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一文对元叙事危机进行了分析和揭示 :元叙事危机是科学进步的产物 ;元叙事危机根源于叙事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范式不可通约性 ;两种主要的元叙事的内在问题导致了元叙事的危机。“谬误推理”是利奥塔提出的后现代合法化模式。本文认为利奥塔对后现代知识状态作了迄今为止最深刻的分析 ,不仅看到了后现代知识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批判否定精神 ,也看到了后现代文化的虚无主义性质和价值盲点  相似文献   

2.
思维一旦出现自我否定就必然出现悖论,通常人们从肯定或否定一悖论,到否定或肯定它的推理都是合乎逻辑的,黄展骥先生提出的说谎者悖论(黄称为“‘强化谎者’悖论”)的推理犯了“复合命题”谬误的观点,是颇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法国当代哲学家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中,把对“元叙述”的怀疑定义为“后现代”,认为在西方发达的后工业社会,知识的性质和地位已经发生变化,知识信息化、商品化的性质、知识与权力的结合以及知识内部的等级划分危及了知识的合法性,动摇了传统大学的制度基础。相应地,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政治化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也有所改变,大学体制正处于转变之中。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语境下采茶戏的生存和发展 --以粤北采茶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其他民族传统艺术一样,采茶戏艺术也面临着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身份认同”问题。而采茶戏之所以一直能显露出较强的生命力,乃是一个待以掀揭的“摩耶之幕”。以粤北采茶戏为例,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其生存之因,同时从审美的角度,发现采茶戏无论是从价值归趋、还是审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与后现代艺术有相通处。由于后现代艺术思潮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力太大,致使采茶戏陷入发展悖论。如何直面悖论,笔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5.
法国当代哲学家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一书中,把对"元叙事"的怀疑定义为"后现代",并凭借语用学对现代性科学知识进行了解构式剖析,认为在西方发达的后工业社会,知识的性质和地位已经发生变化,知识的信息化、商品化、权力化、多元化与异质性等带来了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观对高校教师评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在认识师生角色冲突、构建教师教学质量的多元评价体系方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话语范畴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意识、主体间性和历史意识等后现代文化哲学意蕴,可能成为承载和促发经历语言转向之后人文学科的丈化转向,从而解构现代性“精英文化霸权和暴政”,复归、张扬侧重“个性生命意识”和人的“解放旨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对于政府行为,应从动态意义上分析它在不同环境背景下表现出的阶段性特点.虽然以"经济人"假设分析中国政府行为具有普遍适用性,但需要对政府目标函数进行扩展.体制转型时期政府行为悖论除了源于"经济人"的利益驱动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在意识形态约束下制度环境和相关制度安排变革的滞后.因此,又可称为"制度性悖论".  相似文献   

8.
以80名大三学生为被试,采用2(空间智能)×2(性别)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察空间智能与性别对大学生图形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图形推理正确率和反应时上,空间智能的主效应显著,空间智能高者的正确率明显高于空间智能低者,反应时明显少于空间智能低者。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但空间智能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这一结果说明,空间智能和性别是影响大学生图形推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数学史上一些重要悖论的分析说明“悖论的产生———悖论的解决———新悖论的产生”这个循环过程是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重大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楠  张旸 《文教资料》2006,3(32):169
在人们的交流中,对发话者意图的正确理解是最重要的,但人们的表达并非总是直接明了,由于某些原因,有时会用间接话语,此时就需要受话人对话语进行推理,从而正确理解话语,这就是语用推理。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话语本身,往往需要一些其它线索,话语标记语就是重要的线索之一。本文主要阐述话语标记语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的历史话语的分析,旨在说明历史话语只是历史学家虚构的"语言建构物",进而本质上等同于文学话语,从而否定了传统的历史实在论,为当前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传统的现代新闻实践,西方后现代新闻实践与话语已经出现许多新特征,多年来通过渗透、延伸和改革已逐渐居于主导地位。然而后现代新闻仍然割不断与现代新闻的联系,它的种种倾向依然是新闻民主化倾向的延伸,是传媒民主化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先锋小说的审智叙述挑战小说与理论的边界,虚构的理论化拓展后现代书写的风格实验,理论的虚构化延异语言历险的求索。以福柯的性话语和疯癫与文明的知识谱系,德里达对我思与疯狂史的解构,再解读格非《蚌壳》《傻瓜的诗篇》,凸现当代先锋小说话语边际突围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将女性弱势的根本原因归结于语言的男权特征,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重塑女性身份。最主要的身份重塑手段就是女性话语重构,这也是女性主义译论和翻译实践的最重要目标和最终理想。女性主义译论所表现出的内在矛盾性,将成为这一理想最终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话语标记语“你知道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话语标记语不参与前后语句的语法构建,它的有无也不影响前后语句的命题内容和真值条件,它的存在似乎可有可无,传统话语研究也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它。然而,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们发现,这个看似可有可无的话语标记语"你知道吗"却大量存在于人们的口语中,而且它还对人们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话语标记语成为专家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A review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indicates a paradox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Policy outcomes most often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intended purposes and provisions enacted. This paper re-conceptualises this policy phenomenon, drawing on the post-modernist conception of policy as both ‘text’ and ‘discourse’ as an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and unmasking the messiness and contested nature of education policy processes. The choice of approach is based on three factors. First, the choice is grounded in its efficacy in explicating and legitimatising the issues of power within the policy arena. Second, the choice is based on the potential of the approach in integrat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discourse with more linguistically oriented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policy. Third, the preference of approach follows from its potential to draw on language as a resource for reading into and/or analysing complex social issues.  相似文献   

17.
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是国外会话分析、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从会话互动和认知推理的角度对话语标记you know的话语功能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它是多功能的,包括隐含推理功能、人际功能、话语修正功能和话语管理功能。这几种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后三者几乎可以从隐含推理功能中找到解释。  相似文献   

18.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在20世纪末创作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者通过主人公西尔克刻画了一个企图逃脱种族命运的当代俄狄浦斯王。以《人性的污秽》为对象聚集于特定的权力话语和公共道德的政治文化背景,从主体身份和道德取向两个维度探讨个体生存悖论,展示在权力话语无所不在的当代社会中个体对自我追求的无能为力,揭示公共道德话语对自然人性的压制和迫害,探索个体为追求自由对权力话语所作出的回应和抵制。  相似文献   

19.
语篇衔接分为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显性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隐性衔接借助于语境和语用知识的推导完成.隐性衔接是语篇衔接的一种表现方式,掌握好隐性衔接能更加有效地把握语篇理解.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化研究的空间转向给当代文学理论带来了不同于语言学视角的新视域.空间转向的提出是建立在对时间决定论和地理决定论否定的基础上,它发现了不同空间下的不同时间逻辑.地理学家通过对后现代建筑的考察发现了隐藏在建筑背后的文化、空间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空间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空间内部一直充满着差异与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