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性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追求交流互动性的课堂教学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追求并建立好的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实现教学关系的优化,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和学生更好地交往,更好地共同发展,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的互动,并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陈茂翠 《考试周刊》2012,(41):100-101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传达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不再感受到教师的威严。这有利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于教学更加有效,从而被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责任决定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这种导向、组织作用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是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教师的“导”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所…  相似文献   

4.
蒋丽 《现代语文》2009,(12):112-113
教师、学生和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要素。伴随着教学过程而出现的媒体,是指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向教师借以反馈的载体,通常谓之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相互统一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师针对学生现状的分析研究、教师所教授内容的设计、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等进行相互联系,确定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以使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本文结合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的教学过程,教师即要重视自身的主导作用,又要考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博弈理论的高效教学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学科性质不同以及学生对不同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会使教师授课效果产生显著差别。非良性教学效果的形成固然有教师的原因,但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必须给予重视。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博弈过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应而进行投入产出比较,进而在课内与课外、教学与非教学投入上做出比例调整。在学生不配合教师授课的情况下,教师会减少教学投入;同时,学生也会根据教师的表现作出相应的行为选择。学生应对恶性博弈结果的形成负较大责任;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改变这种教学状态的责任应由教师承担。  相似文献   

8.
"互动式"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两者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是教学的基础,是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自觉的参与为特征的,以实现学生的主体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的教学方式,即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形成一个多边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互相的交流形成一种学习氛围,一种学习风气,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认识并解决这些矛盾,才能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就是指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对立关系,也即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等对立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和一般教学过程既有相同点,又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作为一个一般的教学过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认识世界的过程;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学过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自然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主要是认识过程;对教师来说主要是实践过程。教师在自然课教学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程度决定的。因此,自然课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促进自然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要掌握教学平衡教学平衡是教学过程调控的基本原则。教学平衡要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步。在自然课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信息三个方面都处于教  相似文献   

11.
王亚娟 《文教资料》2010,(34):116-117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角色和地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宋海琛  王延芳 《学子》2014,(10):35-36
正一、教师应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预定任务的统一活动过程,具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学过程就会进行得很顺利,师生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陈丽丽 《教师》2011,(13):87-87
一、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榜样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我们还要解放教育思想,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的双向交流关系。教师的教不断影响学生的学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也在不断影响教师的教,并在促进、检验着教。一、教学过程中交际的主体、客体教学过程中,交际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物质(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志军 《教育研究》2005,26(11):66-70
对探究性教学实质的揭示,需要用复杂性思维。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指向学习环境的,表现为学生与学习环境的探究系统、学生与教师的交往系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系统和教师与学习环境的调设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系统。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是发展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是主体生命活动的展现过程,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施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由于学科性质不同以及学生对不同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致使授课效果存在显著差别。非良性教学效果的形成固然有教师的原因,但学生的责任也必须充分重视。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一个博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应而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学生不配合教师授课的情况下教师会减少教学投入,学生应对恶性博弈结果的形成负有较大的责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改变这种教学状态的责任应由教师承担:通过探索多种教学策略达到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式教学,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扮演.学生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教师的“主”“客”关系不能够颠倒。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发挥好教学的引导性作用,要组织好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究,要注重全方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探究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转变教师教学思想,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弊端。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优化教学过程,打破学生数学学习盲目接受、机械训练这一情形,形成学生活泼、生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场面。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过程是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子过程:施教过程——强调教师与知识的关系,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传授活动;培养过程——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指教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的行为所采取的关系方式;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