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表达你自己”是大国崛起要迈过的三道坎儿。中国公共外交是在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之后表达你自己的形式。而这又细分为五个基本问题:为何表达?谁来表达?向谁表达?表达什么?如何表达?作为回答,文本认为:公共外交已成为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公共外交的主体;针对周边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关切,公共外交的重点是争取中间派;弘扬中国文化、阐明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是表达中国的三大主题;要在继承传统中华文化道统、包容西方话语基础上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随着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继提出,中国公共外交迈入自信、自觉的发展阶段。这是“三个自信”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罗婞  卢思琦 《大学生》2016,(5):50-51
一年一度的外交外事礼仪大赛于外交学院举行,全国二十九所高校在雪后的京城再聚。第十四届外交外事礼仪大赛的主题是"仪承华夏,礼纳乾坤",这八个字恰好描绘出中国外交外事礼仪的发展轨迹——从自成体系的中华礼仪体制,到吸纳西方价值;历经辉煌,走过耻辱,直到现在形成有礼有理、庄重而不过分亲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促使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外交必须在与大国消弭分歧,与邻国实现安邻、睦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高等教育外事工作,即高校的国际化工作必须首先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其无疑已成为当前中国外交"软实力"战略中的"人文交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高铁"走出去"为先导,中国制造业在我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西南交通大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与高速铁路相关的行业研究型大学之一,以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服务产业"走出去"和我国教育外事战略,为促进和丰富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外事工作中的人文交流以及中国外交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提出了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的政策。人文外交是民间外交和文化外交的结合,以对外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基本形式开展。外语人才是中国外交"大众化"和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的重要支撑。目前,在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实践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因而,加强对外语专业学生外交学理论与实践教育,借以提升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素质,进而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人才,为中国日益发展的"大外交"、"总体外交"服务,成为摆在外语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公共外交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外交形式,正越来越受到我们国家的重视。所谓公共外交,"指的是‘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对外交流方式,包括了官方与民间的各种双向交流。这些交流的目的是直接促进外国公众对本国的了解,提升本国在其心目中的形象,进而促成外国政府对本国政策的改善"。孔子学院的宗旨与使命决定了它与我国的公共外交有着天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力平台。作为推广与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使者,作为开展公共外交的"民间外交官",我们应该在新视角下重新审视国际汉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要在夯实语言知识与语言教学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文化传播能力与开展公共外交能力的培养。把孔子学院建设和国际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放在公共外交的国家战略平台上看,是教育单位和教师应具有的大局观。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战略背景下,树立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中国文化的缺位,这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树立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本文从教材、考评体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师三个角度剖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位的原因以及对策,认为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国文化的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树立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进而形成全面、理性的文化观,在未来国际交往中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7.
《求学》2023,(1):33-36
<正>如果你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外交官,那么选择外交学专业或国际政治专业都能帮助你实现梦想。但这两个听起来都很高大上的专业有什么区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学校是怎样介绍这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外交学专业致力于为祖国外交外事事业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既熟悉国情,又通晓国际规则;既精通业务,又熟练运用外语;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能在外交、外事、国际传播、国际组织等领域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付翠 《海外英语》2011,(2):102-103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日益频繁,外事翻译这一在外事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外事翻译不同于一般翻译活动,因其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立场和外交态度,因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敏感性。该文通过理论与译例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外事翻译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外交的根本任务是向国外公众介绍一个客观和全面的中国,进而影响国外的公共舆论.通过引导与合作,海外华文传媒在我国公共外交中是平衡国际舆论的独特力量,是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民间大使,是中国媒体有力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0.
王逸舟 《大学生》2013,(23):58-60
正最近几年我在写"中国外交三部曲"。第一本书是2011年出版的《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这本书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创造性介入"(creative involvement),它强调现在的中国已经同过去很不一样了。讲座开始前,有同学问我:"您读大学的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我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现在扮演的是全球的角色。"我读大学的时候,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处在边缘化的位置,我们看很多大国是仰视的。现在的中国俨然是一个全球的要角。  相似文献   

11.
公共外交研究从二战期间就开始兴起,自从"9.11"事件以来,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学者和各国政府重视。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与外国民众的沟通,作为一种外交形态,随着公众参与的增多,它在外交行为中日趋重要。公共外交可以被分为独白模式,对话模式和合作模式。对话,作为实现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可行性和意义一直在研究领域存在争议。一方面,对话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义的国际对话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相互理解并避免和纠正文化误解。另一方面,以对话为基础的公共外交存在局限性。对话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能取得最大效果。总的来说,对话是公共外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公共外交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应改进对话的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张蕾磊 《大学生》2013,(1):30-31
公共外交为国家造象 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以下简称外赛)是在外交部礼宾司的支持下.由外交学院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外交知识比赛。大赛是在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和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自2002年开始举办的.以涉外礼仪为主要内容.旨在鼓励中国人以更文明的形象拥抱世界。  相似文献   

13.
扎实推进公共外交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之路。大学生是推动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其他公众群体不可替代的优势与责任,大学生公共外交意识的培育直接影响着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力量的传承与发展。针对目前大学生公共外交理性认知模糊、理解程度浅显、行为自觉缺乏等诸多问题,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外交意识应强化大学生对公共外交的心理认同,深化大学生对公共外交的理论共识,内化大学生对公共外交的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概念,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有学者诠释说所谓"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大学的文化自觉,被认为是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新变革中,中国的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开放大学作为还在探索和成长中的新型大学,现在强调文化自觉是否为时过早或当别论.可以断言的是,如果没有相应程度的文化自觉,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恐怕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钱宏 《留学生》2010,(6):40-41
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目标。长远看.国家形象塑造要服从国际发展目标.促进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国际和国内环境。一个多民族意义的国家概念.首先应该是一种文化标识.一种文化形象。在公共外交意义上.每位走出去的中国人犹如一张“文化名片”,而且.公共外交涉及的人群远远大于政府外交。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学习领会全会《决定》这一精神,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明确前进方向充分展现文化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公共外交概念的起源和发展,选择四大职能,即大学作为外交思想提供者、外交政策批判者、外交和平使者和外交人才培养者,论述了美国大学公共外交职能及其案例,展现了我国大学公共外交所蕴藏着的巨大资源,提出了发展我国大学公共外交职能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旨归,理性的文化选择是"世界一流大学"走向中国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走向世界的关键。但由于西方话语体系下的文化依附的窘境、跨文化交流中文化霸权的困扰以及我国本土大学文化底蕴不深厚等阻抗因素的存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在保守与创新的文化选择中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在求同存异的文化选择中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在借鉴与超越的文化选择中最终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9.
公共外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对话交流,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信任、友谊与合作,进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与国家利益是公共外交的终极目的。公共外交的基础是文化,庐山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样式,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以白鹿洞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以东林寺为代表的宗教交流、以庐山别墅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与交流、以庐山景观为中心,展开个体为主的公民旅游交流构成了以庐山文化为基础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公共性是不同主体之间共同交互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大学公共性的建构离不开各主体围绕"知识"而展开的主体间的公共策略和行动。通过大学、政府、市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公共交往的组织空间、制度空间、文化空间、政策支持,以及积极的公众行动,大学的公共性才会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