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进课堂听课多。听的课多了,也便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目前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使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多,而用“个别回答”问题的少;素质差的教师,质量差的课,学生“集体回答”的多,“个别回答”的少;素质高的教师,质量高的课,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的多,“集体回答”的少。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何种方式回答问题大有探究的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因此,很多教师喜欢用“问题教学”的方法授课。我们对阅读教学的考查,确实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实上,不少教师的问题教学却成了教学问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太随意,问题离开了文本研读的具体语境,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有的教师喜欢将需要交流探究的问题肢解成支离破碎的是非问、选择问;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不自觉地与应试接轨,把课上成了应试课;有的教师将问题抛出后,几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能以自问自答结束。以上的课堂问题实际上都是伪问题,缺少思维内涵,缺失问题情境,缺乏提问设计创新的技能;问题与问题之间既不存在联系,又缺少整合,结果造成了教师的“问题依赖症”、学生的“问题厌倦症”。面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来改善问题教学,避免使其成为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开放教学”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在主流下有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死”的教案支配着“活”的教师和学生,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好不容易提出一个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又怕“节外生枝”,马上“尽教师的‘诱导’之责”,使学生落入“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直到达到预定目的为止,美其名曰:本节课已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这样的课,看起来进展顺利,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节外生枝”。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有效问题是相对低效问题、无效问题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问题的设计,意味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主要是一种“师问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师问教学”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且,“师问”也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根据现代学习论的观念,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建立适合学生“自我建构”的教学模式: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为此,笔者近几年致力于构建“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施国芳 《物理教师》2008,29(2):18-19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把提出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等等.但是传统的教学存在着3种弊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评价问题,学生毫无评价问题的权利;学生产生了问题,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把解决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缺少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徐樑  齐辰 《语文学习》2021,(4):32-35
目前,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取向:一是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本意,一旦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教学预设,就会被视为理解不到位;二是以“诗无达诂”为宗旨,无论学生回答什么,都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例如笔者曾听一位教师讲授卞之琳的《断章》,教师认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就相当于“你在走廊上看校园...  相似文献   

9.
一、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备答” ,切忌“一问即答”小学生有个特点 :他们的意向从思想准备到实际行动之间相隔的时间很短 ,“意”和“行”几乎是同时出现 ,缺乏深思熟虑是小学生的弱点。老师问题刚出 (要求甚至还没交代清楚 ) ,学生就举手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问题已经考虑成熟 ,只能表明他们愿意或应该回答 ,也就是说只能看出他们争取回答的积极性 ,还没有正确回答的把握性。因此 ,笔者主张 ,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留给全体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 ,使每个学生都沉浸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中。人人都经过思考体验之后 ,回答起来才会有…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学中的“问”包括设问、问答等方式。设问是教师提出疑问,不要求学生回答,重在设置悬念,启发思维。问答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一人回答,也可以集体回答。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最直接,反馈最及时,信息交换效率最高的一类教学方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适时地提出问题?在什么时侯提出?提出什么类型、什么程度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启迪思维有何作用?如何使所提出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堂教学以“问答式教学法”为主的今天,教师的提问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问题琐碎,杂乱;问题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甚至偏题。学生要么无需思考,要么无所适从;由此,学生感到一直被老师被动提问,有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故意不思考、不回答老师提问的逆反情绪。教师放不开手脚,对教案是“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12.
孙爱军 《中国教师》2011,(21):68-70
<正>笔者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教师走进课堂,宣布上课,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而后,由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过后,教师带着学生鼓掌。下课前,教师总结道:"这堂课,大家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多观点具有独特的创造性,老师非常满意。"课后,笔者问这位教师:"您同意学生的观点吗?"该教师说:"有一些观点我同意,有一些观点我不同意。"我追问:"那您为什  相似文献   

13.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也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就能启发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某些地方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本来应该让学生说的内容,却被以写来代替,忽视了说话的训练。例如,课后习题中某些题目明确写着“说说……”或“说一说……”,但有的教师却直接让学生书面回答,改说为写。有些题目虽然未明确要求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但根据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5.
杨李花 《教书育人》2001,(21):16-17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占重要地位,而关系到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最为讲究的当首推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分析质疑,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反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兴趣和习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像,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给直接答案多,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许多老师在向学生提出其“精心设计”的问题后,立即叫学生回答问题,若学生回答不上,教师或另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不断重复问题,或迫不及待地暗示、启发,更有甚者,若“赶鸭子上架”不成,即作急于求成的灌输,唯恐学生的“冷场”,打乱其教案中“教”的计划。  相似文献   

17.
刘美静 《成才之路》2009,(15):34-34
一、创设良好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智慧的摇篮。学生好问应该受到鼓励,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喜欢学生规规矩矩,百依百顺,“照葫芦画瓢。”课堂上。喜欢鸦雀无声,讨厌质疑问难,问浅了不屑一顾;问深了,认为故意调皮;倘若问到一个恰恰是教师回答不出的问题,更会怒火中烧.不惜用大声训斥、讽刺挖苦来堵塞学生的嘴。这样,使学生不敢问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遭到扼杀。当年小小的爱迪生因为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被看做“故意捣蛋”而被逐出校门,多亏了母亲的爱护和正确引导,他的创新精神才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教学民主是问题意识形成的阳光、雨露和土壤,  相似文献   

18.
刘景春 《现代语文》2009,(6):155-155
最近读到了一篇作者为傅海洋的文章,名为《“满堂灌”缘何成了“满堂问”?》。在此文中,作者提到在一次随堂听课中,他细心地做了一个统计,一位任课教师在40分钟里竟然向学生提了110个问题!无独有偶,最近在一本教育杂志中,也看到类似的案例:一位教师在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随口问了学生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做了38次回答!作者傅海洋还就此做了一个统计:“如此算来,在40分钟的课堂里,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完毕,平均每一问题只能享有20秒的时间。”读到此处,笔者想到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提问这一教学常用教法。  相似文献   

19.
苗壮 《山东教育》2003,(13):20-20
开班会让学生自揭伤疤,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课堂上学生有权拒绝回答问题,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必须先给学生找个椅子……这些看上去有违“传统”的做法,都是北京市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创造”。依照笔者的观点,“尊重教育”其实是一种能创造奇迹的较“前卫”的教育。说起“尊重教育”,笔者不由就想起了“让学生举起右手”的河北省安国市的那位教师的故事。一次,那位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平日里学习很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举起了手,但是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一个字也回答不出来。…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学中的提问常常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再提问”的形式。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由“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模式。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教学法”进行再创造,形成一种“学生提问——教师归纳——课堂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总结”的教法体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