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多重制度逻辑对高等教育结构变迁过程进行解读发现,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四个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和大学各有其自身的行动逻辑,每一利益主体的行为都是其职责立场与自我利益立场在博弈与妥协中利益权衡的产物,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问题主要源于部分利益主体的合谋行为。因此,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方向与路径主要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需要我们在多重制度逻辑的相互作用中认识每一行动主体的角色与作用,进而关注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内生性过程。  相似文献   

2.
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多重逻辑下的政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从政策变迁的角度看,它具有"先发展后规范"的特征。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公办型独立学院"和"民办型独立学院"两种基本类型,但中央政策一直试图将其作为民办教育的一种类型来进行规范管理,两者之间的逻辑差异致使独立学院一直未能成为一种稳定的制度模式。本文借助组织分析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理论框架试图对此进行解释。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基本制度背景下,政府、市场、家庭和教育多重制度逻辑的动态变迁以及相互作用造成了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应从高等教育多样性的角度重新思考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3.
教研制度在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把握教研制度的变迁历程及内在逻辑有助于进行教育制度创新。借助历史制度主义对教研制度历史变迁逻辑进行检视,可得出如下结论:从结构分析范式来看,国家制度背景决定了教研制度的走向;相关变量制约了教研制度的发展;主体行为与教研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制度的演变。从历史分析范式来看,教研制度具有路径依赖性,并通过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和适应性预期等方式进行自我强化;教研制度规范化是其"历史否决点",在此之前,政治因素是其突变式变迁的关键否决点,此后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则是其渐进式变迁的重要否决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探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变迁,为分析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变迁经历了探索与起步阶段、形成与发展阶段、完善与强化阶段。从结构观上看,国家宏大制度情境决定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选择,政治变量序列结构制约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安排,制度与行为的互动模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变迁;从历史观上看,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等三大主要行动主体之间利益的博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变迁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自主权"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是我国在学习西方大学理念和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和权力诉求。建国以来,我国高校自主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策认可到法律规定的演进历程,但从落实的角度看,高校自主权的变迁始终没有跳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中央集权制仍然是我国高校自主权变迁路径的内在特征。我国高校自主权变迁路径依赖的逻辑在于,建国初期特定形势下高校管理模式的尝试,在文化、制度和行动者等不同层面"自增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强化并最终陷入"锁定"。而宏观背景的变化、路径的无效率状态以及行动者在制度薄弱环节的积极行动则为破除既定路径依赖提供了"历史否决点"。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看,大学制度与治理是相互作用的,制度对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实践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治理实践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大学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是治理主体与制度实践互动的结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和习惯等。因此,制度逻辑不是说要去主观建构制度,而是说在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运行与制度行为、制度评价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注重和发挥人的因素特别是治理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融通“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治”,使得大学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转化为治理体系,并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治理实践中,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使制度逐步成熟定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大学历史演进的轨迹和大学现实逻辑分析来看,大学组织学习是与大学制度变迁相伴而生的,大学组织学习是大学制度变迁的序曲,学习是大学制度变迁的引擎。所以,有必要建立组织学习的主体,完善组织学习的环境和提升学习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独立学院的前身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举办的民办二级学院,其发展经由了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于2003年正式进入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的视野.现阶段,各行动团体的力量对比,正推动着这种被誉为"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大学,经历一场深刻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70年代,多伦多大学实现了治理模式由两院制向一院制的变革。这一制度变迁背后存在什么样的逻辑,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分析框架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基于有限理性的算计是大学治理模式变迁的微观基础,权力冲突是大学治理模式变迁的动力机制,基于文化认同的合法性是制度变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政 《江苏高教》2021,(5):103-109
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检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的变迁逻辑发现:高职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是在财税制度改革与高等教育的新自由主义风潮下形成的;人才需求变迁、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意识形态建设等因素深度影响项目制的内容与实施;在项目制的形塑下,政府与学校之间以“委托—代理”关系互动,进而形成了高职院校独特的行动模式。项目制在其演化过程中存在着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但同时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也成为该制度在内容和实施层面演变的一个“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变迁可以分为探索期、改革初期、改革深化期等三个时期。纵观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变革,总的趋势是中央政府逐渐向地方政府和大学分权,其背后的制度逻辑是制度性同形和神话。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变革应该坚持以落实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自主权为主线,以抓住"历史的否决点"、建构行动者的动力机制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刘涛 《考试研究》2013,(4):17-21,9
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变革的状态。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始终存在着多方利益相关者,他们共同表达了多重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背后蕴藏着不同的实践逻辑,多重逻辑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高考变革的实践。高考制度变迁是利益博弈的逻辑、权力转变的逻辑等"外铄性"力量与坚守公平的自身逻辑等"内生性"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义乌作为党领导下的区域发展典型案例,其发展模式有其历史性、规律性和创新性。将义乌模式放入一个制度变迁过程中,引入新制度经济提出的“多重制度逻辑”分析框架,宏观方面,义乌模式发展的整体逻辑是从禁止经商到允许经商再到规范经商的制度变迁过程,这是多重制度逻辑的协同过程;微观方面,义乌模式的制度变迁过程有企业逻辑的转变,但是离不开国家逻辑的主导。义乌模式变迁的内生性主要来源于其历史性和合理分工。下一步对义乌模式的研究,要紧紧围绕“现代化”这个关键词,回顾历史,总结规律,探索创新,为义乌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杨素萍 《高教论坛》2020,(3):122-124
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是构成大学组织的基本要素,二者演进推动着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大学的理念与制度》一书通过对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系统性考查,揭示了二者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作用图式,并在理论研究的框架之下,通过对香港科技大学的理念与制度展开学理与逻辑分析,厘清了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的实然性关系,并实施了验证。该研究为我国大学组织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丰富了我国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阮航 《高教论坛》2022,(1):121-124
日本国立大学的教授会自治经历了成形、制度化和萎缩的三个阶段,其变迁过程是日本国立大学内部治理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外部环境中进行整体性调整的缩影。大学-国家-社会的三角模型是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大学知识属性变化→大学组织边界扩展→大学治理制度变化”的逻辑路径对克拉克所构建的学术-政府-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型的拓展,将其作为分析框架对教授会自治制度的变迁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大学内部治理制度的变迁应与外部环境变化相协调;大学内部治理的制度安排需要体现一定的“边界感”;大学内部治理制度应能进行主动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其以高水平应用型理工科大学为发展建设目标的转型过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析认为,高水平应用型理工科大学的建设是在政府意志和政策推动、社会发展需求牵引和高校发展主导多重制度逻辑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是三种制度逻辑共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制度为大学治理提供了稳定的规范性结构,同时也为大学治理的组织行为提供了道德框架。制度逻辑应该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现代大学的治理需要充分考虑制度的维度。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不仅要关注大学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要依赖于这种制度的执行和实施状况;不仅能够塑造大学治理的"图腾",能够调动行动者的主动性,还能够引领大学文化的革新。制度逻辑视域中大学治理的路径选择需要改革制度的参与机制,重视制度的回报机制,建立制度的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师教育制度重建的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对教育部的工作要点的理解提出在大学逻辑中思考我国教师教育制度重建的问题,首先探讨了我国“十五”期间教师教育的话语转变、制度转变和专业转变的主要表现,并就综合大学、师范大学、综合学院的教师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大学逻辑中教师教育制度重建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制度视角切入 ,分析了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历史与现状。本文认为 ,学年学分制是学年制向学分制变迁的“路径依赖” ,是学年制向学分制变迁的必然产物 ,因此 ,不宜过早地否定学年学分制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制度的建构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制度建构与变迁的历程,可将其分为大学预科制度时期、高师教育转变与师范大学改制时期、师范大学时期的学分制与自由选修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大学课程的整理以及共同必修课程的加强、全校公共选修课的重构时期、通识教育模式的当今探索时期6个阶段。外来移植与本土化是北师大通识教育制度产生的路径,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是通识教育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力.学青、国家和大学的共识诉求是通识教育制度重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