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超负荷训练法”对实验组运动员进行了3个月的下肢爆发力训练,在训练前后用Kistler三维测力系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共18名运动员进行了跳深摸高、跳深跳远的测试,并结合下肢最大力量,获得有关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结果分析如下:1.下肢最大力量测试结果与分析把运动员分为两组进行3个月集中力量训练,训练后发现:下肢最大力量都有显著性提高,实验组增长绝对值为46.11kg;对照组增长绝对值为32.23kg。在当前爆发力的负重训练中,主要采用最大力量的80%左右负荷来发展运动员爆发力的力量基础,而具体的杠铃负荷最终要根据最大力量来安排。IRM…  相似文献   

2.
李东哲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5):62-62,64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铅球项目的特点,对推铅球爆发力增长的超等长训练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超等长训练中,预抛接球后快速地推出和超等长俯卧撑对推铅球上肢爆发力的增长较好;单腿跳深和负重蹬转练习对推铅球下肢爆发力增长较好。  相似文献   

3.
爆发力是多数田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素质基础,本文采用文献法,从爆发力的生理学机制出发,对发展田径运动员爆发力的途径,爆发力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时的注意事项加以论述。提出了一些发展田径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方法,以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爆发力潜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超等长练习机制与跳深训练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超等长(Ploymetric)收缩机制的研究回顾,提出了训练对象的力量基础、训练水平、体重、训练负荷等差异决定了超等长训练方式的特殊性。跳深作为发展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一种超等长练习的代表,其高度选择、动作的变化、负荷强度等可变因素必须与具体运动专项相结合,遵循区别对待原理,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  相似文献   

5.
在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中,爆发力训练是力量训练的重点。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具有快速运动形式或需要大力量的田径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而,教练  相似文献   

6.
指训练中同时兼顾练习负荷与练习速度两个因素的爆发力训练方法。运动实践证明 ,发展爆发力的有效方法 ,是同步改善爆发力的速度和力量成份。在发展爆发力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根据比赛所需的专项力量与专项速度这两个因素来调节爆发力训练。当采用较小的负荷发展爆发力时 ,它对发展爆发力的速度成份有好处 ,但是 ,对于提高爆发力的力量成份却作用不大。反之 ,如果将练习负荷重量超过比赛的条件 ,过份地强调力量训练 ,不利于发展肌肉间协调性 ,会造成速度因素下降。因此 ,调节好训练中力量 (负荷 )与速度 (动作速度 )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是同步…  相似文献   

7.
Plyometrics训练是一种体能训练方法,对增强运动员的爆发力有很好的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作用机理的探讨,结合跆拳道运动的项目特点来研究Plyometrics训练在跆拳道运动中的运用,并对专项训练手段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8.
汪兵 《中华武术》2006,(7):10-10
下肢爆发力训练主要采用负重练习、抗阻力练习和跳跃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60%~75%,动作速度快,完成5~7组,每组10次左右。采用跳跃练习时,选择距离在60~100米负重或不负重的快速跳跃练习。  相似文献   

9.
对田径爆发力训练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爆发力是田径项目的重要素质,发展爆发力的手段及其机制的研究越来越被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所关注。爆发力不仅可以克服阻力,使物体产生位移,而且能使物体产生巨大的位移速度。爆发力及其训练组合练习在体育项目中比其它力量练习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肌肉爆发力“最大动量训练法”实施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瑞士Kistler测力台、人体素质测量仪和皮尺等测量仪器,对24名受试者进行了“最大动量训练法”实施问题的实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用不同载荷完成力量训练动作时,在输出冲量极点周围存在一个具有较高输出冲量水平的区域,称之为“模糊极点”。用模糊极点范围内的任意载荷训练运动员,都可以达到与用极点处载荷相同的效果。这项结果为在训练实践中使用简易仪器测量冲量极点载荷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测定输出冲量极点位置时,使用简易仪器可保证测量结果符合训练要求。还可以使用“黄金分割法”优化等测点,减少测算次数。此外还对使用最大动量训练法时运动量的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体校学生爆发力训练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爆发训练的专项性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并确定了体校学生单腿训练的依据及方法,希望借此对体校的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分析及训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是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与保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试图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形态、机能与素质三方面的体能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特征,对运动员选材及体能训练提出一些训练对策,以期为乒乓球训练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在综合院校办好社会体育专业的模式,充分发挥综合院校人文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实践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结合个案研究,对当前国内外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状况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社会体育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具备多学科特征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具有多重专业属性。综合性院校由于在各人文学科母学科的优势,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更有优势。研究提出通过构建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文学科平台与课程平台;打造社会体育专业“产学研”实践中心等方式,以期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创业型社会体育专门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与氛围。  相似文献   

14.
快速力量发展方法原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发展爆发力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物理学原理进行分析,提出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爆发功率而非爆发力;通过对爆发力、爆发功率概念及快速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制定理论依据的重新认识,提出快速力量训练中1种必不可少的训练方法——“最大爆发功率训练法”;同时通过对过去常用的几种快速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得出了最佳的快速力量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桂海荣 《四川体育科学》2004,(1):119-120,126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及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多年来一直被高职院校广大体育工作者所关注探索的运动队训练问题进行了研究,旨为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运动队的训练工作。提高运动水平,使高职院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和训练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6.
论发展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速度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的综合表现,它的提高受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的牵制。力量和速度是决定快速能力的发展因素。速度力量的典型表现形式是爆发力、起动力、反应力。爆发力的提高有赖于最大力量的发展,快速用力、超等长练习法是发展爆发力的有效方法。起动力的提高与最大力量密切相关,采用专门练习对发展起动力有积极作用。反应力包括弹跳反应力和击打反应力,超等长练习是发展弹跳反应力的有效手段;退让练习、模仿练习对发展击打反应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竞技健美比赛是按体重级别参赛的项目,为了取得同一级别上的优势,运动员短期内减体重势必会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科学的方法在减轻体重的同时,健美运动员的肌肉饱满度和清晰度得到保持,从而取得优异成绩,已经成为健美运动员备战中的一项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旨在对健美运动员赛前减体重的方法进行归纳探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福建省女子篮球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省内女子篮球竞赛环境差,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教练员训练方法陈旧,缺乏创新与发展,身体条件好的运动员缺乏,参加高级别培训和执裁高水平比赛的裁判员少;坚持系统训练的队伍少;经费缺乏,场地器材差;培养体制和赛制不够灵活。并就制约福建女篮运动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训练感觉,特别是教练员、运动员直觉判断在运动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目前对训练感觉的研究很少,造成对训练感觉的认识的模糊与误区,更影响训练感觉的应有作用与有效养成。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辩证思维等方法,分析了训练感觉的意义、类别和形成。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肌力流失与肌肉疲劳的肌动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老年人肌力流失对肌肉质量、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的影响,并以肌动图(MMG)来观察老年人股外肌在不同强度表现时运动单位的激活与老化对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方法:受试者为老年组与年轻组各10位。受试者实施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最快速度不同强度(75%、60%、45%1RM)的伸膝动作及45%的疲劳测试,记录向心期不同强度的MMG讯号。研究结果:老年组的绝对/相对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皆明显低于年轻组(P〈0.05),而相对最大爆发力比最大肌力下降的比例高达46.2%;各强度的MMG振幅与平均功率频率皆小于年轻组(P〈0.05),显示老年组的肌纤维以慢肌为主,并发现老年组75%强度时的MMG振幅下降,表示老年人因高负荷募集不到快肌所致;MMG中位频率则无年龄差异。研究结论:老年人在静、动态力量表现有肌力流失的现象,老化对爆发力影响远超过对肌力影响,MMG讯号反应肌肉收缩的力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