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峰 《宜春学院学报》2013,(11):99-102,154
按照族裔来划分的话,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可以归纳为非裔、华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别.在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开始有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类型小说在内涵、思路与方法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厘清美国少数族裔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从而进一步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涵盖非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型。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其内涵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文章通过对三部代表性作品即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和莱斯利·马蒙·西尔克的《黄女人》的具体分析来揭示该类型小说的深刻内涵,旨在把握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并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在其科幻小说《播种者的寓言》中展现了生活在"恶托邦"世界里的少数族裔美国人,尤其是非裔美国人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小说揭示了导致少数族裔美国人遭受"环境非正义"现象的根本原因,即美国社会无所不在的种种社会非正义。在小说中,社会非正义现象突出表现在男权制下男性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以及白人对少数族裔美国人持续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在表现手法上,作家通过灵活运用新奴隶叙述体裁,巧妙应用劝导式叙述模式以及精心设计隐喻等艺术手段使"环境正义"主题得到彰显。通过"环境正义"主题的书写,小说反映了作家对少数族裔美国人,尤其是非裔美国人生存现状的担忧,也体现了作家对建立环境正义社会的诉求。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是二十世纪重要的美国非裔作家和美国文化批评家,为美国非裔文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对美国非裔创作有意识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并且论述美国非裔的文学创作及其种族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约翰逊肯定美国非裔的种族文化背景的独特价值。他呼吁美国非裔艺术家们将非裔的种族文化背景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创造兼具艺术性和宝贵文化价值的作品。事实上,约翰逊对美国非裔有意识的艺术、美国非裔的种族文化背景的思考与阐释构成其批评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提供了一扇研究美国非裔文学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处于东西方文化交集的少数族裔家庭的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需要保留和传承自己族裔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子女如何做人行事。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非裔女作家的《最蓝的眼睛》这两篇小说中塑造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位母亲——勇兰和波莉的形象。本文拟通过这两位美国社会少数族裔家庭的母亲形象的对比,分析和阐明母亲对于子女在文化冲突中获得平衡和自身身份认同所起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越战文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西方视角下的越战文学更多地展现美国人记忆中的越战,反映越战对美国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美国越裔作家阮清越在2016年凭借其处女作越战小说《同情者》拿下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它与其他越战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讲述越战中越南难民生活状态的同时,多次提及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中国形象"。本文详细解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特征及其内涵的变化,以加深中国读者对越战文学中"中国形象"书写的审视与理解,引起中国读者对其背后社会历史与文化形态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7.
盖茨非裔文学理论的"逆生长性"是指它从族裔书面文学文本到口头民俗祝酒词,再从非裔口头文化传统到非洲口头文化传统的归根性,这种特性是挫败"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产物。整个"逆生长"之旅表现为:族裔文学文本的互文性→意指的猴子→新奥尔良的猴子→哈瓦那的猴子→猴子→埃苏-埃拉巴拉→意指理论,旨在借助非裔传统与非洲传统的关联来证明黑人"有"文论传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以解构"白文论"霸权。然而,这个归根旅程一方面由于缺失真正衔接意指的猴子与埃苏的历史证据而变成了非裔元素与非洲元素的牵强拼贴;另一方面则由于"意指性"和黑人口语体语言无法涵盖多数族裔文学作品而削弱了"黑文论"传统的形而上性。这就是非裔学者在申诉黑人文化身份,通过杂糅新大陆黑人传统与非洲黑人传统建构"非洲中心主义"时无法规避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8.
日裔美籍作家山下凯伦在《橘子回归线》中描写了不同少数族裔移民美国的历史,借助墨西哥裔女性拉斐拉与日裔美籍记者埃米的经历思考洛杉矶主流社会对多元文化这一概念的肤浅理解,对少数族裔文化的同化与忽略,体现出在当今的美国社会,少数族裔依旧处在边缘之地,多元文化家园的建设仍然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的身份和形象经常在他们的电影中得到定位或者争议.美国黑人的身份从"黑鬼"到"非裔美国人"可以通过黑人形象在上世纪美国电影以及美国黑人历史上的各个事件中反映出.本文简要论述了20世纪早期美国电影中五种刻板黑人形象的定型,以及五种形象对后来黑人在电影中形象刻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华裔美国自传体小说的经典之作,《华女阿五》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模范少数族裔"形象。其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了一位华裔女孩从天真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以自传体形式,开创了华裔美国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非裔美籍研究知名学者,小亨利·路易斯·盖茨一直热心于发现和重建非裔美籍人民的历史.从早期倾心建构黑人文学批评理论到近些年致力于探究(非裔)美藉人士的家庭谱系,盖茨始终不移地通过谱系研究帮助非裔美籍人民及其他族裔的美国人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和他们自己.在此类研究中,他既采用了传统的文本研究方式,也使用了由先进的DNA科技作支撑的视觉媒介.通过上述做法,他一方面试图在传统文学和历史研究的领域之外探索能够解决人类种族问题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希望向美国乃至全球的普通大众展示他们寻根研究的新方法和新发现并借助它们促进非裔美国人民历史的重建.他希望上述探索和研究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推动美国各种族之间的了解和融合,进而推进美国的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2.
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卡拉维拉斯县的著名跳蛙>是世界幽默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形象地勾勒出当时正在开发的美国西部地区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马克·吐温幽默的创作风格.应用陌生化理论从该小说的语言、情节、叙事结构及象征性意义分析了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所在.  相似文献   

13.
纵观历史,身份危机的出现导致各非裔美国作家致力于探寻非裔美国人真正出路。华特·莫斯里则以其自身特殊的散居经历为依据,反对因本族群固步自封而忽视其他族群的文化精髓的做法,强调各族裔之间的融合才是解决之道。华特·莫斯里在其作品《黑人贝蒂》中对人物价值观的塑造阐释了其所体现的散居的族裔群体之间文化融合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伊什梅尔·里德不仅是美国最优秀的讽刺大师之一,而且是一位狂放、自负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提倡一种融合、开放的多元文化主义,关注被白人主流文化边缘化的非裔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挑战占统治地位的白人文化。他在小说中通过戏仿颠覆了传统小说的体裁,体现了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本文以伊什梅尔·里德的作品为例探讨西方小说传统的戏仿性改写。里德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戏仿艺术既质疑文学再现形式,又高度关注与边缘文化、特别是非裔群体密切相关的历史、政治、文化等问题,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内涵。对里德小说戏仿艺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析戏仿艺术在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当下的全球文化语境下对王卓教授新著《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2016)进行了述评。该专著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少数族裔诗歌,即印第安诗歌、犹太诗歌、非裔诗歌,是迄今最全面的关于美国族裔诗歌的综合研究专著。本文认为,这一专著在宏观上反映了中国学者在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中国立场和建构中国学术话语的努力;在微观上,则不仅对美国族裔诗歌的基本面貌作了全面梳理,巧妙而深刻地勾勒出相关族群诗歌的独特性,而且提出了众多富有前景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多元族裔关系对战后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多元族裔关系是影响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从冷战期间的古巴裔美国人和非洲裔美国人、冷战后的美国犹太人和亚美尼亚裔美国人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可见美国各少数族裔群体对美国政策外交政策的影响随着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和确立呈越来越大的趋势,并且在战后两个时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文学中,旅行叙事往往伴随着征服自然、西进神话、寻求财富等话题,但从女性主义地理学来看美国非裔女性作家的旅行叙事,对于美国非裔女性而言,追寻自我与构建身份认同才是旅行叙事之要义。《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是美国非裔女作家玛雅·安吉罗的首部自传,作品重现了安吉罗幼时的旅行成长经历,颠覆了以往失真的非裔女性形象。本文以《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为例,从旅行叙事和女性主义地理学的角度探讨美国非裔女性跨越传统性别空间与塑造自我形象、构建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非裔女性在旅行叙事实践中超越传统的性别空间壁垒,逐渐掌握空间流动自主权,构建出多元化的女性形象与坚实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8.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在中国已走过百年的历程,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浅层到深刻的蜕变,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通过梳理新中国七十年来三个阶段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有关情况,以数据分析的形式考察我国美国非裔文学的理论方法、形态特征、发展趋势,评述国内学者在非裔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西方作品对中国男性形象的建构大致分为两类:"乌托邦化形象"和"意识形态化形象",而这两类刻板形象并不是西方对文本之外的中国男性真实情形的原样复制,而是欲望化的他者、一种幻想、一个虚影。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总体认识与主体情感,另一方面,又代表着整个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集体想象,同时也是作家和本民族的精神关照。直到20世纪,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作品的兴盛,才逐渐打破了这一刻板形象,塑造了全新的华裔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美国"熔炉"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文化统一性的本质特点不仅贴切也十分形象,但随着美国移民结构变化与移民文化发展,显露了它自身的不足与弱点;而"拼盘"说全面反映美国文化多样化特征,但往往容易忽略对统一性的必要阐发;文章首次提出"葵花"型似能较好反映美国多元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特征的观点,花盘可看作美国文化之核心,色彩缤纷的花瓣则表示美国各种族、民族、族裔在与主流文化融合形成葵花盘时保留的本族裔文化的传统与特色,或是无法融进共同体去的多种文化异质体。有些美国学者根据国内多元文化变化发展趋势提出"重塑美国主流"的观点也合此理。无论"熔炉"",拼盘",抑或"葵花"的比喻,在鲜活的多元文化现实面前总是逊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