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我曾经说过,自己上了岁数以后,对人物通讯无论好赖都很少读了,但很少读不等于一篇不读.前不久,当报纸上刊登出题为<世界上什么最幸福--再访郭明义>的通讯的时候,我就读了一遍.深受感动之余,想到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在1987年2月21日一版的左下角,以围框形式发表的《售票员陆忠坚持正义惨遭杀害》一稿,可以称得上是社会新闻首次报道的佳作,它在题材的选择、新  相似文献   

3.
一则出色的社会新闻不但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还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长期以来,外国新闻记者写出了大量有关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社会新闻,同中国记者的同类题材相比,他们的有些作品视角显得更加独特。  相似文献   

4.
5.
新闻人、记者应该是战士,是社会现状的镜子,是为民众呈现真实事件的望远镜与显微镜。记者的良心与操守,直接关系到一个现代国家的健康发展与前途。只有真实的报道,方能给民众提供可靠的信息,使得民众有可能做出符合自身心愿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价值在于“新”,不新没有人爱读。通讯《开天辟地第一回——记西地村为姑奶子们庆功》,读了令人耳目一新,顿感如今的农村真的变了——事新、人新、观念新。人们都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化:城镇已发展到租赁制,有的还实行股份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最早,眼下搞得怎么样了呢?读了这篇一千多字的小通讯,眼界大开:今日的农民真有胸怀,也真能创新!多少年前吃“大锅饭”时开山种下的果树,于今  相似文献   

7.
阅过今年《新闻爱好者》一至三期,感到颇有起色。首先,在编辑工作上下了工夫,封面设计每期各异。以第三期为例,封面饰以图案,并将“新闻爱好者”5字的汉语拼音字母巧妙分布,讲究而大方,可见设计者之苦心。每期文内多有刊头、题图和插图,版面活泼,富于变化。二、注重反映新闻改革。每期扉页之“每月一评”及“改革探讨”栏内的文字,注意从当前新闻界改革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帮助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了解全局。如第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间,我有幸抱着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担任广东省1991年新闻奖“评委”,对全省报纸系统去年的新闻作品,进行了难得的大剂量阅读,颇有感受。这些作品坚定不移地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多角度反映广东改革开放新面貌。深圳特区报的风貌通讯  相似文献   

9.
《梁衡文集》九卷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不仅对文学界和文学青年是一个福音,对新闻界和新闻学子来说更是一个福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梁衡先生不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新闻记者和新闻学者。无论从几十年的新闻从业生涯,还是从著作成果的主体而言,我想作者对这样一个评价是不会有异议的。九卷著作洋洋洒洒,从自然到人文,从文学到政治,从新闻到社会,其知识之全面、视野之开阔、观察之细腻、思考之深刻,远远超出了我所能够评论的范畴。作为一个新闻传播教学和研究人员,我只能就文集之卷四《没有新闻的角落》、卷五《新闻绿叶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一位新闻界的前辈曾经说过“一个记者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在寻找和发现新闻。”然而,作为一个以采写社会新闻为主的记者,应当怎样更好地捕捉社会新闻呢?  相似文献   

11.
12.
这里推荐的三篇报道《古尸身上抢宝》《中外合拍古典名著片未必明智》《环卫工人日夜出动铲除垃圾山》,都被评为上海市一九八五年度好新闻作品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李漫 《新闻爱好者》2010,(6):110-111
初读李彬老师的《中国新闻社会史》大约是在2007年冬,其后此书迭经裁汰增订,数易其稿,光目录就精心修改了多次。这次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插图版第二版面世之后,又读一遍,有些所思所得,虽不见得成熟,却是由这本书所激发的,因而借此机会略作一粗疏的清理。  相似文献   

14.
新闻、新闻人、新闻真实,是新闻学最基本的专业术语,其内涵和所涉及的各类问题也是新闻研究者、新闻教育者和新闻从业者探讨与思考最多的领地。柴静①以一个专业记者的眼光和视角,通过剖析自己亲历的一些重特大新闻事件的采访过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务实而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名人传记丛书》之一《爱因斯坦传》的封底印着这样一段话:“爱因斯坦的一生,在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贡献上是无与匹敌的。已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读了穆青发表的几篇国际题材的通讯,发现这位政治嗅觉敏锐的新闻记者,同时还是一位文笔相当优美的散文大家。可以说,他以散文的笔法写出了一组具有描写风景美、抒发情怀美、谋篇布局和语言都很优美的国际题材的通讯,开掘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领域。因此,笔者以为:穆青的这几篇通讯具有散文形式的美,达到了散文写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一词的定义甚多,可谓人言言殊。较为普遍地获得公认的一个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着重强调的是新闻要素之一的时间性。顾了快捷,不免忽视了报道内容意义与价值的讲求,时过境迁便了无可取,人们用“断烂朝报”来称呼某些过期报纸,就表达了读对这种报道的惋惜与鄙弃。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无不迸发出快乐的音符。在夏威夷群岛,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载歌载舞。几个欣喜若狂的美国大兵用热吻迎接每一个对面走来的姑娘。一位摄影师抓拍了其中的一对儿。没想到这幅作品,竟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摄影史上的传世之作。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记录大的历史事件当然需要大制作,但一些小镜头往往会达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小镜头,大写意。和平与战争的分水岭,就这样永远定格在夏威夷街头一个稍纵即逝的吻上。今年我国“十·一”大典,盛况空…  相似文献   

19.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20.
最近,《新闻业务》上讨论了短新闻的问题,大家从思想、业务方面做了许多探讨,感到很好。这里,我想具体介绍几篇较好的短新闻,供大家参考。限于篇幅,这里只选了三篇,而且个人见闻有限,这里介绍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希望别的同志继续推荐。新华社四月一日发了一篇新闻,题目是《庄则栋等在列车上为旅客服务》。这是一篇较好的短新闻,全文只有四百八十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