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我努力了,但报酬却很少。”“我拼命干活,但收入却不见涨。”其实,人各有其“天职”,“天职”就是做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做自己很擅长的事情。有人在插花方面技艺无与伦比,但如果让他去当兵,他就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2.
(一)哲学必须改革。这是哲学界的心声。从五十年代末开始,由于“左”倾路线的抬头和发展,哲学逐渐变成了政治斗争的附庸。它不再是一门独立的、有自己发展规律的科学,而成了为历次政治运动提供理论论证的辩护士。有人把“唯物论”说成“唯无论”(即“唯心论”),把“辩证法”说成“变戏法”。这就是对为“浮夸风”,“唯意志论”论证的政治哲学的辛辣讽刺。  相似文献   

3.
一写作可以有许多动机:为政治。为文学。为市场。为个体。但,无论何种动机,无论多么合理,都应立足于探求生命的存在之谜。虽然存在之谜的谜底不可能明晰,但作家以血以心的思考,却意味着一种神圣的天职和勇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已故作家王小波才获得了我们深深的敬意。在《小说的艺术》中,昆德拉称小说家为“存在的勘探者”,而把小说的使命确定为“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揭  相似文献   

4.
“条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极为重要的范畴,它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不亚于物质、运动、实践、认识等。但传统教科书观点却总是在讲“联系”范畴时简单地予以介绍作罢。理论界甚至有人对“唯条件”和“五条件”两个概念都含混不清,要反对什么“唯条件论”和“无条件论”。本文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条件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并澄清了对“唯条件”与“无条件”概念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5.
任龙 《教学随笔》2008,(1):88-89
有人说:“当教师难,当班主任更难,当职教的班主任难乎其难!”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怎样在新形势下用更好的管理方式管理好班级,这是我多年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思考、摸索的内容。通过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总结,我认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通过不断“修炼”,达到使学生“不敢不服从管理”、“不能不服从管理”和“不忍不服从管理”的境界,这样才有利于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蓬勃向上,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命题二     
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柏林墙倒塌后,一名曾经守护柏林墙并开枪射杀翻墙民众的东德士兵被审判。律师在法庭上为他辩解:“士兵的天职是服从,他只是执行上级命令。”但法官不这么认为:“作为军人,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  相似文献   

7.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王蒙先生曾提出“作家学者化”的问题。后来又有人提出“学者作家化”。再后来又有人说,不管怎么“化”,作家还应该是作家,学者还应该是学者,双方在相互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各自保持各自的特色,如果互换角色,那是避长扬短。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有人问“学生最感兴趣、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玩!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习又是他们的天职,当“天性”与“天职”发生矛盾时,怎么办?如果能巧妙地把最快乐的事和最重要的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相似文献   

9.
一、到底谁服从谁? 如何评价法国古典主义作家彼埃尔·高乃依的名剧《熙德》?我国文艺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有的对它极尽赞颂,说“《熙德》歌颂舍私为公,小我服从大我的作风”,“强烈要求用理性克服个人情欲,遇事以国家为重,蠲除一己之感情冲动”,“这出悲剧所宣扬的理性就是以私徇公,履行公民的义务”。有的对它的赞美分寸虽有所不同,说“《熙德》的悲剧冲突是责任和爱情之间的冲突……对法国贵族提出一种新的道德标准:为封建整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但基本态度与前者一致。有的虽然也说剧本的主要矛盾是“维护封建荣  相似文献   

10.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的政策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组织活动。它要在学校层面协调、优化和整合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国家、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呢?一、转变观念,从“服从”走向“服务”长期以来,在学校中存在着“管理唯上”的现象。面对新课程,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要从原有“课程服从于管理”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1.
陈卓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5):22-24,28
服从命令历来被视为士兵的天职,在"绝对服从"之下,少有人考虑士兵的理智与良心问题。结合21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争案例,从天职与理智、良心的矛盾这个角度,对士兵的不服从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符合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国际社会人权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12.
阿来《尘埃落定》的写作,是当代少数族裔作家文本创作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如今学界对其文本的解读,可谓巨细靡遗,但是将其创作放置到作家所在的以族裔、性别文化为根本建立的场域中去思考却鲜有人涉及。选取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依据,提炼出作家创作过程中深受其影响的——“知识场域”这一内涵,进而从文本内外解析作为创作主体的阿来,以及文本的消费者和评论者,是如何共同利用这种“知识场域”,消解女性的话语权,造成女性地位缺失的。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本体论上,郁达夫是一个“唯真唯美”说的倡导者。他的文学观念的最基本内涵是情绪表现论,认为是不可遏制的情感“逼迫”作家写作,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认为,文学具有宣泄情绪、净化情绪,能为读者作者寻觅知音、为读者提供审美享受的作用,但他否认文学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4.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以“育人为本,育人为首”的教育理念开展班主任工作,促进和谐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提出了在“育人为本,育人为首”教育思想下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情感属于一种内在驱动系统,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所作出的积极性心理体验,对于人的行为实践而言,往往能够发挥指向、稳定和强化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它深刻地揭示了情感价值内化和情感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是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至少说是一种缺乏智慧性的教育。”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是“唯情趣一族”,而且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非常单薄,只有积极开展情感艺术教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意识。本文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简要阐述之。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文学娱乐化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看待文学与作家的眼光也变得愈加复杂起来。有人认为作家作秀也可以产生明星效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学;但更多的人则痛心作家的形象受到玷污,文学的神圣遭受践踏。其实,我们认为,文学如果不能深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再怎么“包装”,也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好的作品,再怎么“炒作”,也注定不是一个好的作家。目睹文坛一时之“怪现状”,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正如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一次演讲中所说那样,我们要“重树对文学的基本信念”,而作家写作也要自问“心灵的理由”何在。我们相信,时代的巨浪终会披沙拣金,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相似文献   

17.
德美两国舰长为了显示自己的绝对权威毫无理由的命令下属爬上旗杆跳入大海。我们在为德国士兵盲目服从上级、盲目迷信上司深感遗憾的同时 ,更被美国士兵敢于拒绝执行毫无理由的“军令”的勇气与胆识所深深震撼 ,他是在用自己的行为表白自己的人格与尊严。诚然 ,“军令如山倒”历来是军人信奉的天条。“服从”乃军人的天职。在国家危难时 ,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危胁时 ,在平时严格的军事训练时 ,军人应以“服从”书写自己轰轰烈烈的军旅人生。然而这两位舰长是由于戏谑 ,是由于显示个人自私的绝对权威 ,置士兵的生命于不顾 ,置个人职责于脑…  相似文献   

18.
1 有交换就有市场。作为经济运行体制,市场并不是一贯处于基础地位,但是,市场经济的成份却从来没有中断过,它或以“黑市”或以“地下经济”的面目行使着自己的天职,就是在“史无前例”的非常时期,“资本主义的尾巴”也还是无处不在。并不遥远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旦市场这个舞台被废弃被拆除,经济便走进死胡同,社会随之成为一潭死水。不以市场作为运行基础的“经济”便不成其为经济,有人或冠之谓“短缺经济”。“经济”与“不经济”只有  相似文献   

19.
俯仰天地间,唯爱至存永恒,唯爱超凡入圣,唯爱跨跃时空。它可以是无微不至的。它可以是亲密无间的,它可以是含情脉脉的。它可以是两情相悦的,它可以是心照不宣的。它可以是一见钟情的。它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贮藏在挥之不去的心中。通感人的心灵。造物主的精妙之笔造就了它。它以它独特的内容诠释着人的情感。它是母亲声声叮嘱的温馨话语。它是爱人临行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它是“衣带浙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它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无私奉献。它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才敢与君绝…  相似文献   

20.
谈文学翻译     
文学作品是作家殚精竭力,取自身心而奉献给社会的“精神产儿”。与肉体产儿不同的是,它经作家“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后,便由社会公众来“监护”和“培育”,其最终是“夭折”还是“成器”,并不太迁就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拳拳之爱。一部文学作品的命运,既取决于包容各种情趣的文化群体中是否有人欣赏或钟爱,还要不断经受历史风雨的淘洗与时间天平的衡量。如果它走出国界,涉足异域,置身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