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的一年开始了。但即使法律已经向传统文化作出妥协而不再"禁放",即使是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患上的节庆"小品依赖症"又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愚乐"式抚慰和"忽悠"式满足,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再也不能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从辞旧迎新的天然意识中获得展望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的理性意识、现代意识逐步建立.其生成的一个特点是,政治的群体意识不断淡化,而带有群体性思维特征的新闻意识,即大众新闻意识又极速地形成.大众新闻意识是随市场经济同步到来的,在现代社会日益呈现出现代性的负面性.因此新闻理性意识开始向现代伦理意识转向:新闻传媒是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兼具政治性内涵,在受到市场力量驱动时,必须受到政治或公共权益的限制.因此“新闻部门必须同时遵循新闻规范和商业规范来进行新闻生产和交易”.  相似文献   

3.
自从1644年约翰·弥尔顿正式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以来,出版自由的思想逐渐地演变成了英国社会主流政治哲学的重要部分.其显著观点认为:19世纪的经济发展促成了媒体的商业化转型,使得媒体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通过刊登广告获得经济独立,进而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由此使得客观、自由成为可能,确立了新闻作为"第四权力"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涛 《新闻前哨》2007,(5):52-54
一、报业发行促销的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报业呈现出一个不断改革与持续发展的局面,发行运营在报业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报刊都是依靠邮政局发行。1985年,河南《洛阳日报》率先在全国开始自办发行工作。到目前,我国报刊自办发行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自办发行为我国报刊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各国的 政坛,几乎都可以 看到"社会民主党" 的身影。这支发源 于19世纪40年代、 以民主社会主义或 社会民主主义为指 导思想的政治力量, 仍然承袭"左"派风 范,而且其中许多 味道让中国人熟悉  相似文献   

6.
客观主义报道思想在中国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源于西方的客观主义报道思想,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中国,最初表现为"有闻必录"."五四"前后,接近本义的客观主义报道思想在中国流行开来,成为中国新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元素.20世纪40年代,由于中国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日渐成熟,客观主义报道思想开始淡出中国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现代商业连锁经营在19世纪后半叶发源于美国,但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发展却要推迟到20世纪后半叶.而国际书业的连锁经营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才开始慢慢引入连锁经营.国内书业连锁经营和商业连锁经营真正的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郑敏 《编辑之友》2012,(6):124-126
中国宋代出现的“朝报”“小报”与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上海的商业报纸崛起.其中历史悠久的《申报》和1893年创办的《新闻报》,在刻意经营中资金日渐雄厚,开始向现代企业化报业方向迈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社会进入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当代都市报纸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以晚报的形式诞生了,从此以惊人的发展势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清新可喜的文风、灵活创新的经营机制等鲜明的特征,受到广大读者的由衷欢迎和赞赏.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报刊作为第四等级与其他三个等级抗衡的力量得以充分的彰显。那么,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作为第四等级的报刊应当享有怎样的政治与社会地位?当报刊被赋予这样的地位时,人们期待它能够起什么样的作用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通过英国报刊史上若干篇重要文献,包括1852年《泰晤士报》的两篇社论、19世纪英国报刊史两部专著,以及1855年《泰晤士报》主笔瑞夫《报刊》一文等,分析了19世纪中期的英国报刊史学家以及报人们是怎样理解第四等级报刊观念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5):26-30
日本新闻界于19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频繁使用汉语中的"记者"一词指代新闻人,大约十余年后,上海《申报》以及其他报刊的报人通过译报以及与日本文化人的交流得知这一术语,并将之载于华报之端。在报刊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推动下,"记者"在20世纪之初成为了中国新闻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学界曾数次探讨"有闻必录",有着两点共识:一是该思想兴盛于19世纪80年代,其概念出现于1883年;二是"有闻必录"的兴起源于当时报馆规避言责的需要,具有争取言论自由的价值。本文从《申报》"杨乃武案"报道出发,尝试从另一角度来解读"有闻必录"的兴起,并提出两个观点:一是"有闻必录"在19世纪70年代已较为兴盛,其概念形成不晚于1876年;二是早期"有闻必录"不仅是规避言责的策略,它还发挥了另一更为根本的作用,即建构报刊话语在读者心目中的合法性地位,这与《申报》作为商业报刊的媒体属性有关。最后,文章从报刊与知识的关系角度指出,报刊话语的合法性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有着不同表征,应当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有闻必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媒介素养起源于发达国家.媒介素养就是公众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或修养.而媒介素养教育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80年代后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华文报刊在世界华文报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轨迹大致是: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美国华文报刊的初创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文报刊的政治纷争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华文报刊的繁荣期.本文拟对上述三个阶段美国华文报刊的历史发展与表现特征作一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程琛 《大观周刊》2012,(27):85-8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确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逐步的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就使得基层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了更大的难度,作为新形势下基层工会的一员,必须认清现在的工作形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方式方法和工作考核机制以及创新意识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提高,这也是基层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韩建勇 《传媒》2010,(8):45-46
从20世纪70年代深圳、宝安等地部分居民,通过"鱼骨天线"接收来自香港TVB和亚视的电视信号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省各地区广电部门通过电视光缆区域网传输香港电视信号,以及1998年香港华娱电视正式接入广东有线网络传输播出,港澳及境外电视陆续落地珠三角,深圳地区广电收视市场被港澳媒体"占领"了近30年.  相似文献   

16.
可降解性包装材料的降解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可降解材料的开发已经成为材料界二十一世纪的重点攻关课题。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组织了强大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从而使可降解材料在这些地区得到长足发展。在我国,有关部门也在政策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并在部分地区开始实行可降解塑料替代普通塑料的试行政策,如广州、深圳和大连等地。无论是为解决包装材料的垃圾污染问题,还是为了解决日趋枯竭的材料原料尤其是以石油资源为基础的塑料工业的原料资源问题,研究开发可降解材料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电视新闻界在很长一个时期是男记者的天下。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闻名全美的女记者还如凤毛麟角;但进入80年代,电视女记者异军突起,在电视新闻界占据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她们的新闻报道已经涉及到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一美国女新闻工作者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妇女们在新闻编辑部不大受欢迎,新闻界认为她们把家庭主妇的作风带进了编辑部,“破坏”了编辑部紧张、严肃的气氛。19世纪6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编辑们抱怨那些因有任务必须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的妇女需要有人护送,对工作极不方便。19世纪末,全国有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90年代之前,自由主义新闻自由理念已经在瑞典、美国、英国、法国等先后制度化,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理念也已经全面兴起,新闻自由作为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重合面,开始普遍深入人心。同时,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工人报刊不断涌起,工人在阶级斗争中的权利诉求日益增长。当时,正处于襁褓之中的各国社会民主党则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迅速成长,并开始积极为工人群众和自身争取权利与自由。  相似文献   

19.
杨丽沙 《兰台世界》2012,(28):69-70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1.政治背景.19世纪末,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狂轰滥炸之下,清政府封闭的国门被打开,清政府同西方入侵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一步一步加深.这时,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下,中国机器造纸业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艰难起步,历经近70年发展,始终未能建立完善的技术、市场和产业体系,行业发展整体处于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