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俊 《新闻天地》2011,(7):61-62
法国罗兰·加洛斯的红土地上.李娜捧起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大满贯单打奖杯。然而人们感兴趣的可不仅仅是李娜一个人.每次转播李娜的比赛时,现场总会有一个机位适时地捕捉看台上一个黑黑的中国男人面孔。没错,这个人就是姜山。不管是作为老公,还是教练,李娜和姜山就是这么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2.
法国人喜欢看书,也喜欢把书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每逢佳节,特别是岁末年初的圣诞节和元旦,法国人已不再把圣诞树和鹅肝作为必选的礼品了,亲朋好友之间互赠图书在法国逐渐形成时尚。在品种繁多的图书中,精装书成为人们的首选。精装书销售量的40%是在节日期间售出的。人们挑选精装书首选的当属艺术类图书,比如画册。除北欧艺术家和现代艺术家的绘画之外,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说,法国人太“罗曼蒂克”.了,“罗曼蒂克”一词在法语中本意是“小说化”,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生存形态。如果将这一形容词还原到名词就成了“小说书”。可见,法国人特有的浪漫、高雅的品味和气质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法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人2007年人均读书20本,对于“阅读大国”这个称号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4.
卢毓骏是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学家,他早年留学法国,在法国从事建筑学研究多年。归国后,他参与、负责了南京多个重要市政建筑建造工作,被人们称为"建造了大半个南京的人",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重用。  相似文献   

5.
法国人不仅爱读书,而且喜欢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早在18世纪法国就成立了众多的文学沙龙。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没有影响法国人的读书兴趣,而且还使法国的图书俱乐部焕发了青春。不同形式的图书俱乐部在法国各地组织丰富的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图书爱好者,特别是知识女性。书店和咖啡馆也成为人们畅谈阅读之乐的场所。这也许是18世纪法国文学沙龙对后人的一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法国人不仅爱读书,而且喜欢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早在18世纪法国就成立了众多的文学沙龙。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没有影响法国人的读书兴趣,而且还使法国的图书俱乐部焕发了青春。不同形式的图书俱乐部在法国各地组织丰富的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图书爱好者,特别是知识女性。书店和咖啡馆也成为人们畅谈阅读之乐的场所。这也许是18世纪法国文学沙龙对后人的一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法国人喜欢看书,也喜欢把书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每逢佳节,特别是岁末年初的圣诞节和元旦,法国人已不再把圣诞树和鹅肝作为必选的礼品了,亲朋好友之间互赠图书在法国逐渐形成时尚。在品种繁多的图书中,精装书成为人们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因为党派政治的原因而受到干扰,这个局面不会改变"5月6日,2012年法国大选揭晓的日子,也将成为欧盟的转折点。只是人们不知道,结局是更糟糕,还是更光明。当晚,巴黎"互助之家"大厅聚满了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支持者。20点整,倒计时结束,大屏幕上显示出的人像是奥朗德,刚才还在沸腾的现场顿时变得安静下来,有些人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大多数法国人选择了奥朗德。这意味着即使面临这种不确定性,他们也不要再忍受高调而好斗的萨科齐。  相似文献   

9.
这是21世纪初中国民众第三次大规模抵制洋货,矛头指向法国在中国最真实的存在——遍及30多个城市、拥有112家分店的家乐福超市。传导链条则是人们熟悉的渠道——网络社区、QQ、MSN。事件发生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前往北京、昆明、武汉等地.对“抵制家乐福”的人群、原因和背景进行了调查。一群生于1980年前后的白领阶层是抵制的骨干——他们毕业于外企和外国文化涌人中国的这10年.对自由、民主、法治的认知并不缺乏:而对与中国建交44年的法国也不无好感。但这次火炬传递中的;中突,让不少人”感觉自己被骗了”.于是.他们选择抵制家乐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此间.法国高层频访中国,试图修补双方关系中的裂痕。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法国驻华大使苏和说,他完全可以理解中国人民的心情。“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共同往前看……而且我相信.这种看法和中国政府的愿望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相反,法国人的节假日在欧洲诸国中只居中游,比利时人和希腊人才是节假日最多的,而英国人居末。但是,在实际享用的假日方面,法国人却是冠军。此外,日本的受薪者享受的假日数量非常多。约二十来天,但他们的假期没有法国人多;  相似文献   

11.
法国的生态博物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博物馆一词诞生于法国,由乔治·亨利·里维埃(GeorgesHenriRivière)和雨果·戴瓦兰(HuguesdeVarine)1971年创造了人处于环境中的生态博物馆学的概念,其实早在1968年,他们已经在法国的乌尚岛和布列塔尼半岛等地已经开始试验这一观念。人们高兴地看到,经过了30多年,生态博物馆理论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无论在法国,还是世界上。1、基本观点:人处于他的环境中生态博物馆产生于跨区域社区中(例如地区自然公园和城市社区),甚至可以说是1963年法国非集权政策的产物。按照里维埃先生和法国自然公园的博物馆学家的思想,这一新型博物馆具有三个基…  相似文献   

12.
黄冠杰 《出版参考》2007,(9S):30-30
法国的书店、报亭遍布大街小巷,即使在—个只有几千人的小镇,你也不难发现书亭的身影,这大概和法国人爱读书有关。在巴黎,有人估计有华人20万~30万人,可是中文书店却是屈指可数,探求其中的缘由,是多方面的。记者曾亲历这样一个课堂场景,反映了中法部分人对待书籍的差异。有个刚来法国不久的中国女留学生,看到法国接待者家中电视很小且陈旧,便感慨法国人贫穷、没有文化。而她中国的家中,有两台进口大彩电,但是在看韩国连续剧时还是感觉不够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869年,法国人爱尔芒德·戴维(也作阿尔芒·戴维)在雅安宝兴(当时称穆坪)发现了大熊猫,不久,大熊猫标本被带回了法国,令国际生物界感到震惊.一个多世纪后的2003年10月9日,雅安市宝兴县人民政府与戴维家乡--法国比利牛斯省埃斯布莱特市,共同签订"戴维纪念馆"筹建协议.此后,宝兴县为戴维制作了身高2.7米的汉白玉雕像,以纪念这位向海外介绍中国大熊猫的法国人.  相似文献   

14.
1985年,在法国乡间的一个地窖里,人们发现了一批反映百年前中国西南部的旧照。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保存之完好,世所罕见。  相似文献   

15.
刘苇 《图书馆杂志》2011,(2):97-104
刘苇: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关于我个人的对法国电影的感观。说起法国电影,有一个问题,必须先加以澄清。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了很多人。什么问题呢?就是关于法国人的定位问题。我们一说起法国人,就会想到法国人是浪漫的,浪漫的法国人,几乎人人头脑里会有的想法。法国人真的浪漫吗?据我碰到的一些法国人,我和他们之间进行交  相似文献   

16.
世界是彼此联系的,这个说来简单的话语,却难以真正地落到实处。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呢?法国学者艾田蒲凭着学者探究真理的执着,为人们探求答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董梅 《兰台世界》2012,(16):65-66
陈季同(1851—1907),字敬如,号三乘槎客,西文名Tcheng ki-tong(Chean Ki Tong),福建侯官人。清末著名外交官、翻译家。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陈季同除了将法国文学翻译引进中国外,同时也是近代最早将中国文化用外国文字介绍给西方的先驱,被称为法国文学的导师、我国研究法国文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镜像”一词现在被广泛使用,如“中国镜像”、“传媒镜像”、“全球镜像”等等。“镜像”由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他认为周遭的人和事物(他者)成为人们认知自我的“镜子”,人们在“镜像”中发现自我,形成主体意识。传播技术的发达,使大众传媒在现代成为最大的“镜子”。人们在大众传媒提供的“镜像世界”里关照自身、认知世界。“媒介镜像”不等于现实,它是对现实的映照,但它真实地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情感、态度,左右着舆论的走向。而我军新闻学者朱金平就在其《舆论战》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镜像世界…  相似文献   

19.
法国政府对出版产业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与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是不是一般商品,出版业是否应该完全市场化,是人们一直争论的话题.图书--或更广义的"文化",在法国历来是重大问题.法国人向有"文化例外"之说,意即任何文化产品均不应被视同一般商品.法国政府没有像英、美那样将出版业完全交给市场来选择,而是给予整个出版产业链连续的和一贯的支持,甚至是直接的资助.法国的范例可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提示.  相似文献   

20.
蒙田生于1533年,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