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醋葫芦>是一部以"疗妒"为主旨的世情小说.作者用夸张的笔法极力刻画了都氏这一典型的悍妇形象,同时开出一系列"疗妒"的药方.作者对妒妇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妒忌的原因,有一定思想意义.但由于作者是站在男性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都氏被极度丑化,从而成为一个扭曲、变态的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2.
奥康纳短篇小说通过刻画雌雄同体的寡母和病态丑化的男性形象,实现了对传统男性形象和男权话语的解构与颠覆,突显其女性的主体意识,而两性世界和谐发展是其解决这一困境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长篇小说中"出走的男人"是被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扭曲的男性形象.他们在生活重压下,夫妻关系失和而离家出走.这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一种反抗,也寄托着劳伦斯的理想.但是,他们的出走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消除毫无作用,只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为奴隶的母亲>置于左翼作家们塑造的"伟大的母亲"这一新人传统的语境中考察,柔石想象了一个屈辱的母亲,这个形象是"旧的"人道主义文学的经典形象,这差异表明柔石的革命实践和个人审美实践的二元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后来的"新的小说"在彼时的历史条件下难以为继,需等到新的历史空间中实现.  相似文献   

5.
走出沉沦的叛逆者——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是一位饱受争议的现代作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小说的颓废描写上,而"零余者"形象作为郁达夫的重要创造却鲜有全面的阐述.本文试从特征、来源、出路、结论等几个方面对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做初步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以东西方"夫弃"悲剧模式为切入点,对东西方"夫弃"悲剧模式的差异及这种差异形成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由于西方文化认为人类的悲剧带有宿命性,人与自然之间是矛盾的、对抗的,主张人反抗自然、征服自然,在同自然的斗争过程中人类的命运带有悲剧性.我国传统文化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的、融合的,追求中和之美.这种文化的差异对东西方悲剧艺术中人物的塑造和艺术表现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而产生侧重刻画忍从型悲剧人物或侧重刻画进攻型悲剧人物的差别.本文对一些东西方悲剧有代表性的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进行较深入、细致地分析,揭示<雷雨>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笼罩在李白诗歌阴影下的中唐诗人元、白,无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的焦虑"。为了突围其影响而不得不求新创变,以各种方式对李白诗歌进行"修正",其修正性策略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其诗歌有意进行误读,将"谪仙"形象贬低到人间加以世俗化,消解其权威地位,并以政治意识形态丑化李白的诗人形象;一是采用个性化的"逆崇高"运动,通过对诗歌的内涵或价值趋向、诗歌风格、诗歌体式等进行修正性的偏离、改造或背弃,从而最终完成了自我的独创性面貌,获得了中唐诗坛主将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杰克·伦敦的作品经历了一个被筛选、颂扬、疏离、变形乃至扭曲的曲折变化的过程。人们对其作品中的有关华人华工的描述更是争议不断,认为它们是对华人华工的丑化与歧视。然而在阐释学和接受美学批评理论的观照下,杰克·伦敦《中国佬》中的华人形象发生了嬗变,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与内涵。《中国佬》在叙述视角、小说基调、形象刻画和所持态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揭示了杰克·伦敦是一个不断探索、勇于追求真理的现实主义作家,而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狂热的种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文化即是人类的精神创造物,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作为高年级英语学习,特别是对"高级英语"的学习,文化、修辞、难句翻译是"高级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三个问题.文章试图从文化、修辞对"高级英语"教材中难句翻译的影响,说明文化、修辞与难句翻译是"高级英语"学习中的三大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10.
境界一:"写生"刻画"原型",寓神于形,在刻画中赋予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写生是绘画上的一种运用手法,它是对自然、生活、事态、风物的刻画与描摹,近似"原型"的复制或翻版,但又不仅仅停留在纯粹的模仿上,总会在描摹各种风物、事态的过程中能动地融入切合作者自身命意的主观倾向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这就使得"写生"出来的作品既真切自然又形象生动,即再现原貌又有所拓展和延伸.因此,我们通常听说的"模仿",是模中有创,仿中出新,是一种能动的模仿,创造性的模仿.  相似文献   

11.
古代许多文人因种种原因而奇身酒色,“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拯救的心理历程。杜牧写酒写女人是诗人在无可奈何之中的一种自我排遣、自我解脱、自我拯救,亦即在黑暗中寻求一点光明。  相似文献   

12.
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抒写了一曲献给传统女性的赞歌。传统女性不仅将丈夫视为人生伴侣,同时对其怀有一种母性爱。因此她们在婚姻生活中表现出善良纯朴、无私奉献、牺牲并且不求回报的特点。这种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源于路遥所受的历史文化环境的熏陶和童年经历的坎坷。但是传统女性主体意识的匮乏,反映了路遥在女性问题上的保守性与封闭性。  相似文献   

13.
王萌 《铜仁学院学报》2006,8(4):19-21,45
《妇女杂志》是二十世纪早期以女性读者为主的代表性刊物,贤母良妻主义最初由晚清维新派人士提出,《妇女杂志》于此多有阐发。贤母良妻主义实际上是由传统的贤妻良母思想发展而来,是男权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女性的重塑与规约,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理想化的苛求,并由此产生了一批苍白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尽管《镜花缘》构建了一个看似“女尊男卑”的女儿国,也表达了保护女性、反对缠足等有一定进步性的思想,但并没有真正达到“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度.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描绘的那个“女尊男卑”的女儿国,其实传达的也是一种“男女不平等”的思想,其本质是对“男权”的镜像表达,是男权意识下的古代男性文人对“男权”的一种呼应.  相似文献   

15.
旗袍作为中国现代女性经典服装,不仅仅是披在女性身体之上的外衣,更是披在社会文化之上的外衣。对于男性这个“他者”而言,旗袍更多的是一种性的符号,是他者欲望注视之下对女性肉体的一种新的包裹方式。在父权与女权之间,旗袍提供了一个相互斗争与妥协的场所。女性赢得了自身地位的提升,但却仍然逃脱不掉男性他者的欲望之眼。但从女性自身的角度来看,旗袍的出现是女权文化的一种表征,所展现的是一种“文化身体”,是一种女性独立、自由的符号。在当代,更是女性独特而迷人的性别魅力的符号。  相似文献   

16.
姓名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面社会镜子.在过去很长时期,中英文姓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女性的歧视.从父系姓氏的沿袭、男女取名的差异和已婚妇女姓名的变化等方面,阐述中英文姓名歧视女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四十回本《平妖传》通过对天界的九天玄女、妖界的圣姑姑、人间的胡永儿等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及其生活状况的关注,这些形象本身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体现了一种更为先进的女性观.表现了明后期对女性的尊崇和女性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虚幻人生悲惨境遇——《圣经》中妇女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人类化史上最重要的作之一,它卷帙浩繁,内容广博,其中也较多地记写关于妇女命途多舛的问题。《圣经》中的妇女或为从属,或为商品,或为生育工具,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深思和探究这一问题,是因为今天妇女不只是求生存,求平等,求发展也是当代全球妇女要解之题。  相似文献   

19.
书中之书《圣经》本是妇女寻求平等自由的福音,但当我们诠释经文时,便会发现菲勒斯中心的文化现象在《圣经》中赫然存在,其中的女性形象或者在履行完父权制功能后从叙述中消隐,或者遭到漠视、歪曲和凌辱,另外还塑造了一些反面女性形象,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这部作品的男权话语下女性的失语和受歧视的地位.对《圣经》中女性形象的菲勒斯批评解读对于当今世界妇女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构建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性地位的具体存在样态是由各个异质而具体的社会文化体系建构而成的,且被嵌套在广阔的社会结构当中。侗族传统社会的性别实践展示了侗族社会在社会性别方面的结构性安排,同时又提供了一个从具体的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来解读女性地位的理论实践,即思想观念上与具体生活中同时并存的两个互补的不平衡设置恰好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