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一书内容驳杂,思想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后人对此论述已非常精到,故在此不再述赘.此文主要从交叉学科(伦理学-法学)的角度来考察<管子>的法制思想,以探寻其法制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诉求,从而寻找到<管子>法制思想的合理内核——人本性的回归,即回到人本身.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法本质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一系列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其中包含了法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基础,法是表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在当代中国,虽然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仍然具有普适性,因此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来考察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1935年<社会保障法>不仅是美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使美国从此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也为美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以后的社会保障立法均以此作为基础,继续完善.所以说,<社会保障法>在美国社会保障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解读<社会保障法>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理解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拟将史学与经济社会学、法学知识相结合对1935年<社会保障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管子》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贯穿《管子》思想的主流是其道法思想,即用道作为立法的标准和指导;"道"是"法"得以成立的最高依据,是"法"所以享有普遍性、公正性、恒常性的根本原因;道是最高范畴,其内部分为德礼与权法两支,两者互为补充,构成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动",本文从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具有多方面的法律与事实依据.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特别立法,<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法",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宪政与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7.
对朱熹的家礼行为进行清理并与其<家礼>文本进行比照,发现其言行相顾,<家礼>的规定基本上在其家庭生活中得到了实现,但由于现实境遇和思想的变化,朱熹的一些行为也与<家礼>的要求明显不合.而最受后人重视的<家礼>"祠堂"部分则可能并非朱熹所定.  相似文献   

8.
丁润芝 《文教资料》2009,(3):156-158
<历史与社会>学困生的"非正常行为"矫治问题,是广大<历史与社会>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文作者分析了<历史与社会>学因生产生的原因,对<历史与社会>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历史与社会>学困生的"非正常行为"矫治研究,要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细致的、耐心的、经常性的转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法信仰浅析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法信仰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日益凸现。由于不具备法治传统、“人治”思维的影响以及法学研究脱离司法实际等原因,法信仰目前在我国仍步履维艰。我们应该从立法、执法、法学研究和法教育等角度解决法信仰危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凌凌 《文教资料》2008,(28):114-116
清代秦蕙田的<五礼通考>,以"吉、嘉、宾、军、凶"之序提纲挈领,上至三代,下至元明,综述中国古代礼制,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及其演变的权威之作.<五礼通考>征引典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而在论述历代礼制沿革之时,征引史书礼志最多,其中<宋史·礼志>尤为频繁.笔者对<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三至一百六十所征引的<宋史·礼志>进行枝勘,分为<五礼通考>误、<宋史·礼志>误、两者皆误三部分,将可参考之处列于其下,以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者崔述是史学名家,其史学思维方式也贯穿到了他的读<诗>笔记--<读风偶识>中,他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使<读风偶识>染上了浓重的史学色彩.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崔述对"诗可以观"的理论认识与其观<诗>知政的说<诗>实践是高度一致的.他认为"诗可以观"就是指通过<诗经>可以考察政事得失、历史变化,强调现<诗>知政的作用;在说<诗>实践中,崔述透过<诗经·国风>文本看历史兴袁、政治得失、风俗好坏.二是以史证诗,据<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考证<国风>某篇是否属诸某人,是否反映某件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从人性恶出发,否定以"礼"节制人性,主张用"法"取代"礼","治民无常,唯法为治",主张严刑峻法,"杀戮禁诛谓之法".他强调在法律面前,除君主以外,一律平等."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有度>).本文主要论述了韩非子的法和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电影<孔子>围绕孔子的主要哲学思想"仁"、"礼"、"中庸",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孔子.文章通过对<孔子>电影中的人物对话分析,从合作原则及其次准则违反的角度推导会话含义,以能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14.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婚恋现象和婚姻礼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礼文化和制度.<诗经>形成的时代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这一"礼"笼罩的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与礼相关.文章以<诗经>为例,重点论述先秦时期婚礼进行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礼".  相似文献   

15.
离职竟业限制能够有效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但是严厉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从法学和经济学角度考察,自由约定离职竞业限制具有充分合理性,但是法律规制必不可少.法律规制的目标是达到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公共利益的多方利益平衡.<劳动合同法>有关离职竞业限制的规定基本达到目的,但补充立法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诗经>学史上,汉、清两代成就尤为突出.汉儒强调以国家发展为本的"礼"的制度,把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利益、社会政教联系在一起,即"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而清代王夫之则从审美和创作的角度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诗>表达个体情感,陶冶性情的价值,从而使论<诗>的重点从注重社会功能,重新回归到了诗的本体上.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研究者在研究<雷雨>所受外国戏剧影响时,从妇女命运、妇女解放问题着眼,把<雷雨>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或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人群鬼>作比较.其实从塑造"忏悔人物"角度考察,<雷雨>受易卜生<社会支拄>的影响更大.作家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忏悔人物"时,既借鉴了易卜生塑造博尼克的某些手法,又有所创新,使周朴园的忏悔更加符合性格发展逻辑,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8.
顾国 《现代语文》2008,(3):121-122
<五礼通考>对<汉书>中<纪><志><传>都有大量的引用,因此,研究<五礼通考>引用<汉书>的考异问题,不仅可以开启<五礼通考>研究的大门,而且对于<汉书>的研究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将<五礼通考>引<汉书>的考异情况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儒家所说的"礼",一般指的是社会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礼"所体现的精神主旨是"德";"法"主要指的是律令或刑法,与"刑"意义相近.儒家坚信,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礼"与"法",二者共同对社会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儒家所坚持的原则是:(1)礼法并施,德刑兼顾;(2)礼先法后,德主刑辅;(3)以礼入法.德刑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仁义礼乐皆出于法"是出自<管子>的一个独特命题,在<商君书>和黄老思想中可约略窥见它的形成轨迹.前者从功能、后果的意义上证明德出于法,刑为仁义之本;后者以道论法,从"道生法"的形而上命题,落实到"执道者生法"、君出法的现实命题,最后演变为齐法家的君出道德、法摄仁义礼乐教化,这样就与晋法家殊途同归了.这个命题的形成透露了战国时代中后期百家争鸣中此消彼长的一些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