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居家广播”与产业化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功发出了中国经济广播的第一声,之后全国各地的经济电台相继成立并迅速发展,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经广"旋风,为推动广播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广播的一道独特风景,经济广播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由于受到广播专业化系列电台迅速扩大的内部竞争冲击,以及电视、报刊、网络的针对性专业化竞争,其发展出现了困难和徘徊,有些地方出现了分化,甚至关、停、并、转。近年来虽然也不乏在竞争中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骄子,但其发展中的困难显而易见。在2005年10月召开的"2005全国经济广播委员会年会暨创新论坛"及11月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经济广播不该就此衰退,而是应该科学认识市场,重新找准定位,再振发展雄风。本期特别策划推出的一组文章是去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一些经济电台总监、副总监的发言摘要。由于篇幅所限,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未能刊发,请见谅。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07,(10):42-42
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和近一个月的试运行,江苏“播ing”网络广播于8月10日隆重推出。这是江苏广播全力打造的实现视、音频点播、直播,跨媒体实时互动的网络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王珮 《中国广播》2008,(2):38-41
2000年,江苏电台实施了以频率负责制为核心的第一轮综合体制改革。到了2006年底,江苏台从改革初的5个系列台扩张到7个系列台,经营创收从1999年的1966万元提高到1.87亿元。6年增长了9倍,翻了3番,平均年增幅达38%。然而这6年的发展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广播传媒中心总裁张苏明看来,只是翻过了一道丘陵,面对多种新兴媒体的挑战,面对同质媒体的竞争,面对制约广播发展的多重瓶颈,更高的险峰尚待攀越。在2006年底,江苏电台新一轮综合改革启动了。  相似文献   

4.
吴敏 《中国广播》2011,(10):43-45
从频率负责制时期各自为战的“游击队”,到统一经营、整合营销的“正规军”,再到主业扎实、多元发展的业界一流现代传媒企业,江苏广播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的“三级跳”。其核心因素是:用理念引领发展的格局,做大舆论影响,做好品牌建设,努力打造投资平台;依靠机制撬动发展,无论是分散经营还是整合营销,都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广播的生产力;始终把壮大资源、优化资源作为支撑发展的王牌,创造性地推出类型化频率群,把现有资源的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不断与外界进行卓有成效的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5.
任桐 《视听界》2011,(3):37-40
内容生产是媒体的主业,做好内容生产,才能拓展媒体的影响,推进自身的发展,“内容为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江苏广播以“四化”提升内容,做到了正确引导舆论,规范节目生产,提高传播水平,公信力和美誉度在受众中得到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6.
王丹 《新闻传播》2005,(3):42-43
2004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R)第一套节目正式改版,开始以“中国之声”的名号自称。除了名称之外,其形式、内容及板块设置等方面也作了全方位的调整,可以说是为CNR的改革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这一系列“新面孔”使广播媒介的潜质浮出水面,我们没必要再围着“广播能否生存”的问题打转转,而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在现代科技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周涛 《声屏世界》2009,(7):44-45
2009年6月18日,"中国广播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广播联盟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首批成员台包括中央台和全国省级电台和部分地市县级电台等共132家.  相似文献   

8.
杨阳 《视听界》2010,(2):59-60
“公益性”与“公共服务性”,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决定了广播媒体承载着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9.
杜骏飞 《视听界》2009,(3):23-23
《信心江苏》是江苏电台搞的一次“百团大战”,展现了电台的力量,有良好的政治效应,也是对整个电台的执行力、思想力的一次锻炼。  相似文献   

10.
11.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已经圆满闭幕,广播媒体以其传播快、互动性强、信息量大、收听灵活的特点,在媒体竞争的赛场上取得了“主场”的胜利。区域广播媒体如江苏交通广播网虽然不具备奥运授权转播机构——中央电台的资源优势,但是善于整合、精心策划、积极推广、体现特色,依然有不俗的表现,以奥运为契机提升了媒体品牌的影响力,更为“后奥运”时代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施彦涵 《中国广播》2006,(10):22-24
中国广播界的盛事,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主办,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广播百年/中国·云南广播节”,2006年9月6日至9月10日在昆明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2009,(10):37-37
由上海广电学会和中广协会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甲子杯”纪念新中国广播61)周年优秀学术征文活动,明25H在上海完成终评工作。评委会从参评的58篇论文中,评选出18篇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9篇。获得一等奖的论文分别是:《广播深层改革路径之探微》(陈乾年著,上海广电学会)、《从音乐+新闻+谈话的节目形态谈音乐节目的创新发展》(袁雪峰、马莉著,南京广电集团)、《广播产业发展的思考》(李伦著,北方传媒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广东省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协办,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在广东广播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广播改革20年”。在论坛上演讲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著名学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业界的领导。会议回顾了从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以来,中国广播改革2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了“珠江模式”的核心价值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广播在新时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广播引入中国后,人们就开始对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进行研究。90年来,广播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广播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应运而生。对一门学科的学术研究本身进行反思,既是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又是该学科必不可少的研究领域,同时这种反思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衡量该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暨南大学申启武教授和安治民共同完成的专著《中国广播研究90年》正是对中国广播学术研究进行反思的重要成果。该著作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柳林岚 《声屏世界》2010,(10):59-60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国家竞争力优势的“钻石体系”理论。他认为,国家竞争力优势的形成依赖于企业.而企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则取决于四大关键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在企业或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过程中,这四大关键要素“彼此环环相扣”“交错运用,形成企业自我强化的优势”。中国广播发展到今天,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属性。分析中国广播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钻石体系”也以非常积极的姿态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文试图以“县”为尺度,在图景层面复原收音机在近代中国基层的分布。聚焦于这种“新”媒介的使用成本,基于相当数量的史料,笔者认为以“全国”为视野,收音机在不同类型县级单位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广播在这个后发大国可被直接触及的范围。在矿石收音机的可收听范围有限以及仅少部分县有民用供电系统的情况下,至少70%的县只能使用成本高昂的直流电子管收音机,相对不发达的区域反而要为使用这种彼时的“最新”媒介持续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而在广袤的“偏远”区域,以举县之力维持少量公用收音机也并不轻松。近代中国整体工业化水平的孱弱是使这样的格局难以改变的深层原因。因此,广播在新中国建立前对基层地区只能直接下沉到“县”的层级。  相似文献   

18.
秦继鹏 《中国广播》2007,(10):79-79
当《中国广播》2007年第8期墨香浓郁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这期“特别策划”《疑无路又一村》立刻磁石般吸引了我的目光。这组文章从各个侧面,对“宝安现象”进行了深入研讨,精妙的见解像火花一样,给在广播剧园地里艰难跋涉的广播人点燃了希望。在广播剧发展因种种原因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正是让人们眼前一亮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19.
自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以来,中国广播改革走过了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中,中国广播锐意革新,在借鉴国内外广播电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广播的发展战略。2011年12月15日,第三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二十五周年高端论坛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暨南大学、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主办,近百名来自国内各新闻院校和媒体机构  相似文献   

20.
精心打造中国广播的“新闻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核心传媒和重量级新闻总汇的“中国之声”开播百日,获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好评,她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对国内外媒体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央台一套节目改版的预期。“中国之声”郑重承诺“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大步跻身国际传媒市场,使中国广播受众一夜之间获得了“收听中国之声,遍知天下事”的人文知情权;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