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分析的理论依据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从研究方法上看 ,这些文章主要从资助政策的执行结果对政策现象进行评价 ,很少从教育政策学的角度对这一政策本身进行深入分析。而政策学研究表明 ,对政策本身进行剖析 ,对于明了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尝试用教育政策学的理论 ,从影响政策执行因素的角度 ,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进行分析。我国现行的资助政策基本上包括奖、贷、勤、免、补五方面 ,由于助学政策是以贷学金为主体的一套多元化资助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资助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11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抽样调查,并基于现行资助政策对受助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视角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积极效应及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加强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立体资助体系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当前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导致部分贫困学生不能得到及时资助而引发一系列高校贫困生问题.新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从国家奖学金制度、助学金制度、助学贷款政策以及工作要求等方面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们切实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免费上学阶段逐步演进到以奖代助阶段,再到现在的成本分担阶段,体现出由片面追求公平逐步转向公平与效率兼顾,由政府独揽逐步转向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由单一的奖、助政策逐步转向奖、贷、助、减、补和“绿色通道”相结合等特征。但在政策设计上仍存在重政府、高校解困,轻社会力量资助等不足,有待通过进一步健全高校助困政策体系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建立起"奖、贷、助、补、免"及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一些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生活的信心与勇气。然而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如平均主义、假冒贫困、新贫富差距、等靠要思想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细化量化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加大奖励品学兼优贫困生;强化诚信道德教育;扩大有偿资助面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贫困生新资助政策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勤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5):21-23
贫困生新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全面施行,对于切实解决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内容、特点入手,阐述了新资助体系的政策效果,并从高校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新资助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资助政策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8.
任延延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79-84
人本主义视域下,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资助政策应具备经济援助、能力素质发展和道德教化三个方面的育人功能.但当前高校资助工作过程中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认定、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后资助阶段监控和价值引领等方面存在的工作误区,阻碍了国家资助政策育人功能的实现.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关注资助育人能效提升的视角对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了诸如调整... 相似文献
9.
王晓丽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5)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使贫困生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我国逐步建立了奖、勤、贷、助、补、免多元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但是近年来,在资助政策推行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文章分析了高校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了思考,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体系、尽最大效能发挥资助作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刘京军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3):52-53
近些年随着高校学费的增长,贫困生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2007年以来,国家在高等学校初步建立起了"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多元混合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因较高学杂费造成的生活压力,也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进行改革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提高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人数大大增加,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贫困生资助政策和措施,基本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免为主的混合资助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发现其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贫困生资助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外高校较为成熟的贫困生资助措施,提出了一些想法,以期更好的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严重地冲击着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得高校贫困生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之一。文章从解析信息时代贫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资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涉大量的伦理问题。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伦理价值式微,实效性被消解,受助者的精神诉求日渐边缘化,人格尊严被降格,人正在经受着来自于伦理关怀缺失的道德困惑和不幸。从政策制度伦理、自由伦理、交往伦理及美德伦理等维度出发,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体认及构建,赋予学生资助工作新的伦理精神和特征,重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伦理品性,是新时期资助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4.
15.
在大学校园中,经济困难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往往要面对更多的成长困惑,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困惑,不仅关系到经济困难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关系到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依托困难生社团建设经济困难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是实现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重要机制。因此,本文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详细阐述了困难生社团目前的建设及运行状况,并对未来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少华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8,22(9):25-27
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高校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应对,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大学生教育资助模式,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进一步推进各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方位构筑帮困助学政策体系 --兼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已从改革开放之初单一的助学金资助形式,发展成如今由“奖、贷、勤、资、补、免”等多项资助措施所构成的一套较完备的资助体系。而今面对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在对一些资助措施所起的作用重新予以定位,并就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才能保证贫困生在得到有效资助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各项资助政策的社会效益和教育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的学生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度过困难,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学业,是高校要面对的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本文就我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新社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11-1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群体也在膨胀。2007年党和政府建立了我国高校学生新资助体系,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但在新资助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诚信问题,突出表现为诚信缺失。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使其树立起良好的诚信意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