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实现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成为了当前中国新闻出版人认真思考的"第一课题"。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推动大集团发展的思路,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出版集团通过登陆资本市场而进行重组整合,资本的力量正在改变当前中国的出版版图,资本将成为实现新闻出版强国梦的重要力量。但是,上市融资是我国大多数新闻出版行业从未涉及过的新领域,可以说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笔者从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出版产业发展趋势入手,结合目前从事的公司证券工作实际,就利用资本市场建设新闻出版强国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记者左志新)7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9967.1亿元,同比增长9.4%;利润总额1563.7亿元,同比增长8.6%.收入和利润的中高速增长反映了新闻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报告凸显出产业四大趋势:一是数字出版经济规模跃居行业第二位,二是报刊业出现进一步下滑,三是图书出版和版权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新闻出版经营活动的效应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媒介资本的流向及其对弱势群体话语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敏钢 《声屏世界》2006,29(11):16-17
中国的媒介资本是投资于大众传媒的国有资本、外商投资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总称。目前中国媒介的一个基本现实是媒介产业对资本的高度渴望和巨额闲置资本的增殖冲动并存。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体制和传媒产业的特殊属性导致资本与传媒的结合进程缓慢。然而资本与传媒的结合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加上国家行政的管制逐渐放宽,尤其是2001年8月20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新闻产业的融资打开了缺口。在媒介竞争白热化和融资渠道多元化的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媒介和媒介投资者都…  相似文献   

4.
动态     
《出版参考》2012,(21):4
正本刊讯为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促进出版行业科学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布《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根据实施细则,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印刷复制企业,从事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及其他印刷品、可录类光盘生产和只读类光盘印刷复制经营活动;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出版物总发、批发、零售、连锁经营企业,从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产品发行经营活动;继续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网络出版包括网络游戏出版、手机出版、电子书出版和内容软件开发等数字出版企业,从事数字出版经营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细则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在党报党刊出版单位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后,在报刊出版单位国有资本控股51%以上的前提下,投资参股报刊出版单位的发行、广告等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总署发布实施细则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它被称作新闻出版业的2010年一号文件,对于非公有资本如何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明确了几条路径。这给予  相似文献   

6.
资本运营:实现媒介产业超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传媒的资本运营已开始启动,并且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美国IDG集团、澳大利亚新闻集团等纷纷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传媒市场正被国内外各种资本看好。中国传媒产业与国外传媒集团相比,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资本实力不足口如何实现我国媒介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媒介资本运营无疑是一剂良药,资本运营作为媒介经营手段在壮大媒介产业  相似文献   

7.
民营资本进入中国出版业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营资本早已渗透中国出版业,这是每一位出版从业人员都心照不宣的事实.之所以在此郑重提出这一话题并全面系统地予以探讨,是为了将其从地下移到地上,探讨一种新型出版管理机制,以便让民营资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给民营资本以应有的地位,激活国有资产,真正为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出版业的资本运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2007年起,资本运作成为出版业的主话题之一.上海新华传媒是我国出版业第一家借壳上市企业,辽宁出版传媒通过IPO形式以中国出版第一股实现上市.2008年4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举办主题为"资本市场与出版产业未来"的高层论坛,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出版产业融资的制度瓶颈与出路,国有资本在出版业的控制方式、代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出版产业的资本运作与政策规范、文化产业的融资经验与启示、资本市场与出版产业的未采等问题.这一年还有几家出版集团表达了上市的意愿并着手运作,成为出版集团发展新态势.资本意识日益觉醒的中国出版企业,萌生了强烈的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资本运作的欲望与冲动.然而,进入资本市场需要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出版物只有进人市场,进行市场交换,转移它的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保证资本增值,维持正常的扩大再生产。反之,它就面临破产。出版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同样有一个经营战略问题。制定科学盼经营战略和发展战略,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政策     
中新网2009年4月6日电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第14条: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按照《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按照积极引导,择优整合,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的原则,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行业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半月要闻     
孙寿山:新闻出版业亟需金融支持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出版:资本时代新业态高层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说:新闻出版产业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在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出版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改革和发展关口,通过资本市场打造大型出版上市集团,培育出版战略投资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培育出版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可以推进我国出版产业体制改革的步伐,特别是通过资本的纽带推动出版  相似文献   

13.
版权资源是国家资源,是出版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应以政府为主导,整合营销版权资本,开辟国际、国内两个版权市场,加快推行"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版权产业,以促使出版业利润的最大化,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版权贸易的巨大逆差。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岁末,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先生接受南方周末访问时把上市融资称为“新闻出版业安全的融资通道”(覃爱玲,2008)。新闻传媒行政主管部门高层官员的这一观点并不鲜见,早在2003年便有研究者认为,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媒介产业是“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何涛,2003),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的“两情相悦”似乎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喻国明,2001)。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政策中新网2009年4月6日电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第14条: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按照《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新闻出版业的支持持续加力,利好财政政策不断推出,给新闻出版业注入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制约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投融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破解“信贷难”“融资难”“投资难”等老难题,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系统梳理我国政策扶持和市场环境变化出现的新型融资模式,分析我国新闻出版业融资问题,希冀对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培育一批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形成战略投资者.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中国政府将支持出版机构、报业企业和官方骨干新闻类网站上市.证券界权威人士亦认为,传媒业是资本市场的"最后一座金矿",未来几年将以改制、重组和直接上市的形式,快速跻身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8.
潘虹 《出版广角》2014,(15):78-79
文章在简述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背景、资本运营的含义,以及资本运营在图书出版业中应用的基础上,从资本运营的扩张、产业市场及企业财务三方面详细论证该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困境,并针对如何管理及规避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资本运营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谢耘耕 《新闻界》2006,25(3):4-9
在丰富、翔实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就当前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意义我国传媒资本运营的历史回顾与现状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难点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可操作性以及传媒上市融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指出实行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加速实现资本扩张和产业规模的扩张通过资本运作扩张规模、整合资源,是我国传媒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40年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坚持改革开放,艰苦探索,实现了从单一事业体制向事业与产业并行发展的转变,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一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构建起了事业产业并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新体制;二是以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展现了新闻出版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新业态全面发展的新活力;三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支撑,更高程度上满足了人民快速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体验化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