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与艺术都起源与劳动,是人们创造的体外文化现象,是人的精神生命对物质生命的超越,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使奥林匹克运动融入了更加丰富的美学元素。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是双向的律动,体育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同时体育运动的发展可以促进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Sport as a drama     
《体育哲学杂志》2012,39(2):219-234
Argument of this text is that: to develop aesthetics of sport, we should not begin with aesthetics as philosophy of art but with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to start with aesthetics of sport, we should not begin with beautiful of ‘pure aesthetics’ but with the dramatic; to analyze the dramatic in sport, we should not open the analysis with analogy between theater and sport, but with sport as a sort of performance; to get at the meaning of sport as a drama, we have to discuss different meanings ‘drama’ has in theory and everyday communication; to map the dramatic in sport as performance, we have to discuss some features of sport which determine its dramatics first, and its potential as spectacle later. To proceed with the argument, we have to take into account contemporary state of aesthetics, recent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and theory of performance, together with Bernard Suits’ definition of game, Gadamer’s idea of play, and Lévy-Strauss’ account on conjunctive and disjunctive ritual.  相似文献   

3.
倪依克 《体育科学》2011,31(12):79-83,93
原始人类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原始的祭祀与图腾崇拜,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肢体活动逐渐演变为审美体验。由于各地区、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同。对美的认识不同,也促成了不同的体育文化和活动方式。但是,中西方文化对于身体美的最终认识,都是内在与外在美的统一,都更珍视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体育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获得精神元气,回归体育美的本原。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舞蹈的美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简要阐述体育舞蹈的风格,美及其作用,说明体育舞蹈是集多种艺术美于一身的体育项目,是体育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终身体育是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人类体育需求的体现。分析了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讨论了目前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提出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建议,以便更好的实现协同效应,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和落实。  相似文献   

6.
瑜伽运动“美”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有关美学、体育美学基础理论,结合瑜伽运动特点,初步探讨了瑜伽运动的美,认为:瑜伽美在创新和发展、美在自然、美在生活及其独特性,瑜伽在运动过程中既遵循对称、均衡、和谐、统一等美学形式法则,又体现了动作美、音乐美、服装美、仿生美等形式美。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I)来探讨179名体育、艺术类高考生的考试焦虑水平。考试焦虑量表可分忧虑性和情绪性两个分量表。结果表明,在体育和艺术类高考生中,女生在考试焦虑总分,忧虑性分量表和情绪性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地高于男生。文科生和理科生在考试焦虑总分和忧虑性分量表得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理科生在情绪性分量表上的得分上要显著高于文科生。应届生和复习生在考试焦虑总分和分量表得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体育高考生在忧虑性分量表上的得分和艺术高考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总分和情绪性分量表上二者有显著的差异。研究还发现不同考试焦虑水平的高考成绩有显著差异,随着考试焦虑水平的上升,高考成绩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些研究结果对理解高考背景下的考试焦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学共同体聚集的是寻求个人意义和身份认同的消费人群,是以偶像、品牌或事件为中心。对现代体育而言,媒介体育最鲜明地凸显了美学共同体的特征。在这个由体育产品、体育消费者和媒介构成的美学共同体中,体育产品是核心,体育消费者是成员,而媒介则是构造者和放大器。具有易碎的稳定性、虚假的归属感和内在的矛盾性等特征。认为媒介体育不是体育的一切,美学共同体无法代替真实的共同体。它的庞大、热闹和喧嚣也许可以成为资本有利可图的资源,但却值得冷静的研究者从另一个视角对体育及媒介的种种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加强素质教育、鼓励地方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即校本课程。以此为视角,论述我国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0.
体育舞蹈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舞蹈是一种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它通过肢体语言,在有节奏的律动下体现一种意味深长的意境,同时也体现出了作为一项运动,区别于其他艺术而特有的那种运动美,这些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欣赏。本文就体育舞蹈中所存在的"美"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为能够更好的欣赏体育舞蹈,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或训练时更好的把握体育舞蹈的美,以及培养体育舞蹈练习者创造美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premise of this paper is that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value of sport is the experience it provides: the moods, feelings, and self-perceptions that occur in sports contexts. The 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 (ESM)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ongoing experience of 75 adolescents. Sport was compared with other activities in terms of concentration, mood, self-consciousness and sense of skill, challenge and control. Three different sport contexts were distinguished and compared—organized sport, informal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hese three contexts were contrasted, and result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flow model” of enjoyment and optimal experience (Csikszentmihalyi, 1975). Sport was experienced as substantially more positive than the rest of everyday life. Sense of control was highest in gym class and lowest in informal sport; sense of skill was highest in informal sport and lowest in gym class; and significantly more was perceived to be at stake in organized sport than in informal sport or gym class. Finally it was shown how the structure of the activity impa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skill and other subjective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2.
作为艺术的武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术的优势并不是表现在艺术、健身、娱乐等某一个别方面,而是表现在其所具有的艺术、健身、娱乐等各种功能的复合性。研究关注武术的艺术功能,分析艺术武术的历史成因,认为是人的心理需要成就了武术的艺术属性,是人的审美态度强化了武术的艺术功能;分析艺术武术的当代体现——暴力美,认为艺术武术中的暴力美是对暴力的消解,艺术武术中的暴力美是人的心理压抑的文明渲泄;探讨艺术武术的发展原则与发展向度等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价值与行为是各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体育市场方面研究甚少。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的关系,验证个人价值是否能够预测观赏运动消费与观赏运动经历。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人口统计学、个人价值、观赏运动行为。经检验问卷信度,其问卷信度Cronbachα=0.942,结构效度Communalities的平均分值是0.623,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ANCOVA、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显示,个人价值分别与观赏运动消费、观赏运动经历具有显著关联性,表明观赏运动行为是个人价值的显现。ANCOVA分析了性别在观赏运动消费与观赏运动经历差异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个人价值能够预测观赏运动行为,指出了个人价值影响观赏运动消费与观赏运动经历,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对观赏运动没有价值或持有否定价值。因此,个人价值能够指导观赏运动行为,可作为设计运动市场营销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4.
对生命体验在体育教育中的失语原因进行了分析,失语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体育课程理念的缺失;课程价值导向的偏离;实践课堂教学的僵化。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当中应该树立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为重点的价值取向;建立以生命体验为宗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美国社区体育管理经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搏击是源于人的生存、生活中的保护自我或攻击敌人的生物本能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但在东西方,二者却走向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演化成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中国形成了武术,而西方则产生了拳击。二者差别不仅仅是外在用具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更多体现的是运动理念的差异——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是导致产生这种分歧的最根本原因。这种差异将随着文化差异的存在而存在,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逐步受到世人的认同而共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竞技运动与艺术关系的众多观点,据此归纳出二者关系的4种论述,即竞技运动是艺术同时又具有审美特性;竞技运动是类似艺术和具有审美特性;竞技运动不是艺术但具有审美特性;竞技运动既不是艺术也不具有审美特性。同时评析了上述4种论述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今后竞技运动与艺术将在美学的引导下协同发展、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8.
体育艺术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典云 《体育学刊》2011,18(2):37-40
体育艺术化不是将体育转变为艺术,而是实现体育价值多元化,强化其审美价值。体育艺术化的具体途径包括体育表层的艺术化、本体层的艺术化和内核层的艺术化。体育融合艺术丰富了体育的表现形式,充实了体育的文化内涵,是体育表层的艺术化;在发现体育美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规则等手段创造和强化体育美,排除破坏体育美的因素是体育本体的艺术化;体育艺术的创作是体育内核层的艺术化,体育艺术的创作是使稍纵即逝的体育美成为永恒的艺术美,拓展了体育美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体育思想对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影响的研究,认为体育思想的发展变化影响着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经历的基本融合、断裂、协调等与体育思想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乌托邦:武术技击的理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从理想来看待乌托邦时,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武术乌托邦,是关于技击的理想和想象,它既体现在对技术方法的尽善尽美的追求上,也表现为价值目标的全面、多元之上.套路的技击乌托邦体现在套路对武术技击的一系列想象性处理和加工,而表现出繁杂化、精细化、全面化等;技击话语的乌托邦表现在人们对套路动作的技击解释和对武术技击行为(如散打)的美学评价之中;以及"泛和谐"价值观对身体运动、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价值取向等的话语和追求之中.这种对武术技击的梦想,正是消费社会供给人们消费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