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猜猜看:1.倒数2.长沙发她会选哪种颜色:粉色事件排序:A数字推理:1.B 2.D 3.D 3.知了4.海口机械推理:D图形推理:1.C 2.B2006年11期七彩思絮答案~~  相似文献   

2.
全文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思品课的现实状况谈起,就目前思品课如何改变"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进行了三方面的论述:1.以"情"感人,创造和谐的氛围;2.寓"情"于景,创设愉悦情境;3.制造悬念,把思维还给学生,提高觉悟.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教学目标: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相似文献   

4.
一、设置疑问要培养创造意识 ,可以以培养“质疑”能力作为突破口 .俗话说 ,有疑则有思 ,无疑则无思 .“疑”乃学问之始 ,创新之本 ,而疑就是问题 .问题是人思维的产物 ,也是人思维的原动力 .要培养质疑能力 ,就要设置疑问情景 ,激发产生疑问 ,这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严密性 .例如 :求过点 (0 ,1)而且与抛物线y2 =2x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方程 .一部分学生错解成 :设过点 (0 ,1)的直线方程为y =kx+ 1联列方程组 y =kx+ 1y2 =2x整理得 :k2 x2 + (2k-2 )x + 1=0 (#)∵直线与抛物线y2 =2x只有一个公共…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认识枣、浅、秃等八个生字,写好怎、思等十个字。2.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想出各种办法识记枣、浅、秃等八个生字。2.指导学生写好心字底。教学准备:课件,字卡  相似文献   

7.
课 题 :《 天净 沙·秋 思》 教 学 目标 : 1.教 给 学 生 学 诗 的 方 法 ,提 高 学 生 感 悟 诗 歌 的能 力; 2.培 养 学 生 再 造 想 像 和 联 想 的 能 力 ,发 展 学 生的 思维 ; 3.声 情 并茂 地朗 读 、背诵 全 诗,提 高 朗诵 诗 文 的能 力; 4.让 学 生 在 诗 中 得 到 情 感 美 的 滋 养 ,受 到 艺 术美 的熏 陶 。 教 学 重点 : 融 入 想像 ,体 会诗 意,反复 朗 读,背 诵 全诗 。 教 学 难点 : 体 会 诗人 所抒 发 的思 想感 情 和诗 的意 境 。 教 具 准备 : 1.准 备 给《 秋 思》配 一幅 插 图; 2.准 备 给插 图着 …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作者是怎样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话题 ,进而提出论点的。2 .学习用比喻和事例证明论点。3.通过学习本文 ,了解想和做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既会思考又勤奋的人。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用比喻和事例证明论点。2 .了解想和做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话题 ,进而提出论点的。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联系实际法。教学过程 :一、查阅工具书 ,掌握下列词语滔滔不绝 埋头苦干 依葫芦画瓢 投机取巧 劳而无功二、导入《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 ,学与思…  相似文献   

9.
正物理这门实验性学科,它源于实验,发展于实验。通过实验,物理可以达到: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溯其本质。但实验无定法,关键在于思考与比对,勤思就能求精,得出好方法。下面略举一些改进实验的例子,以说明学物理就应有好习惯,勤思方能精益。例1测小石块的密度(器材:天平、溢水杯、适量的水及石块)可这样做: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2.将溢水杯装满水(至溢水口),测出总质量m2;3.将石块放入溢水杯后再取出石块,测出剩下的水和杯的质量为m3;  相似文献   

10.
创设情境引入数学学习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但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着4个主要问题:(1)不问价值,牵强附会;(2)远离学生,自我欣赏;(3)零碎堆砌,不成系统;(4)只求引课,不求引思.引课的情境创设和引思的活动线索设计的根本区别是:(1)引课是教师教的需要,而引思是学生学的需要;(2)引课把情境设计当作开课的敲门砖,是零散堆砌的,而引思的线索设计则贯穿课堂,具有整体性;(3)引课的情境设计往往追求数学的现实背景,而引思的线索设计则以引发学生自然合理的数学思考为原则.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线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是:线索效应原则;注意选择原则;激发动机原则;模型理解与建构原则;启发探索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教育厅在召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强势推出教育新政,倡导学习"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本案例也是从诱思探究的角度来设计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1.教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在14年高考中是B级要求。2.学情分析:本课通过2008年高  相似文献   

12.
一、注音愠( ) 罔( )殆,( ) 凋( )二、请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女:知:三、默写有朋自远方来, ?见贤思齐焉三入行,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7.吾日三省吾身:8.是知也:9.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君子乎? · 10.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可以为师矣。————,其不善者而改之。士不可以不弘毅, 。四、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11.其恕乎:五、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相似文献   

13.
A物质构成的奥秘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目标:1.明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联系、区别、共同特点。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3.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  相似文献   

14.
“多思”     
关键词点拨 ①多思可以领悟人生,洞察社会,获得心灵的自由.②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③多思才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④多思与勤学相辅相成.⑤多思使成功事半功倍…… 名言警句 (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2)学而不思则罔.——孔子 (3)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4)学会质疑与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一切放在理性的天平上来考量.——肖川  相似文献   

15.
从正面难于突破的某些数学问题,只要跃过思维定势,不失时机地从问题的反面进行逆思考,往往会找到理想的解题途径,这种通过反面求解抵达正面,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为逆思法.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逆思法进行全方位的审现,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逆思法解题,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一、逆用定义思考例1 已知x-y=k,2x~2-2x+k=0,2y~2-2y+k=0.求k的值. 思考:如用消元法解题,显然过程繁冗,考虑到条件的特点,用一元二次力程根的定义的可逆性思考,反会得心应手,寻到简洁的解题途径. 解:因2x~2-2x+k=0和2y~2-2y+k=0,由一元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思品与生活》2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名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喜欢植物的情感。2.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植物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问:“老师,怎样阅读?”我回答:“阅读要敢于‘突破’。”生问:“能不能具体点?”我给他讲,阅读要讲三个“突破”: 一曰“观念突破”。主要是突破一些不被同学们所认同的“阅读”观念。因为,从阅读的本质上讲,只要是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学习活动,都应该被称作阅读,所以观念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写促读。写作前可能有一定的借鉴性阅读,这实际就是一种广义的阅读活动。2.读思结合。读而思,思而读,读思结合,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88。教学目标:1.通过剪、移、拼等数学活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2.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运用转化的思  相似文献   

19.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与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因而质疑是发现新知的钥匙。实践证明,质疑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质疑的目的不明。2.质疑的心情太急。3.质疑的范围太小。4.释疑的方法太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化学诱思探究教学法诱与思的研究,提出三个层次诱思观:面面俱到的诱启思、定向的诱导思、研究型的诱思.诱导目标不同,教学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