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育教学在新世纪中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体育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习惯是新世纪对健康、健全的人才的要求.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比掌握多少运动技能显得更为重要.体育理论课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应重视体育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改革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高职教学中,所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做,一个动作怎么完成,忽略了对学生健身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收获,也因此在他们走出校门后,就与体育“永别”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体育课程发展的目标上,首先应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发展身体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养成健身意识、能力和习惯,并获得心理和感情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杨召军 《考试周刊》2012,(40):110-110
体育意识是坚持长期有效体育健身锻炼的最基本动因,其形成离不开兴趣的激发、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等环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逐渐形成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强化培养健康意识,形成牢固的内在健身动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健康意识是坚持常期有效体育健身锻炼的最基本动因,其形成离不开兴趣的激发、爱好的形成、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等环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逐渐形成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快乐健身为主线,强化培养健康意识,从而形成牢固的内在健身动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心理需求,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论述了体育在大、中、小学的教学形式、方法和作用。提出了终生体育分阶段实施的思想,明确了“喜爱-习惯-终身体育意识”是健康体育的主线。期望分段实施教学目标,达到学生毕业后依然健身的“终身体育”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教会学生体育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科学的自我健身和自我评价身体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健身习惯。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教学研究和分析析总结健身规律等研究方法,认为中学体育教学是青少年体育健身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体育教学要遵循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培养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健身运动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实现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人们获得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的主要途径,对人们的健身观念和健身习惯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思想为依据,提出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应把终身体育的思想放在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姜威 《辽宁高职学报》2005,7(3):114-115
高职体育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要以终身健身为主要内容,不仅要增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付年有 《成才之路》2013,(14):56-57
体育健康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性的实践活动,无论如何改革,体育课始终是体育文化教育的运作主环。我们作为体育教师就要不断挖掘,多为学生服务,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情感更加丰富,自由愉悦与涵养得到更快的提升。同时体育教学应该多为学生终身体育着想,应该"授之以渔",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意志和科学健身习惯为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才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肇庆学院1999级部分非体育专业学生健身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旨在探索该课程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参加课外活动的健身习惯.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方法、锻炼习惯厦终身健身思想均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教学内容的健康化,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张博 《成才之路》2020,(10):125-126
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状态;提升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塑造综合人才,适应社会需要。教师要从榜样示范、立德树人、健身习惯、心理健康入手,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7,(3):82-85
目前在校大学生对课外体育健身的认识和参与动机、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在这个健康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的时代下,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认知,习惯的培养成为学校对大学生健康体育教育的中心。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大学大学生课外健身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寻找适合在校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指标,制定出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代大学生健康指标、健身特点、健身习惯相符合的课外健身方案,有计划有目标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人为本,淡化竞技,重在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使高中体育教学尽快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之初,体育教改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的问题而展开,教改的关键是更新观念,打破陈旧不变的体育教学思想模式,以增强体质为中心,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依据机体的健康状况,个体的体质及机能的强弱,以“健身学”、“健身教育学”的理念和“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路出发,按体育的功能来划分学习领域的结构体系,采取积极主动、合理有效的措施、手段方法,真正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肩负着大学生身体健康,并培养其掌握健身知识、方法,使其终身受益的重任。随着新世纪社会需求人才标准的变革,高校体育培养人才的途径和目标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实施体育健康课程是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为此,用辨证的、理性的、发展的观点对我国高校体育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再认识,科学构建体育健康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他们养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应该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精神。为了适应新形势,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改革,建立以强身人发展个性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樊功尉 《考试周刊》2009,(41):144-145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是:教学目标单一化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终生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但是。我国学校体育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技术水平评价这一层面,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了对学生健康意识、健身习惯和健身兴趣的培养。这就导致了人们对学校体育教育产生认识上的错觉,甚至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实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一般以教学班为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虽然接受同样的教育,但由于体质、运动能力、社会环境、心理素质存在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