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关于我国历代科举及其所产生的状元的研究著作多了起来。这说明有较多的人在探讨我国独有、影响深远的科举文化,从一个侧面显现了新时期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其中也夹杂了一些不够严肃的作品,值得我们注意。不说别的,就是“状元”、“殿试”、“殿试卷”这几个科举名词就被一些人用得很滥。 “状元”,简单地说,应该是国家级进士考试第一名的特称,而不是各种名目的科举考试第一名共同称呼。有的人混淆了这个界限,将“博学鸿词”、“贤良方正”等制科的第一名也当作状元进行研究,是不妥的。严格说起来,状元应是:由皇…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增多的宗室人员,如何解决他们的出路,成为清朝统治者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否通过科举来开辟宗室的出路,在嘉庆前还处在争议与探索阶段,直到嘉庆年间才确立宗室科举制度。嘉庆、道光年间先后确立了宗室会试覆试制度、乡试覆试制度。清代宗室乡试、会试覆试制度完善了宗室科举制度,这一制度防止和减少了科场舞弊行为的发生,基本上达到了覆试的目的,维护了宗室科举的相对公平、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童·图书榜     
《小学生》2007,(5)
学习改变命运作者:李晓鹏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图书导读】:这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展示了作者踏实的作风和出众的才华,它不仅在传授学习方法,更是在励志,在树人,可谓“治标又治本”。无论学生、家长还是一线教师都可以从本书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丁丁 《母婴世界》2013,(11):126-127
1岁的当当最近很调皮。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一叠我刚刚叠好的干净衣服。我温和地对他说:“宝贝儿,别碰那些衣服。”他回头看了看我。看着他的笑容,我生气了,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他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很开心的样子。这时,我已经火冒三丈了,这是挑衅吗?  相似文献   

5.
童·图书榜     
《小学生》2007,(4)
班长下台作者:桂文亚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推荐:墙上的日历,一天撕去一页,对某些人来说,日子也许正像纸片,页页随风飞逝,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道虹彩,然而对桂文亚来说,岁月纵然无情消逝,却永带不去她心灵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母婴世界》2013,(11):10-10
记得在上期,我们的“家庭时间”聊天室,聊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当妈后的变化。大家异口同声,都说出了一点“当妈之后,强大了”。  相似文献   

7.
童眸·剪影     
当我独自翻阅这本久未翻阅的相册时,油然而生,一种熟悉却又遥远的感觉。儿时的都市,悠然的星辰,低沉的鸣笛声,父母牵着我的手,在外滩防汛墙的墙沿,跳着不成舞的舞,唱着不成歌的歌。江风轻轻,灯火融融。  相似文献   

8.
清代童试组织流程复杂,整个考试过程持续时间久,阅卷的工作量十分庞大,其组织过程充分显示了中国基层社会在组织公共事务时呈现的灵活性,大量民间力量为阅卷工作提供了帮助,来自考试地的往届秀才(生员)参与童试不同阶段的阅卷工作。同时,通过在复杂的考试流程中逐场不断淘汰考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童试对基层读书人开放性的前提下,有效压缩阅卷的工作量,保证阅卷的效率。与乡会试相比,童试的阅卷过程有模仿乡会试的地方,也有在考试组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变通办法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殿试探源     
科举是从隋唐到明清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是当时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通常分四级,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然而,“殿试”自何时始,一般人未必详知。近读比沅的《续资治通鉴》知,原来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其开宝六年三月开的先河。过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在进入永平府中学堂之前,曾经先后两次参加了童试,在小小年纪就品尝到了科举制度的苦涩滋味。幸而他在参加第二次童试中途,就赶上了“停止科举令下”,使他有机会挣脱了科举制度的桎梏,到新式学堂求学,开始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大转折。这使得他在中国社会面临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不仅没有成为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反而成了开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革命先驱。  相似文献   

11.
在县、府试录送政策方面,清初曾一度建立与学额相对应的制度,但自乾隆朝后迄至晚清,取消了定额录送制度。院试定额录取的制度下,考官和考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考官方面,知县、知府需要举办多场考试,甄别考生能力,确定案首及府、县试前列人选。学政在录取入学时,以学额为标准,参考府、县试的排名,优先录取案首及府县试前列。不录取案首,或案首录取名次靠后,会被视为对地方官的冒犯。考生方面,为减少考试费用,不少考生选择仅参加县试正场,不参加覆试,或者不参加府试,临期补考。为提高录取机会,考生会采取重名冒考的形式,多次参加考试。部分考生及其家族通过贿买手段,争取成为案首或位居前列,以达到入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赵翼具有诗人与史学家的双重身份,有意识地以诗记史。他曾任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会试同考官,将见闻感受写成《分校杂咏》组诗,涉及清代会试的各个程序、各色人等、各种器物,生动细致地记述了考官在贡院中工作与生活的诸多细节,有助于从考官视角体验科举流程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举制是古代人事选任制发展中的一个创举,而殿试是对科举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本文从制度研究的角度出发,追寻殿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试图探明殿试在封建社会人事制度发展中所具有的影响和地位,以求对我们今天的人事选任制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明朝科举殿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殿试实质上是对会试结果的确认和履行天子取士的形式。殿试的结果是将中式举人分为进士三等,并确定一甲三名名次,其间人为因素颇大。明朝的一甲进士,特别是状元,绝大部分学行可称,多以十享臣、诤臣见诸史册。  相似文献   

15.
听着一首首刚录完的新歌。想像着以后演出时的情景.只感觉到了信心和兴奋,这兴奋一部分也来自于逃出录音棚——(?)造自由.但没有自由的地方。97年11月24日,制作人大友光悦和录音师 KETZO 如期到达北京,25日正式录音。首先大友就展示了他那新的录音计划。与以往我们录音的方式十分不同。这便使这张专辑从录制的方式到歌曲的内容上从开始便充满着许多新的尝试。的确,大友的方式使录制工作紧凑而自然很有效率。以致于在录制过程中经常还会出现一些新的灵感,这在以往是很难办到的。第一个星期鼓和贝斯基本竣工,键盘的工作也过了。在第一天录鼓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童试自明英宗正统元年创立以来,不但招收生员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且各项制度也不断完善,逐渐成为明代科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读书应试人数不断增长的需求,在原有的招收廪生、增生的基础上,自正统十二年起始设附生之制。因附生录取无定额,生员人数急剧膨胀,其结果是生员的中举率与乡试的录取率都随着生员人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也凸显出了生员应试科举之路的艰难程度。  相似文献   

17.
没有人能够抵抗住爱尔兰小歌手德克兰·加尔布雷思天使般的歌喉,无论是经典名曲还是传统民歌,在他的演绎下都更加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4,(8):69
正活动时间:2014年7月活动地点:美国东、西海岸等城市童眼看世界之——2014夏令营报名进行中……活动内容1.走进美国世界名校:哈佛大学、西点军校、普林斯顿大学等,近距离感受名校底蕴;2.深度探访美国名城:华盛顿、波士顿、洛杉矶等,感受美国最纯正的本土文化;3.畅游美国著名景点:总统官邸白宫、自由女神像、航天航空馆等,完美体验绚丽多彩的别样旅程;4.与美国学生交流:在交流、互动、.表演及游戏中增进了解和友谊;5.专业指导老师随行:在游览中学.习,在学习中游览;6.《辅导员》(中、下旬刊)、红领巾在线等媒体专栏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新发现的魏源顺天乡试<四书>文,标点照录,并分析其破题、承题、起讲、八股作法及考官评语,以见其"早征绩学",文章风范.  相似文献   

20.
明代自武举开科,就有人不断呼吁开设武殿试,但直到崇祯四年,这一建议才被部分采纳,由此产生了该年始开武举殿试的说法。然而,细考相关史料,可知直至明亡,明廷都没有在武会试之上举行过由皇帝主持的武殿试;只是自崇祯四年武会试开始由皇帝钦定其中式者前二十位的名次并举行传胪、给赏等仪式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