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五)《左忠毅公逸事》中的“微行入古寺”一句.编者注释“微行”为“皇帝或官员穿平民衣服出行”。原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第四册则注释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而其他古文选本的解释大多也与此类似。  相似文献   

2.
近期,金庸《天龙八部》片段首次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排在第六课。此外,排在该语文读本第五课的还有《卧虎藏龙》片段,两者合成一个单元——“神奇武侠”。这个消息被报章披露以后,在文化界产生广泛反响,赞同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  相似文献   

3.
邓琳 《教育学术月刊》2006,(4):72-72,74
最近一段时期,因为金庸的《天龙八部》和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对武侠小说“该不该进教材”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  相似文献   

4.
[情景描述]新编《语文读本》(第四册)节选了金庸的《天龙八部》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5.
媒体报道:很多高二学生惊喜地发现,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新添了金庸《天龙八部》和王度庐《卧虎藏龙》两篇武侠小说的片断。它们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  相似文献   

6.
诗学传薪 文章津逮——读《香菱学诗》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第48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节,以“香菱学诗”为题,入选人教版新高中《语文》第六册。教材编者认为,这段学诗故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具启发意义,可谓深中肯綮。因为诗境与文道本同源异流,又殊途同归,故鲁迅先生赞美《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书可谓“诗史”。老学者张中行先生著《负暄琐话》,自序“就主观愿望说是当做诗和史写的”,也确实当之无愧。所谓“史”,指“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所谓“诗”,当是有文外之味、味外之旨。正如周汝昌先生读后感言所云,“文境…  相似文献   

7.
董亚 《学语文》2008,(2):20-21
《语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三单元《琵琶行》一课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瑟瑟”注为“这里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人教社新版的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③在对此句诗作注时延用了此说。许多治诗大家的注本也认为是“风吹草木声”,如顾学颉、周汝昌《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版),  相似文献   

8.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选录了张家兴的《可敬又可怜的“小蚂蚁”》一文,课文注释说该文“选自《中华百年中学生作文精品读本》第三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但细读全文.发觉该文不仅不是精品佳构,相反倒是一篇地地道道的失败之作。  相似文献   

9.
徐逢春 《学语文》2008,(2):22-22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有一篇题为《生活无处不在——与中学生谈写作》的文章(作者曹文轩,以下简称《生》文),看后不禁要向编者发问:这样的文章怎么能进《语文读本》?  相似文献   

10.
一、领悟课标,紧扣考钢 各地州市中考语文大纲(或“考试说明”)的制定都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来制定,所以语文复习首先要知晓《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如第四学段(7—9年级),  相似文献   

11.
《语文月刊》2012年第7期刊登了《如此“乍舌”,令人咋舌》一文。文章作者杨先生先是通过对各大报刊中所提到“乍舌”“啧舌”“咂舌”和“咋舌”进行了实例列举,然后通过《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这四个词进行了音义分析,区分了这四个词的用法,读完之后受益匪浅。但关中不足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杨先生却标写的是“《现...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选入南朝朱代著名诗人鲍照的一篇诗作—《梅花落》,全诗照录如下:“巾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首诗颂扬梅花傲霜斗雪、坚贞不屈的品质,确立了梅花在百花中的地位,具有开创意义。诗是好诗,但对该诗的标点,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中《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注释,吸取了古今各家的研究成果.在浅显通俗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笔者认为编注者对其中几个词语的处理似乎未尽完善,现提出来加以探讨,以就教于该诗的编注者、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10-1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2003年6月第1版)《勾践灭吴》中有这样的句子:“国之孺子之游者。”《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译为“看到流浪无归的孩子”,此处将“游”译为“流浪无归”,笔者认为这种翻译不妥,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去年11月第一次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第四册,首次选人了节选于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的两篇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作为语文老师,对于金庸作品入选表示十二分的支持,我写了文章《金庸小说进教材符合新&;lt;语文课程标准&;gt;》来表达我的观点,《中国青年报》和《新华网》几乎同时刊登了我的文章。众多网友也表达了对金庸作品入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读本》,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同时,它更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资源。长期以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语文读本》不同程度的被忽视了,或束之高阁.或视而不见,或形同虚设,《语文读本》被摆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课时紧张、教学负担、升学压力等等。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问题.最关键、最根本的,是对《语文读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认识不足.导致了《语文读本》在使用问题上的普遍“虚化”。  相似文献   

17.
章年卿 《现代语文》2006,(12):16-1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都选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干”中的“清酒”,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注释为:“(斗十千),一斗值十干钱(万钱),形容酒美价贵”。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教材上的注释是:“(金樽清酒斗十千)这是夸说宴会上有极名贵的酒。详见《将进酒》注”,在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将进酒》中的注释是:“(斗酒十干恣(zi)欢谑(xue))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斗酒十干,一斗酒价值十干钱,意即名贵。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两书的解释如出一辙,重点放在“斗十千”,认为是形容酒之名贵。这种解释还是说的通的,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印证:一是从本句结构及与下旬“玉盘珍馐值万钱”对应关系;二是本句的化用渊源:先有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次有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之辞。但这种解释忽略了一个关键字——“清”!  相似文献   

18.
罗霁 《时代教育》2007,(7Z):83-83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为学生配备了一套《语文读本》(简称《读本》),与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这套《读本》,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这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遗憾的是高中语文课时较少,教材教学任务重,教师对《读本》指导时间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读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牟瑞平 《山东教育》2004,(19):119-119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近几年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几年围绕素质教育主题而编写的语文读本出版了很多,而朱自强教授编写的《快乐语文读本》却有独特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咏史怀古诗是古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咏史诗”是针对古人古事陈说见地,总结历史教训;“怀古诗”是由登临地之景所诱发而抒发感慨。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的古诗鉴赏题所考的唐朝杜牧的《过华清官》及宋代杜常的《题华清官》就是“咏史”与“怀古”的代表之作。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30首古诗词曲中,咏史怀古诗就有5首——《石头城》、《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淮左名郡)。如何对这类题材的古诗进行鉴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