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结构封闭、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民主参与虚化的问题,文章提出构建开放多元的治理结构和分权制衡的权力体系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策略,并根据高等教育法要求和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实际,提出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决策咨询体系、党委领导下的决策体系、校长负责下的行政体系、教授引领下的治学体系和民主参与下的监督体系等具体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2.
公立高职院校法人治理结构若干缺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全面审视公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现状,深入剖析公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缺失及其危害,可以为完善高职院校法人治理结构提供重要的依据.现行公立高职院校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存在如下缺失:办学自主权未能落实,法人财产权制度不健全;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权力当道,学术权力式微;党政不甚协调,组织机构臃肿,行政人员过多;未形成行业企业有效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机制;领导干部选任官员化,各项决策缺乏有效监督.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些缺失的表现、危害及成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院校多元主体治理过程中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之间关系不明确、相关利益配置不均衡的问题,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和治理结构理论,构建基于ISO质量管理体系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模式,即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运用到学校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关系主体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共同治理学校。通过确立治理结构框架、明确治理质量目标、完善治理规章制度、建立动态监控机制、落实评价改进措施等步骤构建ISO治理结构模式。在治理结构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切合实际,即切合实际制定治理目标、切合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切合实际制定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明晰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内涵有利于指明我国高职院校治理方向。结合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要素对“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中期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治理现状存在效能建设成效卓越、多元民主治理格局形成、法治建设态势良好等特点,同时也存在学生治理主体地位缺失、透明保障技术不完善、责权建设薄弱等不足。基于此,应在学校层面强调内外各部门协同共治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在二级学院层面下放实质权力以促进内部管理改革与激发办学活力,在专业群层面健全有关标准制定以完善基层治理,在治理方式层面借助信息技术以健全问责追责制度,进而促进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实现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在解决多元共治、权力共享、约束制衡等方面存在五重困境,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困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困境、二级管理的落实困境、治理过程的透明化困境、治理文化的熔铸困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困境。破解这些治理困境,亟须全方位推进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建立由“五位一体”内部治理结构、“一章八制”制度体系、“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度化”内部控制体系、“数据化”治理平台构成的内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意.当前,中国公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存在行政权力对外过度强势、对内沟通不畅,民主权力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内部治理结构过于封闭等问题.提出通过树立现代化的高职内部治理理念、健全内部治理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内部治理文化自觉等路径以消解公办高职内部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双循环治理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协同性与异质性、互补性与趋同性、层次性与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当前面临内部循环治理体系不完善、外部循环治理体系不成熟、内外部循环治理体系缺乏有效衔接等现实困境。在高职院校双循环治理的改革进程中,高职院校应以学校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促进要素整合为途径,完善内部循环治理体系;以政校行企为主体,以利益共享为纽带,推进要素互动,构建外部循环治理体系;通过主体协作、要素融合、关系协调,实现内外部循环治理体系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院校改革的着力点。基于对美国社区学院治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梳理,发现由于功能转变带来的治理结构及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变迁既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呈现,更是学院内各利益相关主体运用权力及相互博弈后所呈现出的动态平衡格局。其治理结构要素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三部分,呈现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均衡化和治理方式的扁平化的特征,因此在"治理主体是谁"和"治理主体间是什么关系"的问题上均能为我国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确定型、预期型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高职院校治理存在着治理理念落后、制度不健全、实施有困难、缺少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权力结构集中等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改变治理观念、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保障有效落实、加强沟通、合理分配权力、发挥学校两会的作用等策略改革学校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亟待改革,应当以解决内部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目标,以法人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教育消费理论为指导,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党委主导的理事会决策制度、基于专门委员会策划的院长执行制度、"标准、评估和奖惩一体化"的质量监督制度,形成与外部治理制度相衔接的内部治理体制、机制,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杨心  冯水莲 《职教通讯》2019,(17):28-33
我国"放管服"政策驱使高职院校科研机制改革。高职院校科研激励的自身属性及现行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多中心治理的必要性。以Y职院为例的调查发现,当前科研激励机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治理结构直线化,自治主体权力缺失;科研激励标准划一,针对性与灵活性不足;激励手段简单,激励效果不佳。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应构建多维度科研激励治理结构,实行多元主体分类分层激励机制,实施多层面、多样性、全面性的复合型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水平院校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引领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内部治理能力是高职校建设的“软实力”,高职院校应以《大学章程》为抓手,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内部权力配置,建立监督制衡机制;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协调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保证高水平校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清单制度的高职院校治理是新时期职业教育领域的治理机制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破解实践难题以及厘清治理规则体现了实施清单制度的合理性意义。有限治理、精准治理和有序治理反映出基于清单制度的高职院校治理机理。立足治理现实,基于清单制度的高职院校治理应遵循法治与人治契合、制度与价值结合以及权力与职责统一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构建现代化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文章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与治理现代化间的内在耦合,分析了当前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治理现代化视角,从廓清核心价值指向、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分层分类结构、数智驱动评价效能四方面出发,探讨了现代化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亟待改革,必须把握高职院校组织特性,改革和创新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系统:建立董事会制度,变单一的领导决策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横向调适权力,变党、政二重唱为党、政、教、学和谐合奏;纵向下放权力,变系部被动应付为主动经营;重构监督体系,变零星监督为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专家治学是公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价值取向.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其基于共同治理等理论构建的内部治理结构模型:办学理事会辅助党委的决策制度、专门委员会策划的院长执行制度、质量管理委员会统筹的监督制度.思考通过章程建设、信息公开、培育组织文化等途径,实施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7.
陈亮 《大学教育科学》2020,(1):119-122,127
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是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标志。优化并完善高职学校内外部治理结构,形成以健全章程为核心的现代高水平高职学校制度体系,已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明确高水平职业学校内外部治理结构关系、权力指向以及运行机理,是优化高水平职业学校治理结构、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针对目前高职学校办学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模式单一以及高职学校内部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不明确等问题,笔者试图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为依据,探讨如何将善治与职业教育的特征相结合,构建善意共在的高水平高职学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是助推高职专业群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刚性治理下的专业群治理面临着治理模式失灵、权力结构失衡、参与主体单一以及方式使用唯一等困境。柔性治理作为具有前瞻性的治理理论,能够弥补刚性治理的不足,在破解高职院校治理困境和提升高职专业群治理效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目前的治理困境,高职专业群应探索构建柔性治理路径:一是重塑关系,构建多元合作共治的主体关系;二是优化结构,实施扁平化的治理结构;三是重建组织,建设开放性的组织体系;四是创新方式,实施柔性化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发展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张,有关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成为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一个共同关注的课题。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的理论对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现代高职教育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从内涵发展观视野出发,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内部治理理论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描述了目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基于内涵发展观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通过NVIVO12软件对51份公办高职院校章程文本进行质性研究。章程中列明的高职院校学校层级内部治理主体主要有学校党委、校长、学术组织、民主与监督组织、社会参与组织、咨询审议组织,各治理主体配置相应权力并制定其运行规则。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呈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专家咨询”的基本特征。章程文本反映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组织制度存在如下问题:章程高度趋同,缺乏针对院校自身特点的制度设计;章程重要条款缺失,难以保障制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最高学术机构地位不明确,学术权力难以保障;学生民主参与权限模糊,监督权力被忽视;社会利益相关方参与不足,高职特色不突出;咨询审议权未受重视,缺乏科学决策的制度保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突出章程的学校特色,做到共性个性统一;健全学术权力制度设计,保障学术话语权;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突出职教校企合作、服务当地的特色;加强咨询审议机构建设,保障学校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