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通过独特技巧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描写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展现了人类面对无尽孤独感的现状.从作者伍尔夫的经历及小说题材、主题、形式及内容多个方面探讨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孤独感及来源,透析伍尔夫其女性细腻视角中的人类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183;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艺术的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且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她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清丽秀雅。本文从作品的诗意化论述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质疑帝国神话,其作品有明显的反殖民主义倾向,但她毕竟生活在帝国主义话语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其思维很难超越殖民主义视野。《达洛卫夫人》中与帝国故事相关联的人物的命运及其生活体验生动地折射了作家矛盾的帝国情怀:小说针砭帝国社会上层人士的殖民意识和帝国主义行为,鞭笞普通民众对王室(大英帝国的象征)的盲目崇拜和效忠。然而,在作家的代言人克拉丽莎、帝国社会叛逆者彼得·沃尔什身上,我们却能时常感受到他们对帝国的文明向往和依恋。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当代小说家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作为对20世纪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的继承与发展,已成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热门小说。小说跟随三个女主人公的视角、注意点、感受和思维方式,深入她们内心,讲述她们一天的生活。她们的故事也由此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拼贴画,使读者超越时空界限、体验不同人生,进而对生命、对自我、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事实上,源于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时时刻刻》,无论在情节、人物还是主题上都与《达洛卫夫人》交相辉映。就此,该文作者针对这两部小说的互文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文学创作特别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小说《达洛卫夫人》表现了达洛卫夫人的三重人生困境:对爱情与婚姻的两难抉择,自我迷失以及对生死等人生意义的终极追寻.《达洛卫夫人》可谓伍尔夫探索女性丰富复杂精神世界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女权主义作家伍尔夫在作品《达洛卫夫人》中表达了对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生命意义的深切关注。达洛卫夫人和女儿伊丽莎白是小说中塑造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母女俩虽然有着相同的生活背景和教育环境,但是俩人对生活的意向性却有很大的差异,一个甘愿承袭父权社会的价值观,做"家中天使";而另一个则决定要有一份职业,成为一个医师,一个农民或者当议员。母女二人各自的救赎路径,深刻地揭示了在女性的成长轨迹中,经济上的独立才是实现女性命运改变和体现价值的唯一出路。最终,母女俩不同的抉择程度导致了不一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李隋玉 《考试周刊》2015,(20):14-16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中描绘了一战后伦敦社会表面繁华、实则衰败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社会成员精神状况的关注,集中表现在对于精神联结与博爱建立的关注上。本文借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小说原文进行细读,从人物分析角度切入,分析赛普蒂默斯与医生们及与妻子雷西娅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一战后伦敦社会中博爱缺失的原因与表现,以及通过建立精神联结使博爱得以复苏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叙事治疗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达洛卫夫人》中创伤主体赛普蒂莫斯·史密斯的悲剧根源,认为由于叙事治疗的缺失,小说的主人公没能通过叙述外化问题走出身份危机,因而未能重新建构自我。  相似文献   

9.
《达洛卫夫人》是英国小说家伍尔夫的经典小说。小说中作者对正常与疯狂这一对立元素进行了描写。本文试图从这一对对立元素入手,来分析它们在小说的作用,并从侧面表现克拉丽莎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0.
《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形式展现了艺术时空体的特征,时间的再现和空间的再现成为回忆与遗忘、并置与隔绝的载体。弗吉尼亚·伍尔夫以意识流动的方式再现了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之间的联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时空体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时空体叙事的线性结构,将看似凌乱的"生活切片"或"存在瞬间"梳理成紧密相连、互相对照的整体,使《达洛卫夫人》成为现代主义小说时空体叙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生与死的话题是作家在作品中探讨的经典话题之一,他们借助自己的作品表达不同的生死观。小说《达洛维夫人》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伍尔夫巧妙借用双线叙事结构,通过克莱丽莎和塞普蒂默斯两个不同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即只有通过死亡才能体会到生的希望,获得重生。本文试图从这两条线出发,探讨《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2.
《达洛卫夫人》中的萨利·赛顿形象与"双性同体"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创作理念受到女性主义批评家们广泛的关注。《达洛卫夫人》是伍尔夫创作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其中萨利·赛顿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伍尔夫“双性同体”的创作理念,反映出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了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的叙事特色——“多角度叙述”,揭示出伍尔夫富于女性主义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达洛维太太》的叙述视角属于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的分离,由于这一手法的使用,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得以在多个人物之间自由流转,从而使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出多重自我.伍尔夫由此确立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消解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实现了男性自我与女性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进行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成功尝试,作家匠心独运地向我们展示了小说独特的魅力及其深刻内涵。文章通过探讨达洛维夫人的生活状况,指出其性格的两面性,并全面分析了达洛维夫人挣扎与妥协的痛苦一生。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达罗卫夫人》的现代叙事艺术的精要之处表现为多焦组合式的叙述结构、自由间接式的叙述话语以及功能层次的诗意拓展。  相似文献   

16.
生和死的瞬间——《达洛卫夫人》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传统文学过于注重物质生活的描绘 ,而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传达个体在世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作者凭借娴熟的意识流技巧 ,通过人物对“生”与“死”瞬间的顿悟 ,揭示生活的本质与真谛 ,诠释生命的意义 ,充满灵性与哲理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伍尔夫的作品几乎都涉及到伦敦这座城市,其呈现出来的伦敦文化符号我们可以从上流社会生活缩影、现代都市、建筑地标等方面进行解读。伍尔夫作品中伦敦文化符号的呈现,缘于她的伦敦想象,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伍尔夫的作品有着更为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人格分裂的主题出现在《达洛维太太》中。本文旨在从自我缺失、孤独感和恐惧感、向死心理等方面找出克拉丽莎和塞普蒂默斯的内在一致性,论证塞普蒂默斯是克拉丽莎内在自我的外化,两个角色相互映衬,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