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兼答陈尔泰同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去年第4期、今年第2期先后刊登了陈尔泰同志的《关于20年代境内“外台”史料的几个问题》和《奥斯邦台不是中国的广播电台》两篇长文,主要对《中国现代广播简史》①(以下简称《简史》)中的某些观点和论述提出了批评意见。对此,我本人表示欢迎,并愿就有关问题与读者和陈尔泰同志商榷。就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开  相似文献   

2.
我认真读了刊载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1第3期上的陈尔泰同志《答蔡长宁同志》一文和雷跃捷同志《学术争鸣应有科学的态度》一文。我赞成雷跃捷同志的观点,并接受他的批评。《学刊》在发表上述两文时加了“编者按”说:“我们认为,陈尔泰、蔡长宁、雷跃捷同志的文章,涉及到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3.
卢惠民写的文章《用马克主义统帅新闻理论教学》(见《中国记者》杂志1990年第9期),对全国20所大学新闻系(专业)的27位新闻学教师联合编写的教材《当代新闻学》绪论,扣上了要“把党的新闻理论区别出去”的帽子,并对新闻教育的现状和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本着学术平等的原则和促进新闻理论学术批评正确开展的目的,本文就几个原则性问题同卢惠民商榷。一、摘歪了编者的原意卢文在批判《当代新闻学》绪论时用的主要论据是摘引了绪论中的一些话,而其中的一些引文与原文  相似文献   

4.
《出版工作》七月号,发表了严大中同志的《读两本<鉴真>》一文。文章以汪向荣先生的观点为准绳,衡量、评论拙著,凡拙著中不同于汪著的观点,不同于汪著的史料引用,不同于汪著的地名注释,严大中同志皆指为“错误”。拙著是一本知识性通俗读物,不可能在学术问题上多作展开,缺点是肯定有的。但是,严大中的文章却夸大了拙著中的缺点,甚至用错误的观点来批评拙著中根据史实答出的正确结论。为了辩明是非,有利于学术研究和出版工作的发展,我希望借用《出版工作》的一角,说一说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13日,《山西日报》刊发了侯红武先生题为《男无闺蜜女无汉子》的文章.该文严厉批判了“男闺蜜”“女汉子”等新词语,称“(男闺蜜)说白了就是婚外性伴侣”,“女汉子”恶劣鄙俗,并分析此等“恶劣之词”流行的原因是反智化、鄙俗化、动物性由弱变强、伪创造.此文一出,被众多网站转载,引发热议.走在信息传播前沿的新闻人该如何看待、使用新词语,是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出版与印刷》92年第2期(总第五期)刊登了陈振康同志撰写的《访德观感》一文,介绍了他在对德国印刷机械制造企业和印刷业的参观考察过程中的一些见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作家柯云路的新著《大气功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版)出版以后,引起了较大反响。作家在书中提出的问题,正是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这里,我们从来稿中选登了几篇文章,以期能对读者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作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杨世高  慕容冰 《编辑学报》2002,14(5):367-369
介绍《热带地理》开辟"争鸣园地"栏目的背景和指导思想,以及编辑在引导学术争鸣持续开展,扩大刊物知名度方面的做法、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聂兰英  王钢  金丹  李鉴轶 《编辑学报》2011,23(2):158-159
根据《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开展学术争鸣的实践,从学术争鸣的类型及形式出发,总结成功开展学术争鸣的一些体会:要重视科技期刊的引导作用;关心读者、作者,鼓励其进行学术争鸣;不畏权威,开展学术争鸣;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进一步提高编委会和编辑部的组织策划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这个故事曾经被大学新闻系的老师重复地讲过无数次:美国《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泰勒,初做记者时还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小青年.有一天编辑派他去采访一位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他到了剧场,发现布告牌上写着那位女演员因故停演的通知.“戏停演了,对演出的采访报道自然也就无从进行了.”他这样想着,于是就打道回府睡觉去了.半夜里,编辑部得知纽约的许多报纸都将在头版登出那位女演员自杀身亡的消息,而仍不见泰勒的报道发回,便打电话催问.而从睡梦中惊醒的泰勒却天真地问道:“戏停演了,还写什么?”编辑听了之后气恼地说:“像这样一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突然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取消演出这件事的背后还可能隐藏着更大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术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进行的整理和总结。近代以来,有关清代学术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陈祖武先生用力于此数十年,著述丰硕,尤其《清代学术源流》一书,爬梳文献,探源溯本,理清了一代学术发展的清晰脉络,挖掘出其蕴涵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这对当下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实事求是学风,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热风学术》的主题是文化研究,并且是“中国的文化研究”,打开书页,闻不到那种后殖民时期的新学术殖民气息,而能看到的是对“中国问题”的关切。房地产与城市空间、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工人状况、中国改革物语、超女现象与大众传媒、汶川地震观察……这些主题互相之间缠绕渗透,绵密的互文关系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反而会有些担心,不多玩点理论,不多制造点学术时尚感,怎么吸引眼球?编者自述,“以‘学术’方式关注当代中国”,我的理解是,务必突出文化研究——打引号的“学术”在当代中国的作用。“作用”这个词有点危险,大概是“纯学术”研究避之唯恐不及的。现代学术逐步变成产生于学院,消化于学院的一种东西,也可以被定义为消费品,其消费品格充塞着行业潜规则,一荣俱荣,一损皆损。但文化研究出现以后,这种格局据说要被打破,因为文化研究的本义,就是反对那一套学院分工制度,用各种不拘一格的方法、理路,切入当代生活的种种问题,它是一种“游击战”。  相似文献   

13.
改革之风,吹拂神州大地,发展商品经济,搞活流通的新曲,回响在华夏城乡,我们祖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指引下,正经历着一场除旧布新的变革。如何记录下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如何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和推动这场变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人民日报记者殷存章同志写的《车轮滚滚战徐州》(载六月十一日人民日报)一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随着当前经济改革的发展形势,各报刊都要求自己的通讯员和记者加强“信息新闻”的供稿量。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信息新闻”呢?请给我以帮助指导。通讯员荣革荣革同志:关于“信息新闻”的问题,在当前很有时代性、针对性、普遍性和迫切性。这是当前新闻宣传中需要加强和改革的一个新问题。因为,当今世果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已经蓬勃兴起;我国四化建设已经迈开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阔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加入到出版行业不久的新兵,对于出版工作还比较陌生,为了尽快熟悉业务,除了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和向老编辑学习外,自己还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有关编辑出版的学习材料、著述等,但所获不多,特别是全面、系统论述出版经营管理方面的著述甚少。近日借得一本由美国著名出版家贝利著、中国著名出版家王益先生译的《图书出版的艺术和  相似文献   

16.
火星上到底有什么?是蓝天丽日还是阴(?)密布……作为人类最感兴趣的星球,它神秘的红色宛如温润的火焰,炙烤着人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先后有3艘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每一次成功登陆,都让世界让之兴奋。2004年1月3日,经历了7个多月、3.03亿公里的孤独旅行,“勇气”号冲向火星表面。这一次,人们在“第一时间”目睹了来自火星的图像,有人戏称之为“人类历史上首次星际直播”。  相似文献   

17.
深入实际,有利于发现新闻报道线索。军报4月18日刊登的本报记者乔林生、欧世金写的通讯《西部,一个士兵的葬礼》,给广大通讯员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事例。这篇通讯的开头就向读者作了交代:“3月10日,我们在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途中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队伍,是风尘中扑面而来的花圈和低回的哀乐拦住了我们行进的脚步。”作者发现了这一线索,进而又作了深入采访,写出了这篇感人的通讯。这篇通讯在读者中引起了一定反响。读者认为,军报能用半个版的篇幅来宣传一个入伍仅三个月、年仅19岁的战士,说明军报在向基层贴近,向官兵靠拢。读者希望…  相似文献   

18.
19.
《亲历出版30年》反映的三十年,是一个不寻常的三十年.无论是从全国来说,还是从出版事业来说,都是如此.从全国来看,这是从结束文革到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走上民族振兴之路的重要时期.从出版事业来看,这也是大转变、大改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部著作正是反映出版事业重要时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可以说,这个时期和这部著作相得益彰.有了这个时期一系列重要的出版活动,才可能形成这部重要著作;有了这部重要著作,又有利于我们去认识和了解这个时期重要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编辑之友》2006,(5):23-23
本文作者、山西出版集团筹委会主任齐峰同志撰写的《科学出版观初探》一文发表于2006年6月2日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后被2006年第15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同时也被多家网站竞相转载,在业内产生了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