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英语教育(包含专业英语和非专业英语)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参与讨论者或从学科本身的角度切入,或从国外的英语教育入手,都提出了。。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推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事业发展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非常严重,而这些问题从以上两个维度审视是很难被发现并得到解决的。本文试从另一个新颖的角度——中文学科教育的角度来反思国内的大学英语教育,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借豁中文学科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以期能为中国英语学科建设添砖加瓦,并恳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教育中,英语学科一直都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英语的掌握能力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大学中的英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大学英语进行知识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课本学不到的专业词汇,提高个人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D大学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专业知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跟踪研究,着重分析了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专业知识各基本成分与各类教师培养课程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专业知识整体发展较好,但各成分呈现不同程度的发展水平;不同类型教师培养课程对于英语教育硕士专业知识发展的贡献程度不同,教育实践课程对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发展贡献最大,学科素养课程对英语学科知识发展有较高贡献,学科教学课程对课程知识积累有促进作用,教育理论课程对教育理论知识没有起到应然的促进作用;并据此得到一些有助于教师培养项目持续改进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赵婕 《海外英语》2013,(13):41-42
大学英语本质上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多年来,由于工具理性,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滥觞,导致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严重缺失。文章在理清了人文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教育中人文性的重要性及造成其缺失的主要成因,继而试图指出人文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以强化的方法和途径,并在结论中进一步表明大学英语中强化人文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本质上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多年来,由于工具理性,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滥觞,导致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严重缺失。文章在理清了人文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教育中人文性的重要性及造成其缺失的主要成因,继而试图指出人文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以强化的方法和途径,并在结论中进一步表明大学英语中强化人文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高考改革背景下,国内大学英语教育现状及"浸入式"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着手,针对英语教学在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重新定位大学英语教育,为我国国情所用,合理采用专业学科与大学英语相结合的"浸入式"教学法。从制订宏观英语规划;依托学科知识和习得原则的指导进行英语教学;组织专家队伍,编写双语实验教材,形成互动体系;创造双语环境四方面着手,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发展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语言工具观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范式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为重点,因其忽略学科内容学习而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发展受限.CBI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范式主张大学英语教育要将语言学习和学科内容学习融合起来,以语言为媒介,以学科内容为重点,着力发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等.因此,构建CBI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范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无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我国的大学教育都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实施大学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的英语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将英语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轨道是当代社会向英语学科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要看得懂,还要能听得懂,说的出,大学英语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达,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英语教育翻转课堂模式开始出现,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围绕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紧密结合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教育中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重大改革。本文讨论了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提高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不同环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蒋西吟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185+187-185,18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加大了对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英语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金钥匙,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掌握了英语这门外语就意味着找到了通往成功的途径,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极大的促进了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本文旨在针对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途径进行分析,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一体化的格局逐渐形成,而英语是全球最为通用的语言。我国早将英语教育引入到我国的教育体制之中。现阶段国内英语的教育自小学生开始一直到大学,英语在国内的教学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现状,对初中牛津英语情境化教学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英语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校普遍实施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本文通过评价英语网络学科平台新媒体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差距,探讨网络英语自主学习嵌入实验课的模式,重点阐述了网络英语教育模式下的英语语言自主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智慧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主题,但是目前技术发展的速度要远远高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发展的速度,这就给大学英语教育带来极大挑战。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师TPACK面临的一些问题及造成这种局限性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探讨在TPACK框架下如何构建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模式,旨在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TPACK能力,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已不算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教育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交流。但是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荚语本位性太强,英语的投入产出比例失调,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够等。有针对性的对策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定位大学英语教育功能,重视学生的输出能力教学,促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对网络工具和设备的应用,将先进网络技术作为大学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教师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有利于构建特色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多样性,然后概述了大学英语课堂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最后探析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英语语言教学(ELT)里的特殊分支学科,而学术英语(EAP)则是我国高等学院英语教育ESP分支中尤为重要的领域。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普及和英语教育低龄化趋势的发展,传统大学英语强调语言驱动的技能本位教学(SBI—Skilled Based Instruction)问题凸显,以“通过英语获取所需信息、表达专业思想”内容驱动(CBI—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的EAP成为发展的必然。本文讨论学术英语的内涵、需求分析及内容驱动方法、提出其课程设置应遵行的基本原则,旨在使该课程设置更为规范、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18.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校普遍实施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本文通过评价英语网络学科平台新媒体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差距,探讨网络英语自主学习嵌入实验课的模式,重点阐述了网络英语教育模式下的英语语言自主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传媒信息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育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关系到学生相关职业的发展方向。在传媒信息时代中,大学英语教育创新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老师英语教学的效率,继而提供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文静 《海外英语》2023,(7):176-178
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在新时期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应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要考虑到学生的大学英语水平,注重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还应紧密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形成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育协同互补、同向同行的良好格局,为大学英语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文章结合课程思政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构建的问题,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格局构建的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出拥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的大学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