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从现实景象、虚拟与创构意境、虚实结合之境等角度,理解与体悟以景写情、景中蕴情、以情串景、以景衬情等艺术表达技巧,是探求诗歌情景交融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历代文艺评论家都十分重视"意境"。"意境"的构成无外乎"情"与"景"两个因素,在"情"与"景"之中,"情"居主导地位,这是历代文学家在不断创作中逐步认识到的。写诗评诗要做到情景交融。"真"是情景交融的基础。"真"即自然,对生活有真知灼见,才可能写出真实、自然之语,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王羽 《教学随笔》2016,(7):151-152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初纳兰性德都是中国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愁情"作为词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现如今存世的词中,写愁情的词作占了很大一部分,纵观可看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却尤其之多.他们做愁情词时,虽然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遭遇的不同,但他们的愁情词作中所蕴含的艺术方式却大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两人的生平、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对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加以比较,并探究二者愁情词蕴含的人文情愫.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历史背景、时代风貌、经历体验和个性特征等各方面因素,分析南唐后主李煜的后期代表词作,从其主题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感性层面着手,在情景交融的唯美意境中体会个人、国家和宇宙命运错综交织的复杂情感,挖掘融合了哀婉之美、悲凉之美和气象之美并以情贯之的深层美学意蕴。从而在重温古典传统美学的过程中窥得艺术和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初纳兰性德都是中国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愁情"作为词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现如今存世的词中,写愁情的词作占了很大一部分,纵观可看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却尤其之多。他们做愁情词时,虽然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遭遇的不同,但他们的愁情词作中所蕴含的艺术方式却大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两人的生平、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对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加以比较,并探究二者愁情词蕴含的人文情愫。  相似文献   

6.
李煜词作主要反映了个人经历和不幸遭遇,或反映宫廷享乐、或写艳情、或写离愁别绪、或写亡国之痛,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词作没多少接受价值.可是他的词作却是词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李煜词的艺术价值,从而更大限度地挖掘李煜词作的深广内蕴.  相似文献   

7.
章从黄庭坚现存的180余首词作出发,分析了其词作的思想情感和写作艺术。黄词的思想情感,随着作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由描写艳情到记写友情再到叙述逸情的变化;黄词的写作艺术则表现出婉细、深幽、通俗的三大特色,与他的诗歌创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李清照词作描写愁情这一角度入手,运用王国维的境界说分析了词作描写的愁情境界,说明其词已经达到情与景的完美统一;文章又以李清照南渡前后为界来分析其愁情境界的类型,对愁情境界的类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南渡前期淡淡的轻愁;第二,南渡后期浓浓的哀愁。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中情与景的组合方式有五种:1.先景后情,触景生情;2.先情后景,缘情布景;3.情景参半,分列昭然;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5.隐景略物,直抒情怀.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1.以乐景写乐情;2.以哀景写哀情;3.以乐景写哀情;4.以哀景写乐情.本文通过一些名篇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歌中"景""情"关系,如果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如果从感情色彩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11.
《相见欢》是李煜后期许多成功词作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从艺术上来说,佳篇巧制,言短情长,自然天成。词作情景交融,以外显内,内外结合,极好地烘托渲染了气氛。李煜后期之词作是有我之境,给我们塑造出了一个朦胧而又清晰的极具情感感染力的主人公形象。从抒情手法上来讲,直抒胸臆。《相见欢》虽短,精美的形式加上自己的深切感受,丰富真挚复杂的情感通过白描手法倾泻而出,使之具有了深厚的艺术韵味,该词感情丰沛真诚,至今传唱不衰,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底。  相似文献   

12.
千古词帝的悲歌——浅析李煜后期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后期的词作把人生际遇、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引入词中,拓展了词的主题和题材,"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以沉雄奔放之笔,写故国哀感之情;用浅语白描,抒写生活感受。他的词,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高超的境界,为后来的词人们开启了新的风格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郑小平 《成才之路》2012,(35):79-79
纵观小学语文中所选古诗,大部分是以一定的景物描写、生动的画面描绘来表达中心的——或以景抒情、或以景寓情、或情景交融.总之,情与其景,与其境、与诗人的感受、理想是水乳交融的.因此,创设、抓住古诗的特点教学,是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煜,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思国之情,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奠定了一代悲剧词帝的地位,史称愁宗。前期词作,题材较窄,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  相似文献   

15.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现存世的词作中,有不少词篇之所以能够传颂不衰,除了词人在其中表现的情感真切、深刻,感人至深外,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创新,不能不说是其成功的一大要素。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为词作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6.
贬谪的遭遇使"苏门四学士"词的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作词的目的从"遣兴娱宾"转为"排遣情怀";其次,词作"调外有题序"的特征显示了"四学士"对作词"自遣"这一意识的强化;最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总之,贬谪后的"苏门四学士"词沿着苏轼开拓的道路从作词目的、艺术手法等方面进一步地推动了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古典诗歌美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它的本质特点是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是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古人追求诗文的意境美有三个最突出的特征。一是抱残守缺,以不全景求全情;二是情话于景,以“无我”写“有我”;三是景为情设,情溢于表的“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8.
文学宝库中灿若星河的古诗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情感,把握情感与其附着物——景的关系很重要。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衷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即诗中的景与情之间存在着和谐与反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人物,他的后期词作,即入宋以后的作品,感情率真,题材扩大,高度概括,语言朴实,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煜是我国古代词坛的名家,其写“愁”情之词极富艺术感染力,本对李煜“愁”情词的内容及艺术手法,审美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