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家长、老师之间的相处之道,可以说是许多家长、老师都很关注的问题。很多老师在学生违反了纪律、学习总是很差的时候,或者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受阻后,也会找家长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但是,就像孩子害怕老师一样,许多家长害怕老师的“召见”。因为有的老师就像训斥  相似文献   

2.
顾超 《早期教育》2004,(11):28-28
半日开放活动,基本上每个幼儿园都有,一般在期中或期末举行。这样的活动,是家长切实了解孩子、老师的好机会。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有心的家长还能进一步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在观察和参与活动时家长的重点应该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开学初家长跟老师打"招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好座位的情况相信每个班主任都碰到过,我当然也不例外。像徐老师那样,跟一个家长还没解释清楚,另一个家长又过来提这种要求时,老师究竟该如何处理呢?依我看,这时如果老师耐着性子逐个跟家长  相似文献   

4.
沈丹 《班主任之友》2022,(Z1):103-104
<正>在教育工作中谈起“推一把”,每个老师都会觉得自己有心得。就像故事中的竞选,在学生犹豫的当口,老师“推一把”,帮助这个孩子勇敢竞选,参与了这次活动。从老师的角度,或是家长的角度,都会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老师与家长都认为,抓住机会,展示锻炼,这才是身为学生应该的。有时,“推一把”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成长或是有收获,因为能够被老师关注,想要去“推一把”的孩子本身也一定是有优势的,是老师关注的对象。但是,仅从老师个人的角度出发,一味地“推”是不是合适呢?  相似文献   

5.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健康、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在现在的教育、生活中这种自由却成了一种奢望。孩子在幼儿园每天要学习各种知识,参加各种活动;放学回家,家长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领着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老师和家长有没有想过,这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快乐童年,孩子需要一个自由的、快乐的成长空间。都说青春期的初中生需要自由空间,其实幼儿园的孩子同样也需要成长的空间,而且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及心理特点,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精心关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地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2008,(11):43-43
感冒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经历的。有的家长将成人药给孩子用,这是常见误区。由于孩子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不但存在剂量上的差别,而且有的药还是孩子禁用的。比如说感冒通,会导致孩子血尿和肾功能损害。此外,像银翘片、康必得等也尽量不要给小孩子使用。孩子有专门的感冒药。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相似文献   

7.
开学初家长跟老师打"招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好座位的情况相信每个班主任都碰到过,我当然也不例外.像徐老师那样,跟一个家长还没解释清楚,另一个家长又过来提这种要求时,老师究竟该如何处理呢?依我看,这时如果老师耐着性子逐个跟家长解释,恐怕是不大现实的.  相似文献   

8.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求知旅程就像一场惊魂记,在这条路上受惊不仅是孩子,还包括家长及老师。应试教育的魔爪无处不在,每个人似乎都在被其玩弄。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家长。现在回想起来,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各方面无不受到家长的影响。在多年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家长的年龄层次及文化、生活背景不同,每个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注,并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循循善诱,引导自己的孩子快乐地参与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望远镜     
有的孩子在园在家简直像两个人,在幼儿园很听话,到了家却像泥猴。许多家长跟我们反映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为此我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告诉全班孩子:“老师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今天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带领孩子走出学习低谷是家庭教育的一道难题。如何跳出简单的说教,引导孩子总结失败教训,帮助孩子坚定信念,是每个家长必须面对的育儿智慧题。期中试考砸了!就为这,儿子一连郁闷了好几天。在班主任公布成绩的那天晚上,他情绪低落到极点:老师的批评、鞭策,同学鄙夷的眼光、异样的表情,妈妈的喋喋不休一起袭来,像一把把小匕首直插儿子的心房,不郁闷才怪哩!对于一直优秀而且颇自负的儿  相似文献   

12.
每个孩子的自身素质不同,个体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而老师和家长却总是习惯性地给孩子挂上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标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相似文献   

13.
关颖 《班主任》2015,(4):37-38
老师与家长是教育的"天然同盟者",有着相同的教育目标,但是涉及孩子的具体问题时,彼此又有不同的立场。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树,教师眼中的林"。家长只关心自己的孩子,老师再细致、再周到的工作也不可能像家长那样对每一个学生都下那么大的功夫;老师对承担的某一门课负责,而家长对孩子的各门功课都要过问;老师在乎自己任课期间、在校时间学生的表现,而家长要对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园长:家长和老师都很关注家园沟通的问题,开个"家园聊天会",大家畅所欲言吧。家长甲:我和张老师(教师甲)关系很好,可是张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却不太好。第一天送可心入园时,孩子哭着不撒手,我也是难舍难分,张老师强行抱起可心就走,都不容孩子和我说再见,我感觉就像孩子被夺走了一样。  相似文献   

15.
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爱好、特长也不同,每个家长的素质也不一样。要想组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班集体,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让自己从烦琐的班级管理中解放出来,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以及家长们的参与度,是每个班主任都要追求的境界。"心愿卡"是联系老师、孩子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创造性。王越霞认为,孩子头脑中的创造性也许就像火花,一闪即逝,家长应该如何用心去关注这些小火花,想办法将其拨得更大更亮呢?  相似文献   

17.
正如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一样,每个孩子也都会有缺点。怎样对待孩子的缺点呢?不同的回答将决定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收到不同的效果。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一书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孩子的缺点都具有转化成优点的可能,关键在于教育者有否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果每位老师、家长都能积极引导孩子,把他们的缺点转化成优点,那么,我们就毋需为孩子学业成绩不佳而愁眉不展,也毋需为孩子调皮捣乱而伤心叹气。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呢?所以,孩子有缺点就像有优点一样正常。《…  相似文献   

18.
李亚男 《家长》2016,(4):13-15
再过两个月,孩子们就要迈进高考考场,应对人生的关键一搏。如何引导孩子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期,这是每个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厦门双十中学高级教师、曾经的高三家长许序修老师在这里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家长们交流他和爱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尚秀云 《班主任》2013,(4):69-70
【关键词:道德】让孩子平平安安长大成人,是每一位家长的良好愿望;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亦是家长们无法拒绝和逃避的责任。要想让每个孩子都像小树苗一样长成参天大树,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道德细节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所讲述的是发生在校园里两个优秀学生身上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家长"陪读"这件事,恐怕每一位家长都"心有余悸"。从孩子上小学有了家庭作业开始,大人孩子就像被绑上了一架看不见的"战车"——"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又搂又抱;一写作业,大呼小叫,又哭又闹。"几乎成了小学生家庭的"日播剧"。甚至,由于家长的"陪读",还会引发学校与家庭的矛盾。家长往往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学习,为什么总要家长督促?学校和老师常常很委屈:一个孩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