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梁潇 《情报科学》2008,26(1):115-119
三重螺旋创新模型是近几年国际创新研究的又一课题,主要研究在创新活动中大学、产业、政府间的关系.信息流动贯穿于整个创新过程,也是三重螺旋模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重螺旋中的信息流动具有主体多元化,信息流动呈现非线性的特征,因此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难以解决三重螺旋中信息流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三重螺旋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信息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研究三重螺旋中创新信息流动的主体分布问题并给出具体算法.  相似文献   

2.
三重螺旋:中国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国际上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研究与实践,对中国有关研究与实践进行回顾和评价,审视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独特贡献,分析我国三重螺旋政策与实践的状况,找出与国际研究、实践存在的差距。结合中国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要求,提出针对我国特点的三重螺旋研究和实践的战略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外三重螺旋计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成军 《科研管理》2006,27(6):19-27
官产学三重螺旋关系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相当深入开展并日趋丰富完善,然在中国却才处于刚生起步阶段,更不肖说定量细化的规范性研究了。这里,文章引荐了这方面的一个定量的规范性研究并进行了相应国别区域比较分析,它是基于SCI2000的数据挖掘后进行三重螺旋算法的。另外,给出了基于三重螺旋框架下的中国论文情况及其问题分析并得出了相应一定的价值性结论与建设性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中小企业创新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重螺旋模型的提出、发展、生成机理和作用机制,把三重螺旋创新模型与其他创新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创新障碍,认为三重螺旋模型是适合中小企业创新的战略选择,且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梳理,探讨三重螺旋模型的理论构建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索其修正路径。自Etzkowitz和Leydesdorff提出三重螺旋模型以来,理论研究日益深入和拓展。丰富的实证研究肯定了三重螺旋模型对创新实践的解释力。未来的发展在于在治理理念的指引下,探讨N重螺旋模型;基于创新的过程,定位大学、企业、政府的角色;通过广泛的个案研究,考察背景条件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加强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创新三重螺旋模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三重螺旋模型是一种研究大学、产业和政府关系的创新系统理论.当前,国外对创新三重螺旋的研究口渐增多,影响日益广泛.在简要概述创新三重螺旋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创新三重螺旋研究出现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如对三重螺旋基本构造的新探讨、研究对象的扩展、应用的拓展、测量和检验等的研究,为我国相关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产业集群层面下官产学三重螺旋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的官产学三螺旋关系的演变特征,并比较硅谷和张江产业集群发展中三重螺旋关系的演变,提出加强官产学三重螺旋关系紧密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三重螺旋创新模式相关研究的动态进行梳理,从三螺旋主体的重新定义、三螺旋模式运行机制、实证研究、平台和媒介的研究以及对研究人员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回顾,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官产学三重螺旋创新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成军 《科学学研究》2006,24(2):315-320
本文对于国际学术界引起卓越反响的官产学三重螺旋创新理论,进行了知识集成和系统综述研究,给出三重螺旋创新系统理论及其相应研究的一些新近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冯楚建  蒋艳辉 《科研管理》2014,35(11):84-91
由Etzkowitz和laydesdorff提出的三重螺旋创新系统模型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缺少对社会创新的重要角色——"用户"的关注而迫切需要改进。本文以"在线社会网络"这一"用户"聚集的平台为基础,以嵌入式方法在三重螺旋模型中引入"在线社会网络"要素,阐述了引入"在线社会网络"的三重螺旋模型的运行过程与机制,并提出了引入"在线社会网络"的三重螺旋创新计量算法,实现了创新理论中"用户"角色的明确界定与计量。  相似文献   

11.
大学变革的趋势——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李世超  苏竣 《科学学研究》2006,24(4):552-558
自中世纪创立大学以来,大学功能经历了两次嬗变,即先后将“研究”和“创业”作为新的大学使命引入,相应地也孕育了两种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模式:研究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本文尝试在分析研究型大学特征和变革趋势基础上,指出创业型大学是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是研究型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并将以其创业活动和实质性贡献引导新时期大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产学研”到“产学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学研”的概念、反映主体及其研究所涉及的实质内容着眼,剖析并指出了其理念与实践严重脱离的疏忽与纰漏。对所涉“产学研”的大量文献进行了挖掘和剖析,揭示了该名词在实践运用中所带来的一系列局限和滞障后,考虑到为进一步推助现实问题的动态解决,本文提出了一个坚定而鲜明的主张——大学-产业-政府三边合作与发展的三重螺旋创新模式,也即“产学官”的使命与应对。  相似文献   

13.
创业型大学与创新的三螺旋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业型大学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在区域层面日益增强,表现为提供“知识空间”、“共识空间”与“创新空间”。本文着重讨论大学是如何将它的核心功能从教学与科研扩展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从而作为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关系的一部分,在创新动力学中扮演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外部经济性问题,仅把企业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唯一主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三重螺旋模型理论看,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政府、大学等多元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过程,官产学三方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形成一股"三重螺旋"的合力,推动着企业持续、有效地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三螺旋理论,以中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获得授权的专利数据为依据,从时间序列和行业领域两个维度对中国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互动关系进行测定。研究发现:我国较为稳定的官产学协同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近几年创新体系的自组织性有所下降;企业在创新中表现活跃,政府参与程度不高;电子电气和计算机通信领域所获专利数量最多,但官产学合作关系相对松散。  相似文献   

16.
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涂俊  吴贵生 《科研管理》2006,27(3):75-80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三重螺旋模型强调"产官学"三方的互动关系。该模型指出,大学在经济和技术创新中应承担更多的任务,还主张通过"产官学"合作来推动知识发展和产业化。本文简要回顾该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结构,并介绍国内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基于此,本文认为三重螺旋模型形成于发达国家和高技术产业背景,在我国创新实践中应当谨慎地吸收和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