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高等教育的国际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以欧盟Erasmus Mundus国际合作项目计划为依托,介绍该项目的背景、目标、结构、组织及人才培养模式和参加该项目的一点体会,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型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面对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校内外合作主体意愿不足的困境,基于共生理论,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构建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共生体系,提出构建以产业学院为载体的共生模式、打造多元化的共生环境的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以期能够为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国际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课程建设不够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有关高校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深校企合作与拓展境外高校合作办学平台,以增强高校培养国际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逻辑旨归与目标导向。"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提质与变革,以人才结构优化促进学科发展和高校革新。本研究依托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文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制度和评价四个维度分析发现,6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逻辑起点、以"分层规划"理念贯穿全程等共性特征。此外,6所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方式及特色表达上存在较大校际差异。基于文本的综合分析导向,未来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在于构建"一流学科+地域特征"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构筑"专业素养+创新技能"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实践平台+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5.
马金娜 《文教资料》2020,(6):103-104,140
2015年,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要求,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双一流建设与艺术设计学科共同目标——培养产学协同型人才;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工作室为载体构建产学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前高校产学协同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围绕何谓"双一流"和如何建设"双一流"等问题,学界开展了诸多讨论。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如何建设这个核心问题并未引起学界和高校的足够重视。是继续沿用西方的标准建设"双一流",还是创建中国文化底蕴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显然,建设中国文化底蕴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的国家发展形势、学科特点、学科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不断完善,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国际型的汉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汉语言文化功底的基础上,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构建"汉语言文化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高职教育对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一体化的趋势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型技术人才成为社会紧缺人才.这就要求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中国高职教育拓展培养目标,深化改革.本文从国际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内涵及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缺失和培养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几点策略性思考几方面对培养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必要性及其内涵和途径进行了剖析,希望借此引发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高校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高校对外开放程度的根本途径。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为基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手段、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是科学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宋晓焕 《考试周刊》2014,(60):73-74
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着手,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教改实际进行探索性研究,强调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手段,提出要将国际型人才培养理念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性转型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错位发展与良性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作为转型主体,应深化理论认知、找准转型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为转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则须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落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与转型评估制度等,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实践创建完备的转型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2.
“高校去行政化”命题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等学校与行政机关在体制构成和运作方面有着基本相同的属性,高校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当前,高校行政化具体表现为高校"等级设置的行政化"、"机构设置的行政化"、"管理和运行的行政化"等方面,由此引发高校办学、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破除高校行政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选择,为此,应通过改进校长遴选方式、实行扁平化管理等多渠道改革,努力构建良好的大学学术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推动下,高校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现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为例,探索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新途径。一、以体制为保障推进创新创业发展我校从校、院、学生社团三级联动全面保障创新创业工作,成立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的领导工作体制,从管理体系上给予保障;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功能和定位;通过专业基础培训、参加学科竞赛、反哺教学实践、拓展服务职能四重模式,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14.
开发非通用外语人才培养需进行诸多问题探讨。发展策略上需研究非通用外语人才需求层次、语种数量、专业规模布局、专业建设政策等。教学实践上需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非通用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形成有国情特色的非通用外语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市场要求、招生规模和多年实践经验,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可实行"以双外语教学制为基础,培养外语通才"和"以国际化手段培养国际型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办学特色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地方高校必须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依托,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德国"双元制"模式固然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地方高校在借鉴利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从把握本质、就业导向、双元并进和培育亮点等4个方面入手,探索其本土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高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文章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类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农科类的"双创"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农科类"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热点,也是工程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为导向,探索了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研究了其改革与实践方向,建立了"双创"成果导向下的工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双创型"成人教育是一种面向成人学习者的教育,其目标在于培养成人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提升成人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双创型"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提升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内的"双创型"成人教育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办学力量薄弱、办学热情不高以及效益与责任不相匹配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对成人教育的定位认识不清,体制、机制建设滞后甚至僵化,不能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以及对成人教育整体认识的不科学等。有鉴于此,高校在发展"双创型"成人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科学定位其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等提升我国高校"双创型"成人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出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错位的背景下,本论文在分析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实施分类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林学专业”为例,构建了“创新型、创业型、国际型”三类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提高培养效果,得出分类培养是当前解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的可行途径.研究成果可为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外商务往来日益频繁,中国社会与企业要求高校能够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的商务人才。本文从可雇佣性理论视角探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方案,以便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