学语文》2004,(6):23-23
受高、中考指挥棒的左右,语文阅读教学常常流于注重文章字、词、句、段的局部理解,这种做法好比“盲人摸象”,使文章内容被肢解,对作家的思想认识残缺不全,审美体验也大大削弱了,学生脑中只留有枝枝节节、支离破碎的印象,思维能力、审美体验等方面部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提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但同时反对过分追捧“整体感知”、忽视语文的基本训练,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语文训练蜻蜓点水、文本理解囫囵吞枣等现象。整体感知是指抛开事物的细枝末节,从整体、全局去把握事物的方法,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遵循理解文本的认知规律,才能透彻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阅读古诗,和古人对话,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新教材要求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优化 ,跟上时代的步伐 ,体现新教材的思想理念 ,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以指导学生自己会读书为终极目标 ,进行全面训练。一、初读课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1.让学生听读课文 (教师范读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初步理解题目的含义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课 ,从题目入手 ,抓住“进军”二字 ,可以初步了解课文是围绕这二字写“为什么、怎么样”向沙漠进军的问题 ,这样使学生很快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2 .让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