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三啊,初三     
“初三” ,多么诱人的字眼 ,又是多么可怕的词语 ,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更是有着“生在初三 ,身不由己”的滋味。曾几何时 ,我们还被称为“小孩子” ;曾几何时 ,我们为了明天郊外的一顿野餐 ,而兴奋得整夜睡不好觉 ;曾几何时 ,我们男女生同桌还一本正经地在桌子正中画一条泾渭分明的“三八线”。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报道“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时说;“曾几何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微乎其微的一亿多关元,而如今……”这使我不禁诧异,“曾几何时”这个成语,何时变成了“曾经”的同义词。无独有偶,新近读胡平先生的《千年沉重》到第17页,作家在描述了目前“江西常常沉默”之后说“曾几何时,江西在漫山遍野的红杜鹃里绽开笑靥……”从文意看,这里的“曾几何时”也是“曾经”的意思。那么,这两个词真的是一回事吗? 恰恰相反。“曾几何时”是说“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它的立足点在“事后”,如“曾几何时,这里竞…  相似文献   

3.
数学,令人烧脑;数学,令人惊喜;数学,令人神魂颠倒。“延时服务”时,我在数学森林与知识小鸟“约会”,听它鸣啭33(míng zhuàn,婉转地鸣叫)、歌唱,忙得不亦乐乎。这时一个讨厌的、“恶魔”般的声音打破了幻境:“来!赵恩欣去教教他!”我?别了吧……这题简单得像一加一……回家还要写作业……羽毛球都不能打了……敢情我的“延时”是为别人“服务”的?我不大乐意地回答:“哦--好!”  相似文献   

4.
岁月花絮     
曾几何时,儿时满脸稚气的我,无形中学会了“沉默是金”;曾几何时,儿时爱闹贪玩的我,已结识了托尔斯泰、保尔·柯察金……不知不觉,已度过十五个春夏秋冬,成长中,伴随着喜悦,  相似文献   

5.
原告——“0”“6”;被告——“平均数”;法官——数学。原告、被告到齐,旁观人员肃静,下面开庭!早上,数学法官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忽然,门卫进来报告“:法官,大事不妙。外面有一群数学公民把‘平均数’五花大绑地捆来了。”数学法官大吃一惊,老花镜差点从鼻梁上滑下来。“快,叫他们进来,看这是怎么回事。”话音刚落,数学公民们已吵吵闹闹地闯进来了。数学法官一拍惊堂木,把他们全镇住了“:快替‘平均数’松绑,你们有何冤情可以一一道来,我自会秉公办理。”首先是“0”义愤填膺地说“:我的儿子差点溺死了,都是‘平均数’…  相似文献   

6.
听海     
有几人真正聆听过海精灵们一展歌喉的华美乐章! 曾几何时,我因无法摆脱苦恼而久久地伫立海边,任那潮来潮去,任它惊涛拍岸击起串串音符;曾几何时我因要让瞬间的美丽留在心中,凌晨时分便来到沙滩,任海风吹起我的衣角,任浪花轻击幸福之曲;曾几何时我一人  相似文献   

7.
从天真到多愁,从轻狂到沉默,从得意到失落,从空虚到拥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长,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成熟,逐渐形成了一个倔强、自信而开朗的我———曾几何时,为一颗糖和小伙伴争得面红耳赤;曾几何时,为寻找一个知己而“众里寻她千百度”;曾几何时,为给家庭增添一份温馨而绞尽脑汁……流逝了的岁月真让人回味无穷。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时,总是自以为是,要以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小朋友们都不理我了。我急得直哭,最后想出一个办法:谁跟我玩我就给谁糖吃,给谁玩具玩。小伙伴们都抵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又都跟我玩了,我又回到了集体中—…  相似文献   

8.
我每当走进一所高等院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学生们在安静地上课。此时我的脑海中忆起一句古语,即:“善为水者,引之使平;善化人者,抚之使静。水平则无损于堤防,人静则不犯于宪章”。可是,曾几何时,同样是这些大学生——在“两乱”中为什么劝阻不住,一个一个象  相似文献   

9.
我的新进步     
<正>今天,我的数学又有了新的进步!我学会了做数学巧算题。一开始,我觉得数学巧算题没有什么难度,我都能算出正确答案。结果,妈妈告诉我,巧算题必须用巧妙的计算方法来做,而不能简单地直接计算。巧算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同尾数法”“凑整法”和“找朋友法”等。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现在的小学数学的公开课、观摩课,“听说”训练成了主打项目:学生多在老师的强力“引领”下,不断地听教师说,听同学说,同时自己也在争先恐后地“说”。课堂中,除了“听”和“说”之外,学生几乎没有其他的学习行为,以下是两位教师执教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枯燥”的数学呢?钱昌本教授曾在他的“心动数学”中提出:“数学不妨玩着学!”这句话对我颇有启发。在预备年级“分数乘除法”的一堂公开课上,我就尝试着引导学生“玩”数学。  相似文献   

12.
赵永芳 《宁夏教育》2008,(12):70-70
曾几何时,当我听到人们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我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感到这是人们对教师的由衷敬意;曾几何时,当听到、看到我的学生学业有成,在过节时给我发个短信祝福时,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与满足让我挺直脊梁。在我脑海里,一种声音一直萦绕,那就是:我们是平凡人,我们更有在平凡中默默奉献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像韩寒高呼我是金子一般对着天空呐喊“我要独立”。但无奈由于小女子的年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独立计划”宣告破产。我得以再过几天衣食无忧的舒坦日子。可人们总爱用“叛逆”来形容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为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得到更好的维护,我也决定疯狂地叛逆一回……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数学作业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数学周记”能用我手“写我身边的数学”,写“我发现的数学”,写“我探索数学的过程”,写“我在学习中的困惑”。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决定尝试开放性作业——数学周记。它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作业题型。在指导学生撰写周记的过程中,我发现利用学生写周记这一“亮点”,  相似文献   

15.
王芳 《教育文汇》2009,(7):36-37
“平均分52分。”拿着我即将接任班级的上学期期末数学成绩表,我沉默了。我喊出一位扎着码尾辫的女孩:“你喜欢数学吗?”她低头不语。我把手放在她肩上按了一下:“看着我,好吗?”她局促地抬起头,又低下,然后轻声地说:“老师,我数学不行的。”我心中一震,去看其他的同学,他们也迅速低下头,眼神黯淡。我的心在紧缩。难道我的学生都是一群对数学已丧失了兴趣和自信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世界著名学府———美国哈佛大学录取了一名“数学神 童”.“神童”数学成绩优异,连微积分都很熟悉.系里召开了师生见 面会以后,一位老教授走到“神童”的身边,把右手搭在他的左肩 上,慈祥地问道: “孩子,你今年多大啦?” 一群同学也随着老教授,感兴趣地围在“神童”的周围. “您问我的年龄么?”“神童”从容地回答道: “若是把我出生的年份加上5,和就是9的倍数;若是加上6,和 就是10的倍数;加上7,就是11的倍数;加上8,就是12的倍数.现 在我想反过来问您,我出生在哪一…  相似文献   

17.
    
有位哲人曾说过 :“在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之后 ,还会留下一扇窗。”正是这扇小小的窗 ,才使我们灰暗的心变得清丽明朗 ,使我们在“山穷水尽”时寻到“柳暗花明”的惊喜 ,使我们凄凄的苦楚化作了暖暖的温馨。在我的快乐天堂也有一扇可爱的小窗。我爱我的小窗 ,我知道 ,小窗也在深深地爱着我 ,因为她带给了我许多欢乐。曾几何时 ,柔和的春风携着一丝凉意 ,宛若婴儿的小手轻轻地抚着我的脸 ,让我在惬意中保持清醒。曾几何时 ,热情的夏风带来了舒卷的云朵和骤雨初晴后的彩虹 ,透窗远眺让我神怡心旷。曾几何时 ,蛮横的秋风在漠漠秋月的黄昏 ,迫进…  相似文献   

18.
陪伴我的,是三尺讲台;属于我的,也是三尺讲台;离不开的,还是三尺讲台。曾几何时,“教书匠没出息”的叹息似深秋的寒风,将多少颗炽热的心凝成苦涩,让多少人从此不做“孩子王”;但我心依旧,只因我迷恋这三尺讲台。曾几何时,“知识无用”、“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潮诱惑了多少人的心,使他们争着下海“捞世界”,让他们从此告别讲台当“款爷”;但我心无悔,只因为我眷恋这三尺讲台。商城义乌,一个被许多人描绘成满地黄金的地方。漫步这座特殊城市,随处可见那流光溢彩、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宾馆酒楼那各种不同语言的贵宾,还有驾高级跑车住豪华别墅…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在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中,出现了“关键词”的字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于留心处皆语文”的思想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我;尤其是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班语文教师,对此我更是十分敏感。因此在平时的语文知识训练中,我注意搜集报纸或电视新闻中一些涉及到“关键词”的内容,引导  相似文献   

20.
我学电脑     
曾几何时“微机“这个名词闯进了我们的视角,那时我觉得他神秘、陌生、遥远;曾几何时我开始向往、迷恋起电脑来,这时我觉得他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向往而无从着手,迷恋而难以接近,像雾里看花,似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即。而今电脑已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是我教学的得力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