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面向国内科学家国际化学术交流需求的步步逼近,研究建立中国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的解决方案。[方法/过程] 分析人名唯一标识符的发展特征和研究者识别国际规范的发展趋势,基于ORCID研究提出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化标识服务方案。[结果/结论] 创建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提供中国科学家"全球学术身份证"标识服务,并嵌入科研工作流的投稿、文章发布、存储等环节。iAuthor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5 000人。大数据时代下不同系统的信息精确识别和互操作,将依赖于更多重要中间组件,例如国际唯一标识符。iAuthor建立的中国科学家国际标识符服务,将可能支持更多来源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型图书馆实现融汇和互操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研究者标识系统整合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外主要研究者标识系统及其整合案例,并从应用目 标出发,结合现有体系,设计了一种与全球研究者标识系统相接轨的“中国研究者标识体系”。最后,进行了问题分析 并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正>域名是应用服务器的身份标识,便于他人识别和检索某一企业、组织等的信息资源,从而更好的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从技术角度看,DNS解析是互联网绝大多数应用的实际寻址方式;域名技术的再发展、以及基于域名技术的多种应用,丰富了互联网应用和协议。从资源角度看,域名是互联网上的身份标识,是不可重复的唯一标识资源;互联网的全球化使得域名成为标识一国主权的国家战略资源。随着IT基础架构调整,将目前  相似文献   

4.
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贤信  曾建勋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113-119
[目的/意义] 从科研实体间的关联关系出发,构建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符的关联元数据框架,分析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系统的运行及应用机制,为我国开展科研实体唯一标识项目提供建议。[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现有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符项目概况及其发展历程,通过网站调研分析各类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符的元数据结构以及唯一标识符系统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各大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实践验证该系统科研实体的关联方式与效果。[结果/结论] 构建以实体唯一标识符为节点的关联元数据框架,形成以“ID”为中心的科研实体网络格局。指出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符系统应完善页面功能和后台功能、强化数据质量控制、加强应用机制建设;我国相关个人与机构应提高自觉标识的意识,加强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系统间的关联,强化科研实体唯一标识符的应用与共享,实现科研实体的一体化标识标注。  相似文献   

5.
根据当前图书馆的形式划分来看,受到地域性和构建机构的影响,以实体图书馆为基础的数字化图书馆在应用中,对服务范围之外的用户需要身份识别和限定。因此用户口令和PKI的共融为其对不同用户身份的统一识别提供了操作相对的安全性。本文以此为基础,将对当前数字图书馆的身份统一认证及未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提出为了实现虚拟社会真实身份管理,签发电子身份标识(electronic identity,EID)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发展计划中的普遍实践。认为EID的发行有助于实现网络虚拟身份的有效识别,为政府加强互联网活动综合管控提供有效路径,但也面临管理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等困境。比利时政府在EID实践领域担任先锋角色,形成了完善的电子身份管理机制,因此,考查比利时电子身份管理制度将为我国推行和实践电子身份制度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Handle Syste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ndle System是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系统之一。本文介绍了Handle System的设计目标、命名空间与服务、与其它因特网服务的差异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标识系统是整个图书馆环境的一部分,是图书馆的静态识别符号,它为用户指引方向与各项服务的具体位置。文章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用户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了解现有标识系统对用户的帮助效用及读者对图书馆标识系统的认知需求,提出图书馆标识系统设计和优化时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指出建立“学者唯一标识”对消除文献中作者姓名拼写歧义意义重大。认为ResearcherID提供了一种通过学者自动注册消除作者姓名拼写歧义的解决方案,对其产生背景、注册机制及衍生服务进行详细调研,分析ResearcherID注册学者的分布及发展现状,阐述ResearcheID的相关产品ORCID与ReseacherID的渊源及关系。最后讨论ResearchrID的应用前景及对当前图书馆服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在学术论文投稿、基金申请提交、科研产出管理和全球化学术交流活动中,科研人员身份识别已成为一个关键环节。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科研人员身份证"——ORCID,是一套免费的、全球唯一的16位身份识别符。目前,世界上已有120余家极具影响力的出版社、基金组织以及科研机构采用ORCID号标识作者身份。  相似文献   

11.
李研 《兰台内外》2022,(1):53-55
图书馆标识系统是图书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为图书馆读者提供基本方向、馆藏、服务及设施信息等的静态识别符号.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标识设计仍处在初级阶段,随着高校图书馆馆藏规模的逐步扩大,为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需求,应将图书馆标识设计打造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为高校图书馆软性建设助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图书馆标识系统的定义及其作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标识系统的种类划分,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标识系统设计实践,以期为相关人员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的查收查引服务,有助于学者及其单位客观认识自身科研成果产出和学术发展。论文结合查收查引工作实践,从数据、算法、交互3个层面分析构建了他引区分策略,并对其进行系统实现。通过随机抽取样本报告做对比验证,实验得出该策略在时间效率和操作便捷性上更具优势,最后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希望为学者唯一身份标识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审稿专家管理是同行评审工作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RCID)在期刊中的应用为优化管理审稿专家提供了可能,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文章在分析ORCID管理审稿专家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典型的编辑实例,介绍了ORCID在审稿专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如扩充并更新审稿专家库、准确遴选审稿专家、提高专家的审稿积极性等,探索一条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审稿专家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研究者唯一标识符是解决机构知识库(IR)作者名称歧义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型研究者唯一标识符ORCID在IR中的整合应用,构建基于iAuthor的IR整合方案,以期对国内IR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ORCID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案例分析,为IR解决名称歧义问题、构建作品认领机制、完善科研评价与管理找到新的途径。[结果/结论]ORCID在各种IR系统的整合案例展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为IR有效管理研究者及其学术资源、帮助科研机构进行学术绩效评估、实现成果自动推送、与更多的数据系统关联等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实际,基于iAuthor构建IR与ORCID的技术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档案数字化中,件符识别是模式分类的一次成功应用。当取消了"条码"这个可以唯一标识档案具体内容的信息,采用仅起分隔作用的通用"件符"后,就相当于失去了当前扫描的内容信息,而只能告诉计算机上一件在哪里结束、下一件在哪里开始。  相似文献   

16.
图书情报领域如何推动DOI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I在中国出版行业和图书情报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鉴于DOI在出版界遇到的代理费用、权益分配及维护等问题,图书情报机构应自主研发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当前科研人员的姓名问题十分复杂,重名、别名等情况屡见不鲜,为信息检索带来很大的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图情领域学协会或机构开展了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研究项目,并建立了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系统。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项目和系统的梳理分析,归纳现有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引起相关学者对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问题的关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 以网站调研为主,从项目组织模式、分配方式、标识符构成以及主要实现技术等角度出发,全面、深入地调研现有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项目的官方网站,以获取关于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项目的准确信息。以文献调研为辅,从侧面辅助了解现有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项目及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结果/结论] 定义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的概念,指出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的特点:唯一性、永久性和通用性。总结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项目的组织模式、分配方式、支撑技术等;得出现有科研人员唯一标识符系统存在的问题:一致性问题、诚信及隐私问题、可推广性问题和信息更新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鉴于传统的作者身份识别方法不适用于当前大量涌现的网络文本。综述近年文本作者身份识别的典型方法和关键问题,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分别从应用领域、文体特征选取、作者身份建模和性能评价指标等方面对国内外作者身份识别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梳理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脉络和趋势。[结果/结论]作者身份识别需要适应短文本、不规范文本、海量、高维和多语种环境,需更具表现和刻画能力的多层面特征和相应的作者身份建模方法,并借助信息检索、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行业条码数据模型标准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码技术的应用,是图书馆技术继20世纪60年代编目计算机化后又一次大的飞跃,其作为馆藏及书架RFID标签基本数据的保障性载体仍将继续使用。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图书馆的馆藏条码没有实现码制和用户数据编码结构的标准化,同时也未能实现全球馆藏条码的唯一化编码。为实现馆藏唯一化标识和所属馆标识的自动化识别,本文提出具有国际标准化背景的图书馆行业条码数据模型方案,在条码数据中增加所属馆标识及若干相关ISO标准数据元素,以期开启图书馆行业条码应用的二维码新时代。表1。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20.
Wikidata作为开放数据知识库和标识符链接中枢,在改善规范控制工作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逐渐受到图书馆及相关机构的关注。文章系统调研国内外基于Wikidata开展身份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进展,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模式划分为链接模式、融合模式和集中模式三种类型,并对三种模式的含义、实践案例、应用价值及模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基于对Wikidata身份管理模式最新实践的认识,尝试提出对于我国名称规范控制带来的几点启示,包括在MARC记录中融入外部标识符、在发现系统中进行元数据增强、积极参与集中聚合平台建设。参考文献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